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貯藏地點必須通風幹燥,下麵用隔潮物墊底。采取囤藏的必須把芝麻種子堆平並覆蓋防潮物如麻布、防雨布等。
入庫後要經常檢查堆中的溫度變化,一般隻要種子幹燥且防潮措施較好,種子溫度變化不會太大。這是由於種子的呼吸作用會逐漸耗盡種子堆中的氧氣,使二氧化碳增多。種子的呼吸作用減弱後可以減少種子內部物質的消耗,同時可抑製好氣性黴菌的生長,保證種子的品質。冬季氣溫低,在貯藏過程中應打開倉庫進行通風,使種子溫度盡可能地降至最低。
149.藥材種子貯藏應注意哪些問題?
(1)水分。含油類多的藥種水分應控製在8%~9%,一般的藥種水分應控製在12%~13%。如果數量多,可分期分批進行晾曬,每隔一段時間翻動1次,待種子含水量降到安全線以下後再裝缸入庫。
(2)純度。藥材良種要單收、單打、單曬、單獨貯存,確保淨度達到99%以上。貯存時應貼上標簽,標明種子名稱、重量、純度、入庫時間等。要一個容器盛放一個品種。
(3)存放。藥種入庫前,要將庫內雜物清理幹淨,然後用10%石灰水消毒,用農藥殺滅害蟲和老鼠。藥種存放要遠離火爐,不能存放在廚房裏,以免煙氣熏蒸。藥種要放入麻袋、編織袋、布袋內,不可用塑料袋包裝貯存。不要將種子與碳酸銨、尿素等氨態氮肥及農藥混存一室。
(4)溫度。藥種不宜曝曬,同時切忌在水泥地麵和鐵板上曬種,要在傍晚降溫後再入庫。貯存藥種的溫度最好保持在20℃以下。散裝種子應在種子中間插放通風草把。庫內要留出30%的空間,以利通風換氣。室外存放的種子,受凍後不要再轉到暖室內,暖室內的種子也不要突然移到室外。
(5)濕度。藥種應存放在幹燥通風處,切忌放在封閉、潮濕的倉庫中,尤其是存放之前,要在地麵上用磚頭或者木頭墊高50厘米以上,再將盛藥種的容器依次放上,不能把種袋直接堆放在地麵上,並要遠離牆壁30厘米。室外存放的種子,不要讓雨淋濕,以免發生黴爛。此外,在貯藏過程中應經常晾曬,適時通風換氣。
(6)管理。貯存期間要定時檢查,檢查的重點是溫度和濕度。入庫初期,每周檢查1次,中期每10天檢查1次,後期每20天檢查1次。發現種子吸潮或溫度過高時,要及時通風降溫散濕,如通風仍不能解決問題時,就必須出庫晾曬至達到安全含水量標準時再入庫。發現害蟲應立即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150.白菜有哪些貯藏方法?
白菜的主要貯藏方式有堆貯、架貯和掛貯。
(1)堆貯。大白菜在窖內碼成數列高1~1.5米,寬1~2棵菜長和條形垛,葉梢相對,根朝外;或根相對,葉朝外相對排列,入窖初期以後一種排列為好,有利於通風、降溫、排濕,入冬後以前一種排列為好,有利環境保溫防寒。
(2)架貯。將大白菜擺放在分層的菜架上,每層間隔20~25厘米,每層架放菜1~2層,從窖底20~30厘米起,直至窖頂,這種方式效果好、損耗低、貯期長、倒窖次數少。
(3)掛貯。窖內設立柱和橫杆,可多設幾層,層與層之間以一棵菜長為宜,用鐵絲鉤勾住根部掛在橫杆上。
貯藏管理:
(1)前期管理。主要是防熱排濕,應打開窖門和通風口通風,堆貯菜要勤倒幾遍,以後延長倒菜周期,摘去黃葉、爛幫,窖溫保持在0℃左右。
(2)中期管理。此期主要是防凍,控製通風麵積和時間,以細長風為主,增加防寒設施,及時清除窖頂結的霜,保持窖溫0℃左右,剔除病爛棵。
(3)後期管理。此期氣溫回升,窖內貯量少,既易凍又易升高窖溫,放風以夜晚放風為主,盡量防止窖溫上升,倒菜要勤,降低菜垛高度,保持窖溫0℃左右。
151.板栗有哪些常用的貯藏方法?
