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占盡風情向老屋(1 / 2)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老屋啊!我的老屋何其有幸,有梅花風情萬種的垂青眷戀。這兩樹梅花長在老屋灶間門前,就在灶台的隔壁,可以說食盡人間煙火氣,可是卻沒有一絲俗顏媚骨,怎麼看都是清絕、豔絕。

每一次係著圍裙在灶台轉悠,時不時地抬頭向門外看看,看她們一眼心裏便有了溫柔之情,如果說“她們”兩個字在此處要變成“它們”,我都不舍得,在我眼裏梅花是人不是物。有她們的相伴在灶台邊轉那感覺一如紅袖添香夜讀書,一想起自己就是那個寒夜苦讀的書生,感動得都不知怎麼辦才好了!也時不時地去貞國哥家的後門小水井那裏去打桶水,盡管自來水就接在灶台邊,可梅開處是打水的必經之路呀!我打水的目的一目了然,就是為了看我那兩棵梅樹。提著水從梅花中穿過,衣裳留有梅的清香,想一遍就醉一回了——不過,再怎麼自我陶醉,與梅相伴的時刻裏我還是會心中有他人,那位他人名叫林和靖。

這位號稱梅妻鶴子的林先生在杭州的孤山獨居,種梅為妻養鶴為子,寫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千古詠梅詩。有如此深情雅趣的人怎麼會一個人獨居在孤山孤獨終老呢?不結婚也總要愛過某個人吧!沒有愛情的生活也叫生活嗎?怎麼說都是美人似花比花更解語吧!我真是為他擔了不知多少的心。

好在林先生用一首《長相思》來減輕並消除了我那挑不動的擔心。

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對迎,誰知離別情。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

寫出這樣詞的人會是心中沒有愛的人嗎?寫盡愛中的相思、痛苦、迷惘和不知所措,這樣的情愫沒有經曆過怎麼會懂得?我真是徹底放心了,看著老屋屋頂上炊煙嫋嫋飄過梅花,我相信此景也出現在孤山。正所謂:“千裏縱橫,你總得有個家,萬眾首領,你也得有個媽。”哪一種孤傲不需要溫暖的支撐呢?有了這份溫暖才會有人生的底氣,才會有從容不迫的氣度,所有的深化和升華才有了意義。

兩株梅花映籬斜,妝點後山我的家。每個枝丫都擠滿了紅花,似乎集成了這個世界所有春的繁華。我也知道全世界有太多的梅花,一定有比我這兩樹更美的,但在我的眼裏她們的美是無與倫比的,就像《小王子》裏的玫瑰,世上有太多的玫瑰,唯獨這一朵玫瑰是自己澆灌的,是付出了真情和汗水的,她們能是一朵普通的玫瑰嗎?我的梅花也一樣啊,她們來到我的家,在歲月中在嚴寒裏在我愛的目光中長成一樹一樹的花,我看到的美、讀懂的詩意和梅花給予我的歡樂心情一定是比任何一個別人要多、要不同的。

許多年前,我在新橋鎮政府的大院裏看到了並肩而立的兩樹梅花,那一刻什麼叫花一般的模樣我算是明白了。睜眼閉眼都會出現那梅花的模樣,這都不算愛還有什麼是愛呢?不知過去多少年後的一個春天,五年前的一個春天,新橋一位花商自稱他們家的梅花和這兩樹梅花是一個品種的,向來人家說什麼便信什麼的我難抑激動之情,馬上把這兩樹梅的後代植到老屋領土中。同時搬運過來的還有桂花、臘梅、含笑、桃、李、楊梅和石榴,一時間我成了春的使者,老屋的前庭後院在我的指點中忽如一夜東風來,繁花似錦。張潮說種花可以邀蝶,種蕉可以邀雨,植柳可以邀蟬,他若來到我的院子裏,一定不想再離開了。“尋常一般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為了這句話,我又在窗前種了臘梅,可惜它和芭蕉爭地盤,敵不過芭蕉,開得有點委屈。還有一棵臘梅種在院子裏,開得蓬蓬勃勃。

這些樹們是都運上來了,但中途也發生了很多故事。上我家的路可不是一馬平川,且隻限一車行駛,路兩邊又都是屋簷,不懂事的桂花樹去向別人家屋簷打招呼,結果招呼下好幾塊熱情的瓦片。靠著婆婆的好人緣,和這追隨上來的瓦片主人化幹戈為玉帛了。種好樹的當晚,我請這些幫我一起種樹的渾身都是泥巴的人去城裏吃了個飯,一飯之緣源於樹,樹紮下了根,根源自感恩,希望我親手種下的樹枝枝葉葉裏都傳遞著溫厚與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