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科學加工技術常備知識(4)(2 / 3)

8)澄清過濾合並各次所熬膠液,用4層紗布過濾,加入0.08%(V/V)明礬,攪拌均勻,靜置沉澱2小時再過濾。

9)加輔料將黃芪、黨參、白術、枸杞、熟地按一定比例水煮浸提3次,合並3次浸液,將蔗糖製成糖漿(或煉蜜),將中草藥浸液、糖漿、膠汁合並。

10)均質將合並後的膠液放入高壓均質機內進行均質處理。

11)濃縮將均質後的膠溶進行濃縮處理,直至“掛旗”為止。

12)灌裝將濃縮液趁熱裝瓶,要求液麵離瓶口約5毫米。

13)密封、殺菌裝瓶後在密封前要先行排氣處理,然後進行密封,殺菌。

14)冷卻濃縮液(即流浸膏)經灌裝、密封、殺菌後,要迅速冷卻至38~40℃,即為成品。

130.怎樣製作蜂蜜臘?

近年來,綜合加工的蜂蜜係列產品品種繁多,尤其是蜂蜜醋、蜂蜜酸奶、蜂蜜冰淇淋、蜂蜜糖衣堅果和固體蜂蜜等產品,投放市場後備受顧客歡迎,發展前景十分廣闊。現介紹一下蜂蜜醋的加工:

(1)原料選擇

釀製蜂蜜醋對原料蜜要求不嚴,一般以選擇質量較差、顏色較深的蜂蜜為宜,如蕎麥蜜、烏柏蜜等。

(2)工藝流程

稀釋→滅菌→接種→發酵→陳釀→過濾。

(3)釀造方法

1)稀釋蜂蜜。按1千克蜂蜜加入4~5千克水的比例進行稀釋,使其含糖量在15%~19%之間。

2)滅菌。將稀釋過的蜂蜜加熱達75~80℃,經30分鍾滅菌。

3)接種。待滅菌後的蜜水冷卻為26~28℃時,加入事先培養好的酵母菌、酒藥、曲塊等發酵劑。

4)發酵。將接種後的蜜水在26~28℃下進行發酵,將糖轉化為酒精。當酒精含量達6~7毫升/100毫升(即酒精度6~7°)時,把溫度升高到35~40℃,再加入10%醋酸菌,每日早晚各攪拌1次,進行醋酸發酵,將酒精轉化為醋酸。當醋酸含量達5克/100毫升以上時,發酵終止。

5)陳釀。發酵完畢的醋液加入1%的食鹽存放30天,以增加蜜醋的風味。

6)過濾、滅菌、分裝。將陳釀好的蜜醋加入1%苯甲酸鈉、適量的鮮味劑、糖色等,滅菌後即可分裝出售。

131.怎樣製作蛇酒?

用蛇酒治療疾病已有悠久的曆史。現代藥理學也證明蛇酒具有抗炎鎮痛、鎮靜作用。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對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有明顯癤效。蛇酒具有很強的疏風通絡之功效,而成為名副其實的“百藥之長”。

(1)酒的選擇製作蛇酒的酒劑應為白酒,可以是蒸餾酒或配製酒。酒劑除了嚴格遵守規定標準外,還必須注意傳統的質量標準,如高梁等穀類釀製的酒類,可使製成的蛇酒香氣濃鬱而又持久。把握酒的濃度和用量也很重要,如果在蛇酒中另摻入滋補藥材,酒的濃度可低一點。

(2)浸泡方法最常用的是鮮蛇浸泡,鮮蛇有三種處理方法:第一種是活蛇浸泡。將蛇清洗後不喂食,饑餓一周左右,浸酒前從蛇的胃部開始用拇指勒住,自上而下捋至肛門,將腸內食物排盡衝洗幹淨後浸泡。第二種方法是先將鮮蛇肉蒸熟晾幹,然後浸酒,其優點是蛇酒無蛇腥味,並有一種特殊的香氣,口味純正,色澤較清,但療效往往不及第一種。第三種方法是製成蛇幹浸酒,可以整條也可以切成小段。用蛇幹浸泡具有酒色金黃、透明、無腥味的特點,但多次浸泡會發生混濁現象。浸泡後封存的時間一般至少要6個月以上,高溫季節可適當縮短。從比例上講,鮮蛇同酒的比例為1:5,蛇幹為1:10,第一次浸泡酒可多放一些,第二次浸泡相應減少。