(1)夾沙貯藏法選擇地勢高、幹燥、排水良好、背風陰涼的地方挖貯存溝。溝深1米左右,寬不超過30厘米,長度視板栗數量而定。用濕沙(粗沙子,含水量在8%~10%)與板栗分層貯藏至距地麵10厘米左右。如板栗貯存量少,可將板栗與沙混合放入深60厘米、直徑30厘米圓坑裏也可。放好後,上麵蓋土30厘米左右,再蓋上草。貯藏期間要經常檢查,前期宜幹不宜太濕,中後期防止表層濕沙幹燥,使板栗含水均勻,立春後要防裂口萌芽。
(2)鋸木屑貯藏法以含水量30%~35%未發生黴變的鋸木屑作介質。將完好的板栗與鋸木屑按1:1的比例混合,裝入木箱或木桶裏,盛器的底部和上麵都覆蓋5~10厘米的鋸木屑,放置在通風陰涼處。另一種方法:在幹燥、通風、涼爽的室內,用磚頭砌成0.33平方米的方框,高不超過80厘米。在貯藏期要及時補充鋸木屑水分,使板栗不黴、不變質,並要注意防鼠。
(3)塑料袋貯藏法用大小適宜的聚乙烯塑料食品袋,每袋裝板栗5千克左右,放在幹燥、通風、氣溫比較穩定的地方。注意:在室溫10℃以上時開口,室溫10℃以下時紮口(但不宜過緊)。每周檢查翻動一次,1個月後延長檢查翻動時間。
(4)鮮鬆針貯藏法將鬆針采回後,晾幹水分。在貯藏板栗的盛器裏,鋪5厘米厚的鬆針,再鋪上無黴爛、無變質的板栗3厘米厚。如同上法,依次存放,最後再蓋上一層5厘米厚的鬆針,放置在通風、涼爽、幹燥處保存。
(5)帶茨苞貯藏法當板栗茨苞30%左右裂口時,將已成熟(帶黃色的苞殼)的茨苞采摘下來,放入盛器裏,依次排放,苞口朝上,裝滿盛器。上麵用少量淨白稻草蓋上,放入幹燥、通風、涼爽的室內,使其成熟一段時間。開口後也不取栗子。需要吃時,將茨苞一起取出,這種保存法到翌年開春後,仍新鮮如初,但要防止春後萌芽。
152.大蔥有哪些貯藏方法?
(1)溝貯法。溝貯法可使大蔥貯藏到翌年3月。收割大蔥後就地晾曬,除土,捆成捆,在通風良好的地方堆放6天左右並加以陰幹。挖溝應選擇背陰通風處,溝深33厘米。溝底應濕潤,把蔥一捆靠一捆的栽人溝內,栽入擺放的方式應使後一捆葉子蓋於前捆上部,最好用30~35厘米長的玉米稈靠蔥周圍插一圈,以保證中間的間隙,利於通風散熱,用土埋嚴蔥白部分。貯藏初期氣溫較高,用草簾或秸稈稍加覆蓋即可,降溫後應加厚覆蓋物。
(2)埋藏法。將經晾曬、挑選、捆把的大蔥,放在背陰處,在放置地底鋪一層濕土再用濕土埋蔥至蔥葉處。若在室外埋藏,嚴寒來臨前可加蓋草苫。
(3)幹藏法。收割大蔥後就地晾曬2~3天。敲落泥土,紮成1千克的蔥把,放在幹燥通風處,單層放置,應注意防熱、防潮。
(4)架藏法。收割大蔥後就地晾曬,捆成5千克的蔥捆,排放在貯藏架上,單層擺放。若是堆放,則需要在藏堆中間留出通風口,以利通風透氣。
(5)空心垛藏法。架起高30~40厘米的倉柵,或在露地上用主苧垛基,應選址在地勢高、平坦、排水方便的地方,將大蔥經過處理捆好,再將大蔥根向外,葉向內排成空心圓垛。每垛7~8厘米高時,可橫豎相間放幾根小竹杆固定,以保持空心圓垛穩的定。一直垛到2~3米高時,用葦席或草苫覆蓋垛頂,防止雨淋,腐爛變質。
(6)假植貯藏法。在院內或地裏挖二個淺平底坑,將收獲的大蔥,除去傷、病株,捆成小捆假植在坑內,埋在蔥根和蔥白部分。埋好後大水澆灌,苧加土壤溫度,促進萌發新根,減緩蔥葉幹枯,延長保鮮時間。
(7)短期保鮮法。在陰涼靠牆的地方挖一個20厘米深的平底坑,坑底放3.3厘米厚的沙子,坑的四周用磚圍住。先向池內倒6~7厘米深的水,待水滲下即將蔥放人泥漿中,每隔3~4天從池的四角內澆適量水,這樣可保鮮1個月左右。
153.辣椒貯藏有哪些方法?
