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科學種植技術常備知識(1)(3 / 3)

(2)軟腐病。甘薯軟腐病主要是由薯種在貯藏期或育苗期受到冷害或碰傷破皮引起的。薯塊受甘薯軟腐病菌侵染薯塊後,會變軟腐爛,並在床土上麵出現一層灰白色的病菌。當溫度在15℃~23℃時,軟腐病菌最容易侵染受傷的薯種。

防治方法:應嚴格挑選薯種,盡量不要選擇受過冷害的薯種。對受過輕微冷害的薯種,出苗前床溫不宜過高,宜保持在28℃左右,以幫助薯種恢複活力和控製病菌繁殖。如果已經有部分薯塊染上了病菌,應及時鏟除病薯和病土,同時排上無病的薯種,並換上淨土,以控製病害的蔓延。

(3)莖線蟲病。甘薯莖線蟲病俗稱糠心病、空心病、糠裂皮,也是苗期爛床的病害之一。受害後的薯種會出現出苗稀、矮小、苗發黃等症狀,受害部位多在近土麵外苗基部白色部分。

防治方法:可以用前麵介紹的選種、浸種等方法來消除莖線蟲病,還可用40%甲基異柳磷乳劑1000倍液浸種或噴種防治,培育無病壯秧。起苗移栽時,在苗床地麵3~5厘米高處高剪苗,並用40%甲基異柳磷1000倍液浸苗,從而降低薯苗帶病率,減輕和避免病害的發生。

13.怎樣選擇油菜種子?

(1)油菜種子的選購要點

1)選擇優良品種。種植戶在選擇油菜種子時,應根據當地農業主管部門和技術推廣機構、專家的意見,確定購買適合當地氣候、土壤情況的優良種子。

2)選擇正規的種子店。種子法實施以來,經營種子的經銷商日益增多,但優質油菜品種大多采用獨家製種營銷的方式,並在各級各地分設委托代銷或總經銷,因此,購種時應要求查看廠家的授權證書和銘牌。

3)仔細察看包裝。凡是用於商品銷售、且屬於需包裝的種子,國家強製規定必須進行包裝。優質優勢品種大多采用精品包裝,正宗的包裝上有嚴格的防偽標識,育種單位和產銷單位全稱,電話、地址、品種審定編號、種子經營許可證等;

4)注意辯認種子生產許可證和植物檢疫證號,這兩個號碼的年份與種子生產的年份一致,如果號碼標注的年份是往年的則不是正宗種子,有可能是假冒或過期陳種;

5)運用防偽標識,舉報假冒種子。優良品種采用廠電碼防偽,通過刮號打電話辨別真假。

(2)重視品種選用

目前市場上的油菜種子既有雜交種,也有常規種。

1)雜交種和常規種的選用。從大麵積的油菜生產看,雜交種雜交優勢明顯,抗性強,產量高,品質優;常規種風險小,但增產潛力小。各種試驗、示範的情況也說明,選擇雜交種,具有明顯的優勢。當然,在栽培條件不高的情況下,為了減少風險,也可以選擇好的常規品種。

2)優良品種的選用。當前市場上的油菜品種很多,品種間的差異也比較大。在購買時,應向經銷商詢問清楚該品種的特征特性、適宜種植區域、主要栽培技術和注意要點。也可向當地農技推廣部門或種子管理部門谘詢。

(3)種子質量識別

油菜種子籽粒小,識別是比較困難的,在購買時可從以下幾方麵來識別:

1)種子包裝標識。真種子包裝規範,標識明顯。其標簽上應標明種子作物品種、品種審定編號、經營許可證編號、生產許可證編號、產地檢疫編號、產地、生產日期、包裝日期、質量指標和品種介紹及栽培技術要點。如標簽內容不齊全,種子質量就應給予懷疑。有些可能就是假冒偽劣種子,絕對不能購買。

2)種子粒型粒色。一般情況下,雜交油菜種子由於製種時授粉受精不一致,常導致粒型大小不均,粒色深淺不一;常規種子籽粒相對較大整齊,色澤一致。如果雜交種子過分整齊一致,常規種子飽滿程度不好,則種子質量也應給予懷疑。

3)種子清潔程度。正規種子都經過精選加工,種子中不應該含有雜質。如種子中雜質多,則應懷疑是假冒種子。

14.油菜施肥應注意哪些問題?