(3)蛇酒的製作工藝

1)浸漬法是指用適宜的浸提溶媒在常溫下浸泡蛇和藥材,使有效成分滲出。可分為冷浸漬法和熱浸漬法。冷浸漬法是常見的浸泡方法,是將蛇酒在常溫下加蓋密閉,在陰暗處存放,到時傾出上層清液,靜置過濾即得。可重複浸漬3~4次。熱浸漬法與冷浸漬法基本相同,但浸漬溫度較高,一般在40℃~60℃進行隔水加熱。因浸漬溫度較高,浸出液冷卻後常有棉絮狀沉澱物。

2)滲漉法滲漉法適合蛇幹製酒。方法是先將蛇幹浸泡酒中,待適度膨脹後,裝入滲漉筒內。滲漉筒是一種上端敞口,下有滲出口的筒狀裝置,酒自上流入,緩緩滲過蛇幹,從下端滲出口流出。該法可造成良好的濃度差,浸出效果優於浸漬法,成分提取較全,生產時間短。也可反複漉滲,有條件的可加壓、加熱或逆流滲,但需一定設備。

3)加藥釀製法這是中國古代常用的方法。這種方法以米、曲加藥,直接發酵成酒,是生產蛇酒的最好方法。通過該方法可使蛇中有效成分得到很好的提取,而且酒色清純。

無論用哪種方法製備蛇酒,其容器、人員必須符合衛生要求。容器以陶瓷、玻璃等製品為宜,不宜使用鉛、鐵器具。蛇酒在製備過程中,可加一定量的矯味著色劑,以緩和藥性,方便服用和提高製劑質量。目前使用的矯味劑主要是甜味劑,如紅糖、白糖、冰糖、甜葉菊糖、蜂蜜等。著色劑有竹黃、雞血藤等。

蛇酒在成品裝罐之前,必須作澄清過濾處理,去除懸浮和沉澱物。常用的方法是加入蛋清粉,用量約1%攪拌均勻。另一種方法是通過介質過濾,生產量大的,可用板框式壓濾機。蛇酒一般允許有少量沉澱物,以自然沉澱為多。

132.怎樣加工水蛭?

(1)生曬法:將水蛭用線繩或鐵絲穿起,懸掛在陽光下暴曬,曬幹即可。

(2)水燙法:將水蛭洗淨放入盆內,倒入開水,熱水浸沒水蛭3厘米為宜,20分鍾後將燙死的水蛭撈出曬幹。如果第一次沒燙死,可再燙一次。

(3)堿燒法:將水蛭與食用堿的粉末同時放入器皿內,上下翻動水蛭,邊翻邊揉搓,待水蛭收縮變小後,再洗淨曬幹。

(4)灰埋法:將水蛭埋入石灰中20分鍾,待水蛭死後篩去石灰,用水衝洗,曬幹烘幹。還可將水蛭埋入草木灰中,30分鍾後待水蛭死後,篩去草木灰,水洗後晾幹。

(5)煙埋法:將水蛭埋入煙絲中約30分鍾,待其死後再洗淨曬幹。

(6)酒悶法:將高度的酒倒入盛有水蛭的器皿內,將其淹沒,加蓋封30分鍾,待水蛭醉死後撈出,再用清水洗淨,曬幹。

(7)鹽製法:將水蛭放入器皿內,放一層鹽放一層水蛭,直到器皿裝滿為止。鹽漬死的水蛭曬幹即可。

(8)攤晾法:在陰涼通風處,將處死的水蛭平攤在清潔的竹竿、草簾、水泥板、木板等處,晾幹即可。

(9)烘幹法:有條件者可將處死的水蛭洗淨後采用低溫(70℃)烘幹技術烘幹。

加工質量的好壞決定水蛭售價的高低。加工後的商品水蛭應是扁平的紡錘形,背部稍隆起腹麵平坦,質脆易斷,斷麵有膠質似的光澤,顏色黑褐色。水蛭幹品易吸濕、受潮和蟲蛀,應裝入布袋,外用塑料袋套住密封,掛在幹燥通風處保存待售。

133.蟾酥的采集與加工應注意什麼?

