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適時播種,實現一播全苗。春馬鈴薯播種期以當地終霜期前30~40天為宜,確保在終霜後出齊苗。當10厘米地溫達到7~8℃為播種適期,每遲播5天,減產10%~20%。一般南方在12月至2月中旬,北方在2月底至3月底播種,覆膜栽培可提前15~20天播種。秋馬鈴薯南方在8~9月上旬,北方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播種。播種量每畝120~150千克(春季較少,秋季稍多),播種深度6~8厘米,種植密度每畝4000~6000株,比普通馬鈴薯稍稀。
(4)合理施肥。脫毒馬鈴薯生長繁茂,應控製氮肥施用量,以免引起徒長。馬鈴薯是喜鉀作物,生產1000千克塊莖,需從土壤中吸收純氮5千克,磷(P205)2千克,鉀(K20)11千克,三者比例1:0.5:2。一般每畝施用2000~3000千克有機肥作基肥,播種時施40~50千克複合肥和20千克硫酸鉀作種肥。追肥一般2次,出苗後1個月結合中耕培土追一次,每畝施用尿素10千克,薯塊膨大期追施一次,每畝施用複合肥15千克。馬鈴薯生育期短,肥沃地、高產田可不追施氮肥。
(5)病蟲防治。馬鈴薯脫毒後,可減少由病毒引起的病害,但對於非病毒病害如晚疫病、青枯病、環腐病、瘡痂病、癌腫病等和害蟲如蚜蟲、蠐螬、螻蛄等的危害,仍需加以防治,不可麻痹大意。脫毒馬鈴薯主要病害為晚疫病,在雨水偏多和植株花期前後發生嚴重,應及早用25%的“瑞毒黴”或“甲霜靈”800倍液噴霧。防治害蟲,可在蚜蟲發生初期用2.5%溴氰菊酯加水2500倍噴霧;防治蠐螬、螻蛄,可用90%的晶體敵百蟲500克加水溶解噴於35千克細土上撒施於溝內。
(6)化控。馬鈴薯脫毒後,新陳代謝旺盛,生長加快,開花期易出現徒長現象。可噴施1~2次多效唑,以控製植株的營養生長,促使光合產物向地下塊莖運轉,起到增產的作用(增產幅度可達10%以上)。噴施濃度掌握在100~150ppm,第一次濃度要小,第二次加大。
(7)收獲貯存。春馬鈴薯在4月中旬至6月中旬,秋馬鈴薯在10月中旬至12月中旬塊莖膨大後期,及時收獲,留種田應提前5~7天收獲,以提高種性。收後攤晾2~3小時,商品薯可放在低溫陰涼黑暗處進行短期貯存。貯存期間避免陽光直曬,導致表皮變綠,龍葵素(茄堿)含量增加,對人畜造成毒害。
39.怎樣保證蘿卜高產?
(1)選用適宜品種。密植栽培要選擇葉小不易卷曲的品種,各株間不爭地,收獲期長些也不空心。另外,要根據栽培地區的氣候、土壤條件、季節選擇栽培密度和品種。如四季蘿卜、蘭溪小蘿卜等。
(2)整地施肥。一般應選擇沙壤土或壤土種植。前茬如水稻、大豆、蔬菜等前作收獲後,應及時清理田園,翻耕曬垡。大型品種要耕深25厘米以上,中、小型品種可稍淺些。整地要達到高畦,深溝,土壤上下疏鬆,適度造墒。為防止葉子過分繁茂產生彎曲和病害,栽培中以追肥為主、不施基肥。為防治病蟲,栽培蘿卜時不使用堆肥。
(3)合理密植。根據播種期及收獲期選擇品種及間距。7月中旬至8月上旬播種,9月下旬至10月收獲,選用葉子稍茂盛的品種,以66厘米×22(或20)厘米的行株距,每畝栽4600棵以上為佳。
(4)追肥澆水。在管理中,前期應促使葉片和吸收根的健壯生長,為後期肉質根膨大奠定物質基礎。在蘿卜肉質根開始膨大期即破肚以後,可結合澆水施入經過腐熟的人糞尿或沼液,並增施磷、鉀肥,促進營養物質的轉運和積累。但是當長到一定程度時,又必須加以控製,促使養分及時轉運到貯藏器官。肉質根迅速膨大時期,必須保證葉片有較長的壽命和較強的生活力,使之製造更多的營養物質,保證肉質根的膨大。
(5)噴藥防病蟲。防治蘿卜的病蟲害應盡早噴灑預防性農藥。
蘿卜的主要病害有黑腐病、軟腐病等。黑腐病應通過種子消毒、換茬輪作和加強通風等農業措施進行預防;若發病,可用農用鏈黴素等化學藥劑灌根防治。軟腐病可用敵克鬆500~800倍液於傍晚潑澆。其主要蟲害有蚜蟲、菜青蟲等,可用菜喜、Bt等藥劑細水噴霧。
(6)適期收獲。蘿卜一般以肉質根充分肥大後為采收適期。
40.怎樣種植反季節萵筍?
