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醬:先用一定數量的水和幹黃醬拌勻,然後過濾入鍋,煮沸1小時,把浮在湯麵上的醬沫撇淨,盛入容器內備用。
裝鍋:鍋內先用羊骨頭墊底,將筋腱較多的肉塊放在底層,肉質較嫩的肉塊放在上層。加入調好的醬汁和食鹽。
醬製:先用旺火燒煮1小時,撇去湯麵浮沫,以除去膻味和腥味。然後加入香料袋和老湯,用文火燜煮6小時,至肉爛而塊狀不散時,即可出鍋。
出鍋:醬製好的羊肉出鍋時,要注意手法,做到輕鉤輕托,保持肉塊完整。放在盤中涼透後,即為成品。
3)產品特點。色澤醬紅油亮,肉質酥軟可口,聞之不膻,食之不膩,瘦而不柴,香味濃鬱,味美爽口。
(2)烤羊排
1)配料標準。主料:羊排骨1扇。輔料:醬油100克,料酒50克,蔥頭150克,胡椒麵2.5克,孜然粉1.5克,花椒5克,味精5克,雞蛋1個,麵粉25克。
2)加工方法。
原料整理:選用新鮮羊排骨,修整邊緣,使排骨整齊。將排骨放入沸水鍋中,焯煮一下,撈出後用清水洗去血汙,瀝去水分。
煮製:鍋上放水,加上醬油、胡椒麵、花椒、料酒、孜然和切碎的蔥頭,再加入羊排骨。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煮至八成熟。
掛糊:煮好的羊排出鍋,瀝去湯汁,稍晾片刻。雞蛋打入碗內,加上麵粉,調成稀糊,塗抹在煮好的羊排骨上。
烘烤:掛好糊的羊排骨放入烤盤,送入烤爐內,烤製20分鍾左右。取出後,裝盤,撒上孜然粉,即為成品。上桌時帶刀,切開食用。
3)產品特點。產品完整,外焦裏嫩,肉質鬆軟,鮮香味美。
(3)烤羊肉串
1)配料標準。主料:羊肉2千克。輔料:元蔥150克,精鹽50克,孜然粉50克,辣椒粉30克。
2)加工方法。
原料整理:選用符合衛檢要求的鮮嫩羊肉、洗淨、晾幹。然後切成厚0.5厘米、寬3厘米的肉片。元蔥切成碎屑,與羊肉片拌和均勻,醃製30分鍾左右。
串肉片:將醃好的羊肉片串在鐵扡上,每扡串10~15片,重約20~25克。
烘烤:利用鐵製的烤肉槽,放上木炭,點燃。將串好的羊肉串放在鐵槽上,用木炭火烘烤,並手持扇子煽風使火燃旺,烤約5分鍾,肉片表麵出油,開始萎縮時,撤上精鹽、辣椒粉、孜然粉等調料,並迅速翻轉,將另一麵也撒上調料,繼續烘烤數分鍾,即為成品。
3)產品特點。烤羊肉串肉色紅潤,外部焦脆,味香鮮嫩,不膻不腥,孜然味濃,帶有微辣,頗具新疆地方情趣。
(4)羊肉鬆
1)配料標準。主料:羊肉5千克。輔料:精鹽150克,白糖150克,蔥末100克,薑末50克,高梁酒100克,味精10克、茴香末5克,丁香末2.5克。
2)加工方法。
原料整理:選用衛生合格的新鮮羊肉,除去骨頭、肥油、筋腱等,順著肌肉纖維的紋絡切成肉塊,然後再切成長7厘米、寬3厘米的肉條。
煮製:切好的肉條放入鍋內,加入與肉等量的清水,煮製3小時左右。煮至肉絲能用手撕爛為度。煮好的肉塊出鍋、晾涼後,放入石臼內用木棒舂,同時用手揉搓,使肉塊散開。
炒幹:揉搓散開的肉塊放入鍋內,用溫火幹炒,邊炒邊用幹淨洗衣板再迸揉搓。炒製3小時左右,加入蔥末、薑末、茴香末、丁香末、高粱酒,再炒1小時。加入白糖、精鹽、味精,再繼續翻炒半小時。待羊肉完全成為蓬鬆的纖維狀時,即可出鍋,冷卻後即為成品。
3)產品特點。色澤淡黃,蓬鬆纖細,肉質軟嫩,鹹甜適口。
122.常見豬肉食品加工的方法有哪些?