蟾酥是由蟾蜍科兩棲爬行動物的耳後腺及皮膚腺分泌物經加工而成,為傳統中藥材。蟾酥所含甾體物、生物堿等生物活性物質具有解毒、鎮痛、開竅、抗腫瘤等多種功能而被廣泛應用。

(1)蟾酥的采集。夏、秋二季特別是6、7月份是采集蟾酥的最佳時期,將捕獲或馴養的青、成年蟾蜍洗淨泥土,晾幹水分,喂給大蒜、辣椒等腥辣食物,或用小木棍輕敲其頭部,刺激它多分泌漿液,然後用金屬夾或竹夾、牛角刮刀擠壓、刮取頭部兩側耳根附近大疣粒(耳後腺)和背部的大小疣粒(皮膚腺)得其漿液,盛入非鐵的容器中。刮取時手法力度要適度,用力太小則刮取不盡產量低,用力過大則混有血跡或皮肉碎屑而質量差。若混有雜質應及時用不鏽鋼鑷子等剔除。在采集全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兩點:一是漿液不能接觸鐵器,否則氧化鐵汙染蟾酥並使其變色,影響其藥用價值及服用效果;二是刮取漿液時應特別小心,不得讓其濺入眼內,否則造成眼睛中毒紅腫。如果漿液誤入眼內應馬上用紫草汁液清洗解毒,然後用清水衝洗幹淨。

(2)蟾酥的加工幹燥。先將采得的純淨漿液過100~120目銅篩或尼龍篩去雜,進一步混合均勻,再將濾液按計劃倒入備好的模型容器中晾幹成團酥或棋子酥,或者均勻塗布於平板玻璃上幹燥成片酥。如果環境陰暗潮濕,則應在60℃左右溫度下及時烘幹,否則發酵變質而報廢。

(3)質量檢測。蟾酥成品為淡黃色,以後逐漸變成紫紅色至棕黑色,表麵光滑而微有光澤,呈半透明狀。團酥和棋子酥質堅不易折斷,而片酥質脆易斷,其斷麵呈棕紅色。蟾酥味微腥,初嚐略甜,而後具麻辣感,其粉末聞之會令人打噴嚏。以表麵紫紅色、斷麵有光澤、半透明、粘水則隆起乳白色泡沫者為上品。市場上常有含鰾、澱粉、蛋精或骨膠成分的摻假蟾酥,應注意鑒別,方法如下:

1)擊碎蟾酥,其斷麵色澤一致者為上品;若夾雜有血跡或皮肉碎屑則呈紫黑色“包餡”者,則質量較差。

2)將蟾酥樣品放在非鐵金屬板上或錫箔紙上加熱熔化為油狀,煙氣微臭者為純品;若僅外觀明亮,但燒之發泡、溶解,並且臭氣撲鼻者,則是摻進了骨膠或鰾等雜質,為偽品。

3)將蟾酥新鮮斷麵或其純淨表麵粘水,隆起白色泡沫者為佳品,而緩慢地泛起清淡的白漿者必為摻假品。

134.怎樣製作魚糕?