(1)施足基肥。油菜植株高大,需肥量多,應重視基肥的施用,基肥不足,幼苗瘦弱,進而影響植株的生長乃至油菜的經濟產量。基肥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為油菜一生需肥打好基礎。一般每畝施有機肥2000千克、45%複合肥25~30千克或36%的複合肥30~40千克、硼肥0.5~1千克。施用方法:結合耕翻整地將有機肥、複合肥與硼肥深施,切忌施肥過淺,以免造成油菜中後期脫肥。

(2)早施苗肥。早施、勤施苗肥,及時供應油菜苗期所需養分,利用冬前短暫的較高氣溫,促進油菜的生長,達到壯苗越冬,為油菜高產穩產打下基礎。苗肥可分苗前期和苗後期兩次追肥。苗前期肥在定苗時或5片真葉時施用,一般每畝施5~6千克尿素,在缺磷鉀的土壤中,如基肥未施磷鉀肥,應補施磷鉀肥;苗後期追肥應視苗情和氣候而定。一般每畝施高氮複合肥8~10千克。春性強的品種或冬季較溫暖的地區宜早施,冬季氣溫低或三熟油菜區可適當晚施。

(3)穩施薹肥。油菜薹期是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並進期,植株迅速抽薹、長枝,葉麵積增大,花芽大量分化,是需肥最多的時期,也是增枝增莢的關鍵時期。因此要根據底肥、苗肥的施用情況和長勢酌情穩施薹肥。基、苗肥充足,植株生長健壯,可少施或不施薹肥;若基、苗肥不足,有脫肥趨勢的應早施薹肥。一般每畝施高氮複合肥15~20千克。施肥時間一般以抽薹中期,薹高15~30厘米為好。但長勢弱的可在抽薹初期施肥,以免早衰;長勢強的可在抽薹後期,薹高30~50厘米時追施,以免花期瘋長而造成鬱閉。

(4)巧施花肥:油菜抽薹後邊開花邊結莢,種子的粒數和粒重與開花後的營養條件關係密切。對於長勢旺盛,薹期施肥量大的可以不施或少施;對早熟品種不施,或在始花期少施;花期追肥可以葉麵噴施,在開花結莢時期噴施0.1%~0.2%的尿素液或0.2%磷酸二氫鉀液。另外,可在苗後期、抽薹期各噴施一次0.2%硼砂水溶液,防止出現“花而不實”的現象,提高產量。(鑒於各地土壤養分及苗情不同,實際用量應谘詢當地農技部門確定)

15.油菜套種蔬菜有哪些注意事項?

甘藍型油菜與白菜型蔬菜的套種模式,可以達到一地多收,節工省本,穩產高效的目的。該套種模式平均畝產油菜籽200千克,蔬菜1250千克,畝產值2200元,畝效益2000元,是清種油菜收入的3~4倍。前茬以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騰茬的水田和旱地均可,下麵以水稻茬為例介紹具體技術要點。

(1)油菜

1)培育壯苗。選用甘藍型油菜,植株高大,抗倒,適宜稀植的下生分枝型高產優質油菜品種,如秦油七號雜交油菜。油菜宜在9月20~25日播種,秧齡40~45天。

2)適時移栽。鋤溝做畦,水稻茬免耕,直接按規格起畦溝,人工鋤20厘米寬、15厘米厚的土塊整齊地翻在畦邊,畦背寬120厘米、畦溝寬40厘米,合計寬160厘米。畦樣做成後,把油菜和蔬菜所需基肥,撒在畦背稻田板茬上。畦溝清到田麵25厘米以下,確保畦背有10厘米以上碎土層。稻茬免耕畦背土塊厚薄較勻,不用劈溝或打穴,掌握適宜墒情,可直接移栽,靠畦溝20厘米處栽油菜。油菜移栽株行距15厘米×80厘米,每畝5500株左右,每畦栽2行,距離畦溝20厘米栽油菜,這樣油菜當畦和隔畦行距均為80厘米。田間管理基本與清種油菜相同。

(2)蔬菜

蔬菜品種選擇蘇州青、烏塌菜、矮腳黃等白菜類型均可。矮腳黃宜在12月中下旬上市;烏塌菜在冷冬年表現出優勢;蘇州青在1月份上市表現質優價高。培育適齡壯秧;蔬菜宜在9月25~30日播種,秧齡35~40天移栽。每畦2行油菜中間栽3行蔬菜,蔬菜移栽株行距15厘米×20厘米,與畦兩邊的油菜行距均為20厘米。每畝栽蔬菜8000株左右,及時澆定根水。田間管理與清種蔬菜相同。在油菜越冬返青時把蔬菜收獲結束,確保油菜高產。

16.怎樣選擇大豆種子?

