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我們應該怎樣學習數學(1 / 2)

施炳如

畏習數學是多數青年的通病。他們不是說公式難記,便是說定理易忘;不是說代數式眩目,便是說幾何圖暈腦;簡直視數學如害人的毒物。在規矩較嚴緊的學校裏,學生為文憑計,還勉強地敷衍了及格。若在規矩不嚴的學校裏,畏習數學的同學們,便放肆起來,生一種欺人自欺的心理;“橫豎文憑是要到我手的,何必去和那眩目暈腦的數學作戰呢?”哈哈!他們竟拿文憑做讀書的對象哩!他們在上數學課的時候,起初或者還耐著性子聽聽,後來漸漸地不耐煩起來,身雖在課室內,而心早已不知到哪兒去了!教員盡管諄諄地講著,學生盡管視之如敝屣!長此以往,與數學越離越遠了,竟鑄成棄而不學的大錯!這種態度,殊非我們大有作為的青年當取的。青年的態度,第一要真實,要不尚虛榮而務實在,“為讀書而讀書”,非“為文憑而讀書”,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學習數學呢?依我個人的愚見分述如下:

(一)要明白數學的功效——多數青年畏習數學的原因,雖是因為習數學較習它科用腦為多,而由於不明白數學的功效,卻是最大的原因。他們隻知道文字可以發表思想,以為數學無甚用處,殊不知數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什麼化學啦!物理啦!天文啦!經濟啦!工程啦!……都非通數學不能研究的。此外還可以:

(a)鍛煉思想——使我們呆板的心機,變成靈敏;靈敏的心機,更加靈敏。遇到重要的事件有判斷力,難解的問題有推究心。做事說話都有條理,不致雜亂無章。總說一句,它使我們的思想緊密敏銳。

(b)陶冶性情——使我們態度沉靜,讀書做事沒有浮躁著急的態度。總說一句,它能使我們性情沉著溫和。照上麵看來:數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並能鍛煉思想,陶冶性情;我們為研究科學計,為做人計,應當如何努力於數學啊!

(二)要有不畏難的毅力——不畏難是成功的要素;畏難是失敗的征兆。我們無論研究哪種學問,都要有不畏難的決心。對於艱深的數學,更是這樣。你若畏難,它便愈難,把你緊緊地束縛著;你若不畏難,和它戰個你死我活,一戰而解圍,再戰而轉勝,三戰便把它降伏了。那時你心中是如何的快樂啊!朋友們!要曉得天地間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社會裏不容不學無術的廢人!研究學問,不用功是不能得個中風味的!所以要有不畏難的毅力,也是學數學的先決問題。

(三)要完全了解——我們無論研究何種學術,都要徹底了解,不可囫圇吞棗地讓它過去;數學尤當如此。因為數學是由淺入深,由簡入繁,前後相關聯的。——前麵講的,後麵大都應用著。——我嚐看見許多同學,起初他們有個一知半解,便得過且過地敷衍了事,殊不知已經株連著後麵的了。及至後來,符號愈多,圖式愈繁,又加以題中所應用前麵講過的不甚了解,於是就越弄越不明白,見數學便生厭心。而畏習數學的心理,從此就成功。所以我說要完全了解,最好自開宗明義第一章起,就弄個透徹。時時要存懷疑的態度,處處要問“Why”、“How”,長此以往,數學就成為你的密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