原料:青魚1尾(3千克),豬肥膘肉500克。

調料:精鹽50克,薑水1千克,蔥白末20克,味精5克,綠豆澱粉250克,土雞蛋10個,胡椒粉5克。製法:(1)將青魚宰殺洗淨,從背部剖開,剔去脊骨和胸刺,從尾部下刀推去魚皮,從兩片魚肉上片取白色魚肉,用刀排剁成茸;豬肥膘肉切丁。

(2)將魚茸放入盆內,取10個蛋清用筷子打散加入魚茸中攪拌均勻,分數次加入薑水順一個方向攪拌呈粥狀,加入蔥白末、澱粉攪拌,再放入精鹽、味精、胡椒粉,攪拌至魚茸黏稠上勁,放入肥膘肉丁,一起攪拌成魚茸糊。

(3)將蒸籠鋪上濕紗布,倒入魚茸糊用刀抹平(厚3厘米),蓋上籠蓋,用旺火沸水蒸30分鍾,揭開籠蓋,用幹淨沙布搌幹魚糕表麵水氣,將雞蛋黃均勻地抹在魚糕表麵,蓋上籠蓋,繼續蒸5分鍾取出,冷後翻倒在案板上,用刀改切成6厘米寬、4厘米厚(魚糕蒸熟要比生胚厚)的魚糕坯,即可加工製作各式魚糕菜肴。

製作要點:

(1)在加工魚糕前最好選用背肌發達,肉質厚實、細嫩、潔白,刺少的青魚或草魚肉。宰殺魚後一定要洗淨血汙。如是死魚,最好將魚肉剔下用清水多漂洗幾次。豬肥膘選背部肥肉最好。雞蛋最好選用新鮮的土雞蛋。澱粉應是潔白、有光澤、無顆粒、無雜質的綠豆澱粉或玉米澱粉。

(2)剔起魚肉時要把魚肉上的紅色魚肉(又稱魚紅)剔淨,魚紅留作它用。

(3)魚肉加工成茸要用肉皮墊在砧板上排垛,以免剁起木屑。(4)攪拌時一定要順一個方向旋轉,加入薑水時不能一次加入太多,以免傷水。一定要在水加足後,加入精鹽攪拌至魚茸黏稠、有勁、有光澤(用手擠一個魚丸放入清水中能浮起),方可加入肥肉攪拌(冬季肥肉可適量多加,夏季應少加肥肉)。

(5)蒸製時一定要用旺火沸水蒸,前30分鍾中途不能揭開蒸籠蓋,以免蒸不熟。

(6)魚糕應在冷卻後再改刀,刀切麵有蜂窩狀的孔,以用手按魚糕有彈性不軟不硬為佳。

135.怎樣製作美味魚肉脯?

用魚肉加工成美味魚肉脯,營養豐富,市場走俏,同時原料廣泛,是魚類深加工增值的好門路。現將其加工技術介紹如下,以供參考。

(1)選魚:選較大、膘肥的新鮮魚,並將其洗淨。凍魚在室溫下用流水解凍、洗淨。

(2)去鱗:將整條魚浸入80~85℃、濃度為3%的碳酸鈉溶液中10~15秒,然後立即移入冰水中不斷攪動3~4分鍾,取出,用刀刮去魚鱗,清洗幹淨。

(3)剖片:用刀垂直將魚頭切下,沿背椎骨向魚尾割下一片完整的魚肉。用同樣的方法得到另一片魚肉。

(4)脫腥:將魚肉片放入濃度為6%食鹽溶液中浸泡30分鍾,魚肉和鹽水之比1:2,浸泡過程中翻動2~3次。待浸泡結束後用流動水漂洗2~3分鍾。

(5)漂洗:將脫腥後的魚肉泡在5倍的清水中,慢慢攪動8~10分鍾靜置10分鍾,倒去漂洗液,再按以上方法重複操作3次。最後一次漂洗用0.15%食鹽水溶液。漂洗後瀝幹水分。

(6)擂潰:分為空擂、鹽擂和調味擂潰3個階段。空擂是將魚肉放入絞拌機內粗絞一次成糜,時間為5分鍾。魚糜應粗細適中。隨後鹽擂,將3%食鹽溶於水,加入魚糜中,攪拌研磨10分鍾,使魚肉變成粘性很強的溶膠。最後是調味擂潰,先將0.2%味精、3%白糖、0.2%五香粉、0.3%薑粉、0.2%焦磷酸鈉(以魚肉重量計)溶於水,倒入魚糜中,勻速攪拌3分鍾。然後將4%澱粉溶於水,加入魚糜中再攪拌3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