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科學加工技術常備知識(2)(3 / 3)

(2)操作要點

1)原料驗收。用辛辣味足的鮮洋蔥,可溶性固形物達到8%以上,無雜色黴變。

2)去根去皮。用磨擦法去皮,用蔬菜多功能機切根盤,無殘留纖維老皮及根須。

3)切片絲。切成厚度為0.3~0.5厘米的圓片或絲。

4)破碎。破碎篩孔徑調整為0.8厘米。

5)膠磨。膠磨間隙調整為30微米。

6)調酸加熱。用0.25~0.3%檸檬酸液調整洋蔥的ph值到4.4~4.6,在85~90℃溫度下,加熱洋蔥漿8~10分鍾。

7)酶解。洋蔥漿可溶性固形物調整為6~7%,酶添加量0.15~0.2%,酶解溫度40~45℃,ph值4,時間15~20分鍾,漿料酶解後可溶性固形物一般為6.5~7.5%。

8)打漿。采用雙道打漿機打漿,頭道篩孔為0.8毫米,二道篩孔為0.6毫米。

9)膠磨。膠磨間隙為頭道10微米,二道5微米。

10)濃縮。二次濃縮溫度為65~68℃,真空度為0.077~0.080Npa,終點可溶性固形物為16~18%。

11)預熱。溫度為90~95℃,時間6~8秒。

12)裝罐、封口。用198克馬口鐵罐,頂隙6~8毫米,醬溫85~88℃。

13)殺菌冷卻。殺菌時間為5—25—5分鍾/85℃,冷卻至45℃左右。

14)檢驗。30℃下保溫10天,並按商業無菌標準檢驗。

(3)質量標準

1)感觀標準。醬體均勻細膩,無析水,色淺黃,洋蔥香味濃鬱,酸甜可口,無可見纖維、雜質。

2)理化指標。可溶性固形物16~18%,總糖<15%,ph3.8~4.2,粘度6~9厘米/30秒。

3)微生物指標。黴菌數<40個/100個視野,致病菌不得檢出。

108.怎樣製作營養蔬菜粉?

(1)工藝流程。

新鮮蔬菜→整理清洗→漂燙→打漿→滅菌→發酵→濃縮(加入大米)→幹燥、膨化→粉碎→篩分→配料混合→檢查過篩→包裝(檢驗)→成品。

(2)原輔料的處理及營養素對產品質量的影響:蔬菜品種以小白菜、菠菜等為主,要求生產周期短,不易生蟲,生長過程中不施用農藥。並采用發酵工藝除去蔬菜中的草酸等植酸,以消除影響消化吸收的營養障礙因子。發酵工藝脫除了75%以上的草酸和植酸,效果是比較理想的,大米以晚秈米的效果好。輔料的處理:分離大豆蛋白、蛋粉、肉粉、麥芽糊精等輔料在配用前都要分別經過高溫短時滅菌處理,白砂糖應在粉碎機中粉碎,過80目篩後再配用。為了保證營養菜粉的各項指標符合營養的實際需要,除充分保留蔬菜中的各種微量營養素外,還須另外添加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複合營養素,添加後一定要混合均勻,否則會影響最終產品中營養素的均勻性。為使產品較好地保持蔬菜的固有綠色,在鮮菜的漂燙工藝中,加入亞硫酸鈉和醋酸鎂,用碳酸鈉將漂燙液的ph值調至8~9,在95℃左右漂燙2分鍾,其護色效果較好。減少或除去蔬菜的辛辣味是營養菜粉生產中的關鍵問題。首先要盡量采用辛辣味較輕的蔬菜品種,在八成熟時收采。此外,產品在發酵除去草酸和植酸的過程中,也會使蔬菜的辛辣味大為減少。最後在配料混合時配用麥芽糊精等輔料,這對蔬菜的辛辣味也有一定的掩蓋作用。

109.食用菌幹製有哪些方法?