辣椒貯藏後食用不僅是保存已備以後食用,同時貯藏更是增加風味的方式。常見的方法有埋藏法、穀糠藏法、草木灰貯藏法、缸藏法、架藏法、窖藏法和冷藏法,現分述如下。
(1)埋藏法:利用辣椒喜涼怕熱的特性,先在筐或者箱底鋪3厘米厚的泥或者沙,後對進行貯藏的辣椒進行挑選和消毒處理,曬幹後裝入木箱或者筐內,一層辣椒一層泥(沙),采用騎馬形疊堆,高度以四五層為宜,裝至箱(筐)口5~7厘米,再覆蓋泥(沙)密封即可。若貯藏規模較大,可以在室內地麵上用空心磚或者木箱圍成長2~3米,寬1米,高0.6~0.9米的空間,堆放方式同前。為了防止濕度過大而引起果實變質,在堆內可以安放幹空氣筒,以便通風散熱。
(2)穀糠藏法:這種方法的包裝、堆碼、管理等過程同埋藏法,利用的是穀糠(稻穀殼)良好的絕緣性,穀糠是空心的殼製物,內含的空氣相對穩定,可用來代替泥沙起到隔絕空氣的作用,並可用來保持埋藏環境溫度的穩定。其缺點是吸水性強,易吸水變紅色。所以穀糠藏法隻適宜短期貯藏辣椒,且貯藏內容以耐藏性較好的尖椒類為主。
(3)草木灰貯藏法:草木灰貯藏法主要用於貯藏青辣椒。過程如下:先挑選未受霜凍、無蟲、無病、飽滿的辣椒並曬幹表麵水分,裝入筐、簍、鐵桶中,裝入前先在容器內鋪一層約7厘米厚的幹草木灰(去粗、去雜的),在灰上擺一層辣椒,辣椒之間要留有空隙,然後再覆蓋一層7厘米厚的幹草木灰。疊堆完後用7厘米厚的草木灰封頂,至於室內陰涼處貯存,不可翻動。食用時從頂部開始取出,可貯藏至翌年立春。
(4)缸藏法:本方法適用於選皮厚、蠟質層較厚的辣椒果實,入缸前先進行清洗,缸內壁需先用0.5%~1%的漂白粉溶液洗滌消毒。經藥物消毒後,果柄朝上擺在缸內,一層辣椒一層沙,用較幹的麵沙,每層沙的厚度以不見辣椒為準,其餘過程同埋藏法。不同之處在於缸藏法貯藏期間每隔5~10天揭開封口,換氣10~15分鍾,如果天氣轉冷,缸口應加蓋草苫,缸四周也用草苫防寒。缸貯辣椒在零度下可以貯藏2個月,好果率90%以上。缸內溫度不宜過高。
(5)架藏法:架藏法與埋藏法的區別在於敞開的一麵不用密封,而用濕布遮蓋。先用木材或者竹材分10層搭成長2.5米、寬1米、高1.5米的貨架。每層由3塊竹片板組成,每塊板可以堆放15千克辣椒,每樁共450千克。爾後在貨架周圍用經過福爾馬林消毒的濕布遮蓋,消毒布每天消毒一次,這樣就可起到隔離、保溫的作用。
(6)窖藏法:選擇地勢高而幹燥的地塊,掘成深1米,長5~6米,寬3米的地窖,四壁拍結實,在窖底放入若幹塊磚,將裝好辣椒的盛器平擺放入,窖口用塑料模或者蘆葦席遮蓋好,防潮防雨。窖藏法隻適用於短期貯藏。
(7)冷藏法:采用木箱(筐)作盛器,將辣椒在箱中分層堆放,然後放入冷藏庫。也可先將辣椒裝入塑料薄膜袋內,1~2千克為1袋。然後連袋入箱(筐),再分層堆裝。庫溫宜控製在9左右,上下波動幅度在1℃內,相對濕度保持在85%~95%。
154.蘿卜貯藏應注意哪些問題?