冬春季利用竹木結構的簡易塑料拱棚加地膜覆蓋等保護設施栽培反季節萵筍,上市期比常規栽培提早30~40天,每畝產量3500千克左右,畝產值在3000元以上。
(1)選用良種。選擇白皮鴨蛋萵、耐寒二白皮、紫皮香等品種。
(2)培育壯苗。9月下旬播種育苗,每畝大田需配置苗床15~20平方米,種子50克。澆足底水,水滲下後撒播種子,播後蓋一薄層細土,上麵覆蓋麥秸或稻草,也可以用遮陽網浮麵覆蓋,保持土壤濕潤。出苗後及時揭去覆蓋物。菜苗2葉1心期間苗除草,苗距4~5厘米,並追施10%人畜糞水。
(3)合理密植。選擇有機質豐富、保肥保水性好的黏壤土地或沙壤土地定植。施足有機肥,耕翻土壤20~30厘米深,做寬2米的畦,上麵鋪超薄地膜。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苗齡30~40天,有4~6張葉片時,選擇無病蟲危害的健壯苗定植,大小苗分開栽,行距33厘米,株距30厘米。定植後及時澆施5%~10%人畜糞水,促進緩苗。
(4)及時扣棚。夜間溫度降至3℃時,搭高1.7米、寬4.5米、長30~50米的拱棚,棚內立一排立柱,立柱間距為3米,棚上覆蓋薄膜。扣棚後晴天中午注意通風換氣,防止植株徒長和過早抽薹。根據植株長勢噴灑50%矮壯素水劑1000倍液或150毫克/升多效唑溶液1~2次。肉質莖膨大期遇冷空氣,應在夜間浮麵覆蓋一層地膜或遮陽網,防止凍害。
(5)肥水管理。雙膜覆蓋栽培萵筍應一次性施足基肥,每畝施腐熟有機肥4000~5000千克、45%氮磷鉀複合肥40~50千克。定植後葉片開給生長時,每畝用20%人畜糞水1500~2000千克加尿素5~7.5千克或碳酸氫銨10~15千克澆施。肉質莖膨大始期結合灌水每畝追施尿素20~25千克。此次施肥不能過晚和過多,否則肉質莖易開裂。晴天上午追施肥水,避免夜間棚內濕度過大誘發病害。
(6)防治病蟲。扣棚後注意通風散濕和防治霜黴病,肉質莖膨大期主要預防灰黴病和菌核病。防治好蚜蟲和煙粉虱。
(7)適期采收。2月下旬至3月上旬分批采收。采收標準:心葉與最高外葉相平,並且植株頂部平展,肉質莖已長足。
41.蔬菜澆水有哪些技巧?
蔬菜是柔嫩多汁的植物,其生長發育過程對水分的需要量較大。因此,澆水便成為栽培管理的重要環節。
蔬菜苗期需水不多,但需精心管理才能培育出適齡壯苗。播種前一定要澆足苗床水,待水滲下後播種,播種後切忌澆蒙頭水。苗期一般要保持苗床濕潤。若幼苗發生徒長時,可通過控製澆水,促進苗子墩壯。有些蔬菜苗期澆水不宜多,如芫荽、青蒜、露地秋黃瓜等。有些根小而淺的幼苗,如韭菜、白菜、莧菜等,澆水時宜輕澆、勤澆。
幼苗定植前1周要控水、煉苗、壯根;起苗前,畦內澆透水,以減少提苗時傷根;定植時,邊起苗、邊栽植、邊澆水。定植後4~5天澆1次緩苗水。緩苗後適當控水,促進紮根。對於一些以果為商品器官的蔬菜,初花期至坐果前,一般不宜澆水,如絲瓜、苦瓜、扁豆、辣椒等,要待坐穩一批果時再澆水。而一些生長期需水量較大的蔬菜(綠葉蔬菜、白菜類等),要經常澆水,以保持其旺盛的營養生長。如芹菜定植後的2個月內,宜勤澆水,否則,將延緩生長。
蔬菜生長中後期,要根據根冠比確定澆水的範圍,如佛手瓜要在距植株3~4米之內澆水。對於連續采摘的蔬菜(如木耳菜、韭菜、芹菜等),每次采收後不要馬上澆水,因為傷口沒愈合,澆水容易引起腐爛。采收後需要貯藏的蔬菜(大白菜、馬鈴薯、大蔥等),收獲前應減少澆水,以提高其耐貯性。
此外,寒冷季節種植喜溫蔬菜澆水時,要選晴天上午澆,下午或陰雨雪天不可澆。一般澆溫水(6~10℃)。為減小棚內空氣濕度,可采用膜下澆暗水,要小水澆足,不可小水勤澆。露地栽培的越冬菜,宜在土壤凍結前澆足越冬水。炎熱季節種植喜冷涼蔬菜,澆水時宜選“天涼、地涼、水涼”時澆水,即早晚澆,可澆井水或有遮蔭的河水。夏天降雨過後要澆一次井水,防止出現爛根現象。
42.哪些果樹不宜同園混種?
(1)梨、蘋果梨、蘋果不能混植一園,也不能相隔太近,因為梨樹是蘋果鏽病的帶毒寄主,會傳病毒給蘋果,使其發病。
(2)桃和梨、蘋果桃和梨、蘋果也不能混植,因桃子先成熟,梨和蘋果後成熟,桃小食心蟲、梨食蠅和桃蚊螟的第1代幼蟲會蛀食桃子,第2代幼蟲蛀食梨和蘋果,若這3種果樹混栽,就為它們的每代幼蟲提供了豐富而連續的食物,使危害加重。
(3)蘋果與櫻桃兩樹種相克,共栽互受抑製。
(4)核桃核桃園中不能種其他果樹,其他果園中也不能種核桃樹。因為核桃分泌的胡桃醌被其他果樹和植物吸收後,會引起細胞壁分離,破壞細胞組織,輕則影響生長,重則導致植株枯萎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