沈滌生
現在中等學校所用理化教本,不外兩種:(1)中文教本。(2)英文原本。一般讀理化的青年,除了做問題和作實驗報告外,他們對於理化所做的功夫,隻會熟記書中內容,好像除了理化書中記載而外,別無所謂理化材料一樣。至於讀英文原本理化的則更翻閱字典,當著理化讀本看待,拚命的讀熟書中定理和定義。更奇怪地就是有少數青年把英文定理讀得很熟並且能寫得出,但是中文意思說不出。這樣讀理化可算失了讀理化的本意。茲草是篇,和中等學校諸青年一討論之。
一中學生為什麼要讀理化
在未討論怎樣讀理化之先,我且來說明中學生為什麼要讀理化?我們讀理化的目的:一、借已知的定理解釋宇宙間關於理化方麵的事實問題。二、為研究高等理化的預備。在中等學校裏所講授的理化雖屬初等的,但應重視常識問題。這種常識問題,觸目皆是,隻要我們善於觀察就得。一個常識問題到手,千萬不可輕易放過;須根據學理,多方解釋。所以讀理化的“讀”字,應含有研究意思。讀熟理化,敷衍考試,不是學習理化最終目的。除記得外並能懂得、說得、寫得,又能應用得,才是中學生讀理化的本意。
二理化應該怎樣讀法
(一)以原理定律為指路牌。從前牛頓坐在蘋果樹下看見蘋果墜下,因發明地心吸力公理。在他不過一時思索所得的結果,但是在物理界裏卻得了很大的貢獻,不啻開辟了一條大路。後人凡遇著這一類的事實問題皆得就這個路牌上所指的大路求解答。可是理化上像這樣開辟的大路非常之多,不過路名不同。我們在這些大路上行走,不應隻記幾個指路牌上的路名,也須到這些大路上的百貨商店裏去參觀參觀;本好奇的精神去研究研究。但是理化界裏未開辟的大路也正不少,這開辟的責任,不是我們青年來負擔,又將誰屬呢?所以青年們讀理化第一要努力內容之了解,斷不是記了幾個理化名詞和讀熟幾個定義定理,就算讀了理化。
(二)留心宇宙間的現象。一般青年當試驗理化時,在實驗室裏工作,非不細心;但是離開了實驗室,那種實驗的精神完全拋棄。好像在實驗室裏,須用觀察的功夫,離開了實驗室別無可觀察的事實一樣。這是一般青年大錯特錯之點。青年們要曉得一切科學的完成,都是根據宇宙間的各項事實問題。我們所研究的理化,當然也是拿宇宙間一部分的事實問題做根據;而研究理化的人們也當然拿宇宙間的現象做中心點。教材是死的,我們能應用教材解釋現象,則死的教材就經了一番活的支配。死教材死記,是暫時的記憶,死教材經了一番活的支配,則融會貫通,永遠不會忘卻。現在一般的青年讀了理化所以不能應用的原因,就在關於日常所接觸的理化材料(天然的或器械的)未細心觀察,窮究其所以然。譬如天色是青的,青年們很少討論過天色為什麼是青的?又譬如海水是綠的,家居海濱的中學生,他又不會推求過海水為什麼是綠色?再譬如“朝霞陰,晚霞晴”、“霜前冷,雪後寒”、“西風不過酉,過酉連夜吼”等一類的諺語皆含有至理,青年們也都知其然而少有推究其所以然者。我以為青年不注意這一類的事實,一者因為看慣了,提不起他們的好奇心;二者心中存了一個當然的心理,不覺得怎樣稀奇。要知我們研究學問,就從這平常的看慣的事實方麵著手。就當然的事實,推究其所以然的原因,就是善於研究學問者份內的事。我國社會上一般人對於理化知識,非常缺乏。尤望受中等教育的青年們,根據學理,打破一切的迷信。
(三)善於摘要。讀完了一篇,先要明悉這一篇的概念,然後摘錄並記憶其要點。若已讀完了全部,尤要作統係的聯絡並注意其關聯處。所以中學生在課堂上聽講要注意兩件事:(1)細心;(2)勤於筆記。在自習室裏對於理化應做的功夫,應分三種:(1)問題答案;(2)實驗報告;(3)整理筆記和摘要。
問題答案、實驗報告和摘要是個人的成績表現,學者應看得十分重要,尤應至誠的整理,不應待教師迫逼然後著手。但是在這三項成績裏,學者以為最苦的就是摘要。他以為苦的原因,就是不知從何下手。於是當詳不詳,當略不略。茲為青年一指示之。
摘要的簿子用中式的或西式的或卡片均可,唯理化摘要往往夾有算式或程式,似摘要簿子以西式的或卡片為最佳。而用卡片摘要,便於攜帶,且可活動取閱,和英文生字塊的效用一樣,是理化摘要尤以用卡片為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