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癰瘍之劑(1 / 3)

十九、癰瘍之劑二首附一方

凡是具有解毒消腫,托裏排膿,生肌斂瘡作用,常用於治療體表瘡瘍癰疽丹毒等類方劑稱癰瘍之劑。癰疽的形成原因一般分內因和外因兩類。內因如七情鬱結,惑恣食辛熱之藥等。外因如金刀火燙,跌打損傷和蟲獸咬傷等,這些因素都可導致氣血不調,經絡阻滯,瘀積化熱,肉腐成膿。或是寒痰內生,流注於經脈肌肉,結而不散等。

外科癰疽的辨證,和內科全身辨證一樣,也要結合八綱、四診和髒腑經絡,並要分清善惡順逆。如來勢急,紅腫熱痛俱全者為陽證,也叫癰。如外形平塌,堅硬或綿軟,範圍鬆散,皮色不變等屬陰證,也叫疽。另外對癰瘍的傳變也應分析掌握,如顏麵部疔瘡,可因外力擠壓或熱毒熾盛而發生“走黃”、“內陷”等危症。

癰瘍劑的治療分外治法和內治法,這裏講內治法。實熱陽症初起宜用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法。若兼表證寒熱者,當配解表藥。若見裏實便秘者,當兼通便。若膿已成,當潰未潰時宜用潰堅破膿,托膿外出。陰證初起,當用溫散之法,若兼體虛者,酌配補益之劑。若陰疽破潰後,膿汁清稀,瘡口久不收斂,這是因氣血脾胃肝腎不足,當通過補益,使氣血髒腑充實,促進潰處早日斂口。若熱毒太盛,一定要在消散解毒的同時,注意護心,以防熱毒內攻,變生危證。同時還要注意內治法與外治法相結合,才能效果更佳。

1、真人活命飲《婦人良方》

真人活命金銀花,防芷歸陳草節加;

貝母天花兼乳沒,穿山角刺酒煎嘉;

一切癰疽能潰散,潰後忌服用毋差;

大黃便實可加使,鐵器酸湯勿沾牙。

組成:金銀花陳皮各10克防風穿山甲(炙)白芷當歸甘草貝母天花粉乳香(研)沒藥(研)皂角刺(炒)各3克

用法:水煎服,或水酒各半煎服。

主治:癰瘍腫毒初起,熱毒鬱結,氣滯血瘀,紅腫痛或身熱凜寒,苔薄白或黃,脈數有力。

方解:本方主治的癰瘍為陽熱實證,是因熱毒壅聚,氣血瘀滯,血脈阻滯,鬱而肉腐為腫毒。法當清熱解毒,消腫潰堅,活血止痛。方中金銀花甘寒,清熱解毒,為瘡家要藥。防風、白芷,散風消腫,疏散外邪,使熱毒從外而解。歸尾、乳香、沒藥活血散瘀,消腫止痛,托毒外透。貝母、天花粉散結消腫,清熱降痰火。甘草解毒瀉火和中。穿山甲、皂刺能貫穿經絡,潰壅破堅,且能引諸藥到達病處。陳皮調氣。酒性發散走竄,通行周身,使藥力迅速發揮效用。諸藥合用,清熱解毒,散瘀消腫,潰堅散結,故對癰瘍膿未成者,用之可使潰散。但是膿瘍已潰破,切不可誤用,以免傷正氣。

本方煎煮時不可用鐵器,以免減低藥效。不可接觸酸味,因酸味收斂,影響消散的作用。更不可服食酸味,使瘡不易潰散。關於煮藥用酒多少,可根據病人酒量酌定,以微有醉意為度,不會飲酒者可用水煎服。

2、金銀花酒

金銀花酒加甘草,奇瘍惡毒皆能保;

護膜須用蠟礬丸,二方均是瘍科寶。

組成:鮮金銀花150克(幹花也可,但力稍遜)甘草30克

用法:水二碗,煎至一碗,加酒一碗,略煎,分三次服,一日一夜服盡。病重者一日服二劑。服至大小便通利為藥力已到。再用生金銀花搗爛,酒調敷於四周。

主治:一切陽證癰疽惡瘡,以及肺癰腸癰,不論發生在何處,初起時皆可服用。

方解:陽症癰疽,為熱毒壅聚,氣滯血瘀而成。金銀花味甘性寒,甘能養血補虛,寒能清熱解毒,被譽為“瘡家之聖藥”。甘草解毒瀉火,益胃和中。借酒走散通行全身。故在癰疽陽症初起時,有消腫散瘀,解毒止痛作用。

附:蠟礬丸(《仁齋直指》):白礬30克(研)黃蠟150克(熔)(一方中白礬30克黃蠟60克)

用法:先將黃蠟熔化,待少冷,加入白礬末和勻,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漸加至20丸,開水或溫酒送服。未破內消,已破自合。如服金石藥所致,要用礬末30克,溫酒徐徐送下。有人遍身生瘡,其狀如蛇頭,服此即效,但日服百粒,方能禦毒,不致內攻。又治蛇咬,熔礬熱滴傷處,痛即止,毒即出,服至30克以上,最止疼痛,不動髒腑。

主治:腸癰疼痛,癰疽發背,諸般惡瘡,毒蛇咬傷。

方解:方中白礬酸澀寒,解毒祛痰。黃蠟甘淡平,解毒止疼。二藥相合有護膜和胃托裏,止痛解毒,使熱毒不致攻心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