在一定的自然條件、耕作栽培條件及人們的選擇下,形成了豐富的大豆品種類型。每一品種都有它的一定的特點適應性。例如:喜肥水、莖杆粗壯的有限或亞有限結莢習性、主莖發達的大粒種與植株高大、繁茂性強的中小粒種,宜種在高肥足水的優良栽培條件下;無限結莢品種,適宜種在瘠薄幹旱地塊。兩者對調種植,都會引起產量下降,限製在各自的生產條件下才能發揮其豐產性能。可見,大豆的優良品種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模式。在栽培地區,能夠充分發揮其豐產性能的品種,就稱為優良品種。

品種具體選用上,首先應著重考慮大豆的生育期、結莢習性、粒大小、種皮色和茸毛色、抗病蟲特性等生態性狀。

(1)生育期

大豆品種生育期長短,是由光、溫反應特性決定的。它關係到一年一熟春大豆區的品種能否適應一個地區的無霜期及是否能在霜前正常成熟。對於夏、秋大豆,生育期選用必須考慮複種的要求。

南方大豆區,無霜期在300天以上,可根據複種需要,種植春、夏、秋、冬播大豆。夏大豆於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種,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收獲,可選用生育日數110~125天的中早熟或中晚熟品種。春大豆3月底至4月上旬播種,7月中旬至8月上旬收獲,選用生育日數100~110天的中熟品種或95~100天的早熟品種。秋大豆多在7月底早稻收獲後種一季,宜選用生育日數90~115天的中早熟或晚熟品種,總之要根據換茬安排,選用生育期適宜的品種。(2)結莢習性不同結莢習性的大豆品種對土壤肥力等栽培條件適應能力不同。有限結莢習性的品種莖杆粗壯、節間短,株高中等,在肥水充足條件下,結莢多,粒大飽滿,豐產性能高,適合在多雨、土壤肥沃地區種植;無限結莢習性品種,對肥、水要求不太嚴格,即使種在瘠薄地區,仍能獲得一定的產量。亞有限結莢習性品種對肥水條件的要求介於前兩者之間。亞有限結莢習性品種中,株高中等,主莖發達的品種,適合於較肥沃地種植,植株高大,繁茂性強的,則適宜於瘠薄地種植。

多雨肥沃地區,或稻田的田埂豆,或與玉米間作的大豆,應選用豐產性能高,莖杆粗壯,中大粒的有限結莢習性品種。少雨瘠薄,生長季節短的高緯度地區及冷涼山區,應選用無限結莢習性品種。

(3)粒形與粒大小

大豆品種粒形與粒大小對土壤肥力和栽培條件適應能力不同。大粒種要求土壤肥沃,水分充足。橢圓、扁橢圓、種粒小的品種,較能適應不良的環境條件,性狀愈接近野生大豆,其品種抗性愈強。

選用品種粒大小,也因用途需求而定。菜用大豆,百粒重38~40克;生豆芽用的品種,百粒重隻有4~5克;作飼料的秋大豆泥豆、馬料豆,百粒重6~10克。

(4)種皮、種臍色及茸毛色

種皮、種臍色及茸毛色,是代表大豆進化程度的一個指標。種皮、種臍色及茸毛色深是大豆較為原始的類型,種皮色有黃、青、黑、褐、灰等。

(5)病蟲害

宜選用抗病蟲害的大豆品種。選用大豆品種,除考慮以上生態性狀外,還要適應耕作栽培條件。如:大豆機械化栽培地區,應選用植株高大、稈強不倒、主莖發達、株型緊湊、結莢部位高、不易爛莢、落粒的品種,以利於機械收割和脫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