(1)臘肉
備料取皮薄肥瘦適度的鮮肉或凍肉刮去表皮肉垢汙,切成0.8~1千克、厚4~5厘米的標準帶肋骨的肉條。如製作無骨臘肉,還要切除骨頭。加工帶骨臘肉用食鹽7千克、精硝0.2千克、花椒0.4千克。加工無骨臘肉用食鹽2.5千克、精硝0.2千克、白糖5千克、白酒及醬油各3.7千克、蒸餾水3~4千克。輔料配製前,將食鹽和硝壓碎,花椒、茴香、桂皮等香料曬幹碾細。
醃漬①幹醃:切好的肉條與幹醃料擦抹擦透,按肉麵向下順序放入缸內,最上一層皮麵向上。剩餘幹醃料敷在上層肉條上,醃漬3天翻缸。②濕醃:將醃漬無骨臘肉放入配製醃漬液中醃15小時~18小時,中間翻缸2次。③混合醃:將肉條用幹醃料擦好放入缸內,倒入經滅過菌的陳醃漬液淹沒肉條,混合醃漬中食鹽用量不超過6%。
熏製有骨醃肉,熏前必須漂洗和晾幹。通常每100千克肉胚需用木炭8~9千克、木屑12~14千克。將晾好的肉胚掛在熏房內,引燃木屑,關閉熏房門,使熏煙均勻散布,熏房內初溫70℃,3~4小時後逐步降低到50~56℃,保持28小時左右為成品。剛熏成的臘肉,須經過3~4個月的保藏使其成熟。
(2)鹹肉
鹹肉適宜在寒冬臘月加工。
選料選用豬肋條肉、五花肉、腿肉均可。肉質要求新鮮,肉色正常,放血充分,並經過冷卻。
用鹽和硝每1/2千克鮮豬肉用鹽75克,硝2.5克,花椒微量,醃前碾碎拌和成鹽硝混合物。
加工肉麵上每隔12厘米劃一刀,深度為肉體2/3,取鹽硝昆合物30%,遍擦肉麵,然後把肉放在缸內,上加石塊排出殘存於肉中的血水。過1天後撈出肉塊,瀝去血水,用鹽硝混合物45%遍擦肉身,塞滿刀口處,放入缸內,在肉麵再撒些鹽。三天後用鹽硝混合物25%複擦肉身及開刀處,然後將肉掛於陰涼通風處風幹後保存,整個醃製過程約24天,此時精肉呈紅色,具有鹹肉的固有香味。
(3)香腸
配方瘦豬肉90千克、白砂糖5千克、肥豬肉10千克、精鹽3千克、味精200克、白酒750克、鮮薑末(或大蒜泥)150克。
製法①切丁:將瘦肉先順絲切成肉片,再切成肉條,最後切成0.5厘米的小方丁。②漂洗:瘦肉丁用1%濃度鹽水浸泡,定時攪拌,促使血水加速滲出,減少成品氧化而色澤變深。2小時後除去汙鹽水,再用鹽水浸泡6~8小時,最後衝洗幹淨,濾幹。肥肉丁用開水燙洗後立即用涼水洗淨擦幹。③醃漬:洗淨的肥瘦肉丁混合,按比例配入調料拌勻,醃漬8小時左右。每隔2小時上下翻動一次使調味均勻,醃漬時防高溫、防日光照、防蠅蟲及灰塵汙染。④灌腸:鹽、幹腸衣先用溫水浸泡15分鍾左右,軟化後內外衝洗一遍,另用清水浸泡備用,泡發時水溫不可過高,以免影響腸衣強度。將腸衣從一端開始套在漏鬥口(或皮腸機管口)上,套到末端時,放淨空氣,結紮好,然後將肉丁灌入,邊灌填肉丁邊從口上放出腸衣,待充填滿整根腸衣後紮好端口,最後按15厘米左右長度紮結,分成小段。⑤晾幹:灌紮好香腸掛在通風處使其風幹約半月,用手指捏試,以不明顯變形為度。不能暴曬,否則肥肉會冒油變味,瘦肉色加深。⑥保藏:保持清潔不沾染灰塵,用食品袋罩好,不紮袋口朝下倒掛,既防塵又透氣不會長黴。食時先蒸熟放涼後切片,味道鮮美。
123.怎樣製作皮蛋?
(1)主要原料
雞(鴨)蛋、石灰、食堿、茶葉、蘇木。鋸末(或稻殼)等。
(2)設備用具
鐵鍋、鐵絲。
(3)製作方法
按每250~270個雞(鴨)蛋用水2.6~2.9千克計算,先將水加熱,加入適量的茶葉和蘇木(起調味調色作用),煮到水變為紅棕色時,按每250枚雞蛋加食堿500克和食鹽375克的標準,將食堿和食鹽加入變紅的水中,待完全溶解後停止加熱,撈出茶葉和蘇木。再按每250枚雞蛋配石灰3125克的標準加入石灰,隨加隨不斷攪拌,使其完全溶解並液體呈糊狀,當用木棒在溶液中向上撈一下,有一條帶狀溶液,並立即斷裂時,說明石灰的稀調度比較合適。
用鐵絲作一些比雞蛋短徑稍小的圓環,將洗淨的雞蛋逐個粘上石灰堿液,撈起後再稍搖晃或拌動一下,使雞蛋表麵所粘附的石灰堿液薄厚均勻,再放在鋸末堆上滾一下,使雞蛋均勻地鑽上一層鋸木,沒有鋸木可用稻殼代替。
將大缸洗淨晾幹,底部撒上鋸木,將粘好鋸末的雞蛋放入缸內,密閉7天即可成熟,馬上從缸中取出晾曬,即為成品。密封期間,室內的溫度在16~25℃為宜,不得超過32℃,或低於5℃。
皮蛋成熟度的檢查方法是:在密封的第6天,取樣打開雞蛋,發現蛋黃為淺黃透亮的固體物時,說明成熟。如果蛋黃仍是黃色的液體,則說明尚未成熟,還需密封1~2天。如蛋黃中間呈杏核仁大小的黑點時,說明成熟過度,要立即晾曬。在製作皮蛋的過程中,石灰液的濃度、石灰的質量是關鍵。查驗石灰質量和濃度的方法是:打破一枚雞蛋放在已做好的石灰堿液中;在1~2分鍾內蛋白凝固說明石灰質量可靠、濃度適宜。若凝固的時間過長,說明石灰石堿液濃度小或石灰質量不佳;若凝固時間過短,說明石灰堿液濃度過大。
(4)工藝流程
洗蛋→放進溶液中→撈出→滾上鋸末→放入缸裏→密封七天→取出晾曬→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