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雜驗之劑三首
1、望梅丸《汪庵方》
望梅丸用鹽梅肉,蘇葉薄荷與柿霜;
茶末麥冬糖共搗,旅行賚(lài):音來,贈送。服勝瓊漿。
組成:鹽製烏梅肉120克蘇葉15克薄荷葉柿餅霜細茶葉麥冬(去心)各30克用法:共研極細末,用白糖四兩,共作丸如芡實大,每次一丸,口中含化。
主治:生津止渴。旅行時攜帶可防暑止渴,助精神,避穢濁之氣。
方解:方中鹽烏梅,酸平澀,有生津止渴之效,配白糖酸甘化陰,用鹽製者,不僅可調味,且可補因熱天行旅出汗過多所丟失的鹽分。蘇葉、薄荷氣味辛香,避穢濁不正之氣,寬腸清頭目。柿霜甘涼入心,生津止渴,清潤燥熱,治咽喉疼痛,口舌生瘡等,配烏梅可生津止渴,清潤燥熱之性更佳。茶葉苦甘而寒,涼清頭目,除煩渴,利小便,解毒,引熱下行。作丸口含化者,取其促使唾液分泌,止口渴。方名叫“望梅丸”是取三國時代曹操“望梅止渴”的典故,言其有生津止渴,為熱天旅行之佳品。
2、骨灰固齒散
骨灰固齒豬羊骨,臘月醃成煆碾之;
骨能補骨鹹補腎,堅牙健啖老尤奇。
本方是用臘月鹽醃的豬、羊骨頭,經火煆研細末,每天早上用牙刷蘸藥末擦牙,長年堅持,有堅固牙齒,使牙齒潔白,且可防止年老脫齒。在製冷技術不發達的古代,一般宰殺豬羊,醃製臘肉都在進九後的臘月,供長年食用,其時天寒,醃肉不易腐爛,這時醃骨也不易腐敗變臭。煆研細末,其作用與後世牙粉、牙膏作用相類。這在古代不失為一種廉便驗的健齒衛生方法。
3、軟腳散
軟腳散中芎芷防,細辛四味碾如霜;
輕撒鞋中行遠道,足無箴皰箴(zhēn)通針。箴皰:指皰痛如針刺。汗皆香。
組成:川芎細辛各7.5克白芷防風各15克
用法:共研極細末,凡長途行走,撒少許於鞋襪內。
主治:防止足底生泡,且也能除腳臭。
方解:四味藥皆辛香之味,研細末撒鞋內,不僅有吸附腳汗,減少磨擦,防止生泡作用,且四物皆辛香之品,有消除腳臭的作用。
小兒稀痘方
二十二、小兒稀痘方一首附二方
稀痘神丹三種痘,粉草細末竹筒裝;
蠟月廁中浸洗淨,風幹配入梅花良;
絲瓜藤絲煎湯服,一年一次三年光。
又方蜜調忍冬末,不住服之效亦強。
更有玄參菟絲子,蜜丸如彈空心嚐;
白酒調化日二次,或加犀麥生地黃;
此皆驗過稀痘法,為方簡易免倉黃。
組成:赤小豆黑豆綠豆粉甘草各30克
用法:共研細末,入竹筒中,削皮留節鑿孔,入藥,杉木塞緊,溶蠟封固,浸蠟月廁中,一月取出,洗浸風幹。每藥30克,臘月梅花片10克,以雪中花片落地者,不著人手,以針刺取更妙。如急出用,入紙套中略烘即幹。兒大者服3克,小者1.5克,以霜後絲瓜藤上小藤絲煎湯,空腹服。忌葷腥十二日,解出黑糞為驗。
主治:小兒痘瘡(天花),每年服一次,二次可使痘瘡生稀,三次永不再出痘瘡。
方解:按天花在全世界已宣告消滅,作為稀痘方其已無意義。但據米伯讓先生的經驗,此方加味可治末梢神經炎及肝炎,今附記於此,供讀者參考。
附方:①金銀花末,糖調,不住衝服。
②菟絲子250克,浸酒中二宿,煮幹去皮,玄參120克,共為細末,蜜丸,彈子大,白酒調下,每日服二次。又方加麥冬、生地各12克,犀角60克。
以上兩方作為稀痘方已失去意義。若靈活化裁,或可試用於其他傳染病的防治中。一並附記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