(1)埋藏:首先要挖寬1米左右的土溝,深度根據當地的地質來定,應在凍土層以下稍深處,一般為0.6~1.5米。然後將蘿卜碼在溝底。堆碼時蘿卜根部朝上,一個接一個排緊,擺放一層後用幹淨、濕潤的細土覆蓋一薄層,一層蘿卜一層土,依次堆碼。最後用細土覆蓋,整平,壓實。一周後在上麵澆水一次,澆水量可根據土壤性質和濕度而定。澆的水應保持清潔。在埋藏初期,覆蓋土層一定要薄,使貯藏的蘿卜熱量易排出,減少熱傷或凍害;後期氣溫下降時,要適當覆蓋一些土或蓋草袋等。溝內溫度應保持在1~3℃。
(2)窖藏。氣溫較高時,蘿卜不應窖藏,待外界氣溫降至1~2℃時,再將蘿卜入窖。窖內擺放方式分碼垛和散堆,堆或垛的高度為1~1.5米,堆或垛內每隔1米可設置10厘米左右的通風筒,堆與堆或垛與垛之間要留出用於散熱和通風的空隙。窖底要鋪8~10厘米的濕細砂,可防止蘿卜糠心。然後,一層蘿卜一層細砂交替疊加。入窖約1個月後,應將窖翻倒1次,上下置換,並挑出受損的蘿卜。貯藏期間窖內溫度控製在1~2℃,相對濕度為90~95%。
(3)氣調保鮮。這種方法可使大蘿卜貯藏到翌年5月,而且還能使它保持鮮嫩狀態。將蘿卜晾曬一天後裝筐,在貯藏間內碼成方形垛,每垛48筐,在筐外用聚乙烯塑料賬密封,采用自然降氧法進行貯藏。賬內氧氣控製在2~5%,二氧化碳在5%以下。庫內溫度在1℃左右,變動幅度在0.5℃內,防止出現凝結水而引起腐爛。
155.馬鈴薯貯藏應注意哪些問題?
(1)室內堆藏:此法對多雨季節收獲的馬鈴薯的貯藏較為理想。這一方法最簡單易行,隻要選擇通風良好,場地幹燥的場地,用筐、袋子裝薯塊,或者不裝袋,直接將薯塊在室內堆碼貯藏即可。當然了,在室內用尼龍編織袋包裝架藏,或者用筐箱、編織袋包裝碼垛堆藏更能提高空間利用率。室內堆藏法的弊端在於難以控製馬鈴薯發芽。若配合藥物處理,可解決這一問題;也可用覆蓋遮光的辦法抑製發芽。薯堆中放若幹竹製通氣筒,以利通風散熱。
(2)窖藏法:地窖整個密封,但經常要將窖口打開通風。窖藏法適用於南方溫暖的地區。在避光、陰涼、通風、幹燥的地方,用磚砌成長方形窖池,池壁留孔,覆蓋細沙土10~15厘米,並稍加壓實,以便通風散熱。此法保溫效果較好。但入窖前應注意預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