食用菌的幹製加工,有自然幹製和機械幹製兩種方法。

(1)自然幹製。是以太陽光為熱源,以自然風為輔助進行幹燥的方法,適於竹蓀、銀耳、木耳、金針菇、靈芝等品種,此法簡單、古老、投入少。加工時將菌體相互不擠壓的平鋪在竹簾上曬幹,翻曬時要輕,以防破損,一般2~3天即可曬幹,此法適於小規模加工廠。也有的加工廠為節約費用,到曬至半幹時再進行烘烤,但這需根據天氣、菌體含水量等情況靈活掌握,防止菇體變形、變色,甚至腐爛。

(2)機械幹製。是用烘箱、烘籠、烘房,或炭火熱風、電熱以及紅外線等熱源進行烘烤而使菌體脫水幹燥的方法,目前大量使用的是直線升溫式烘房、回火烘房及熱風脫水烘幹機、蒸氣脫水烘幹機、紅外線脫水烘幹機等。

食用菌脫水幹燥的工藝多種多樣,以香菇為例,為使菇型圓整、菌蓋卷邊厚實、菇背色澤鮮黃、香味濃鬱、含水量達到12%的出口標準,必須把握好以下環節:

1)采摘、裝運:要在八成熟、未開傘時采摘,這時孢子還未散發,幹製後香味濃鬱、質量上乘。采前禁止噴水,采後放竹籃內。

2)攤晾、剪柄:鮮菇采後要及時攤放在通風幹燥場地的竹簾上,以加快菇體表層水分的蒸發,攤晾後,按市場要求,一般按菇柄不剪、菇柄剪半、菇柄全剪三種方式分別進行處理,同時清除木屑等雜物及碎菇。

3)分級、裝機、烘烤:要求當日采收,當日烘烤。將鮮菇按大小、厚薄、朵形等整理分級。質量好的菇柄朝上均勻排放於上層烘架,質量稍差的下層排放。為防止在烘烤過程中香菇細胞新陳代謝加劇,造成菇蓋伸展開傘、色澤變白、降低品質,在鮮菇烘烤前,可先將烘烤室(機)溫度調到38~40℃再排菇上架。

4)掌握火候:采後鮮菇含水量高達90%,此時切不可高溫急烘,操作務求規範。在升溫的同時,啟動排風扇,使熱源均勻輸入烘房。待溫度升到35~38℃時,將擺好鮮菇的烘簾分層放入烘房,促使菇體收縮,增加卷邊程度及菇肉厚度,提高香菇品質。烘房溫度控製:第1~4小時保持38~40℃,第4~8小時保持40~45℃,第8~12小時保持45~50℃,第12~16小時保持50~53℃,第17小時保持55℃,第18小時至烘幹保持60℃。

5)注意排濕、通風:隨著菇體內水分的蒸發,如烘房內通風不暢會造成濕度升高,導致色澤灰褐,品質下降。操作要求:第1~8小時打開全部排濕窗,第8~12小時通風量保持50%左右,第12~15小時通風量保持30%,第16小時後,菇體已基本幹燥,可關閉排濕窗。

用指甲頂壓菇蓋感覺堅硬且稍有指甲痕跡、翻動時“嘩嘩”有聲,表明香菇已幹,可出房、冷卻、包裝、貯運。

110.蘆薈加工提取技術是什麼?

(1)表麵淨化:首先把鮮葉用清水漂洗幹淨,最好用深井水,不能用含漂白劑的自來水,因漂白劑可導致蘆薈液變色、變質。

(2)紫外輻射殺菌:洗幹淨的鮮葉,晾幹後,運入無菌室(室內裝有殺菌消毒設備),進行紫外輻射殺菌,一般5~10分鍾即可。

(3)去掉葉皮:在無菌室內進行,蘆薈去掉葉皮,用消毒的刀片割開外皮,並將蘆薈凝膠取出。將凝膠和葉皮分別裝入塑料桶或缸內。

(4)高速粉碎與沉澱:用高速粉碎機把凝膠和葉皮組織搗碎,成為稀漿液。然後用高速沉澱機進行沉澱處理。之後進行過濾或真空過濾,即成為蘆薈純原汁。慮取蘆薈原汁後的慮渣數量不多,約為蘆薈鮮葉重量的2%~4%,此渣可加水煮1小時,慮取其汁,該方法為蘆薈煉汁。蘆薈煉汁直接加熱濃縮至飴糖一樣的濃度,冷卻後凝成樹脂狀,即為中藥蘆薈。

凝膠和葉皮處理後的原汁用途不同。凝膠原汁主要用於飲料、食品或添加劑等。葉皮原汁則主要用於護膚、護發化妝品和製造藥品等。

111.怎樣深加工西瓜?

西瓜自古以來就是深受人們喜愛的消夏解暑水果。西瓜具有消熱、止渴、利尿、降血壓等功效。但目前西瓜大量用於鮮食,不僅利用率低,更主要的是阻礙了西瓜產業化的發展。以下介紹幾種西瓜的加工方法供生產者參考選用。

(1)西瓜翠衣

選擇青皮西瓜,將瓜洗淨,用刨刀將表皮含有蠟質的青皮層刨下、曬幹,即為西瓜翠衣(或稱西瓜青)。其性味甘涼,可煎飲代茶。

(2)西瓜醬

1)原料:西瓜皮肉10千克,白砂糖15千克,澱粉糖漿1.2千克,洋蔥110克,檸檬酸72克,檸檬香精12毫克,檸檬黃色素0.5克。

2)工藝過程:用厚皮西瓜除去表層青皮後,切開,將瓜瓤削去,中間一層瓜皮洗淨,切成碎塊,置入絞肉機中絞碎(碎板孔徑9~11厘米),將絞碎的瓜皮肉及時加糖煮製濃縮。

先將砂糖配65%~72%的糖液,取一半倒入不鏽鋼蒸汽夾層鍋中,再將絞碎的瓜皮肉倒入拌勻,煮沸10~15分鍾後,將剩餘的糖液及澱粉糖漿一起加入,煮沸濃縮至可溶性固形物達69%~70%時,取溶化過濾後的洋蔥液加入,繼續煮5~10分鍾,至可溶性固形物達67%~68%時,即可加入檸檬酸、色素、香精,充分攪拌均勻後出鍋,迅速裝入旋口玻璃罐中,趁熱將蓋子旋緊,而後在80~85℃的熱水中消毒殺菌12分鍾,取出後於60℃、40℃的熱水中依次冷卻各10分,即為瓶裝的西瓜醬。

(3)西瓜汁

將瓜瓤置入幹淨的布袋中,壓榨取汁,及時加糖和調整酸度。糖度用白砂糖調至10%~12%,酸度用檸檬酸調至0.3%~0.5%,再加0.2%~0.5%的洋蔥液或變性澱粉或市售用於果汁飲料的增稠劑,攪拌均勻,加熱煮沸,趁熱裝入洗淨消過毒的飲料玻璃瓶中,封口,並於100℃沸水中消毒殺菌10分鍾,取出於80℃、60℃、40℃的熱水中依次冷卻10分鍾後取出,即為外觀渾濁均勻、風味酸甜適口的西瓜汁。

(4)西瓜汽水

將瓜瓤壓榨取汁,加等量的砂糖,倒入不鏽鋼蒸汽夾層鍋中加熱煮沸。加工方法與一般汽水生產相同。

(5)西瓜汽酒

將瓜瓤壓榨取汁,加一半量的95%的食用酒精攪拌均勻後過濾,取出濾液作為汽酒的配料。加工方法與一般汽酒生產相同。

(6)西瓜皮製醋

1)原料:每千克西瓜皮加水6千克,高粱糖10千克(穀糖也行),食鹽4千克,可以製醋50千克。

2)製法:先把西瓜皮洗淨、煮熟,晾涼後裝罐加曲搗料拌勻,發酵5天後拌糖,每天攪拌一次,過4~5天後加鹽,6天出坯,然後把1/3的坯裝入熏罐烤熏4天,再把2/3的坯加生水過濾熬開,添入熏坯,過濾後即得到美味的酸醋。為使醋變香且不變質,可按0.5千克醋加2~3滴酒精的比例,把酒精滴在醋裏,或者滴2~3滴普通燒酒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