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萊卡狗之外,在1950—1960年,蘇聯太空署就使用了一群狗進行了軌道和軌道上的太空飛行,進而確認人類在太空飛行的可行性。和萊卡狗的經曆相同的是,在成為太空狗之前,這些狗隻是在莫斯科流浪,一些航天員和航天相關人員為此感謝這些動物為人類太空飛行鋪路的犧牲。在這期間,蘇聯至少發射了57犬次的太空任務,但飛上太空的太空狗的實際數字要比57低,因為部分狗參與了不隻一次的太空任務。
流浪狗而非家犬被選上執行太空任務,是因為科學家們覺得它們可能比其他的狗更能忍受在太空飛行中嚴酷而極端的壓力。雌犬常常被用來從事太空任務,是因為它們的性情相對溫順,而且不需要抬腿排尿。
人們對這些流浪狗的訓練包括長時間的站立不動、穿太空服、被放入如在發射中的火箭的模擬器、搭乘離心機模擬火箭發射時的高加速度、逐漸縮小籠子為它們在太空艙的局限性做好準備等。當時對於它們的喂養,通常是以營養膠來喂食。
蘇聯太空犬
1960年8月19日,太空狗搭乘“史波尼克5號”在返回地球前在太空度過了一天,它們還伴隨著一隻灰兔、兩隻大鼠、40隻小鼠和若幹植物、真菌等,幸運的是,所有的生物成員都存活了下來。回來之後,太空狗還生了6隻幼犬,其中一隻幼犬被送給肯尼迪總統的孩子們做禮物。它們死後的遺體皆被保存,並被向大家展示和巡回展覽。
1960年12月1日,兩隻太空狗與一些其他動物、植物和昆蟲搭乘“史波尼克6號”在運行軌道上度過了一天,但由於導航的失誤,它們的太空載具在重返地球時被分解,“史波尼克6號”上的所有生物全部罹難。
由此可見,和美國相比,蘇聯更喜歡使用太空狗進行太空探索,而且蘇聯人一般都會選擇流浪狗來進行訓練。在1961年4月12日,蘇聯航天員加加林進入太空前,至少有10隻太空狗被蘇聯的航天工作者送入空間軌道。
蘇聯分別進行了亞軌道和軌道飛行,進行太空狗實驗。
1949—1952年,蘇聯進行了密閉艙生物火箭探測,有9隻狗參加實驗,其中3隻已參加兩次飛行了。
1951年7月22日,兩隻太空狗在經過高達100千米高空的旅行後,被發現毫發無傷。同年9月,它們又進行了另一次太空飛行,但不幸無一幸存。
飛行結果證明,采用再生氣體的密閉艙可以保證2隻狗飛行3小時,飛行綜合因素沒有引起動物行為和生理功能的明顯改變。
1953—1956年,有12隻狗參加實驗。飛行結果證明,在非密閉艙中穿著密閉服的動物,在79~86千米高度以565~728米/秒的速度和在39~46千米高度以1020~1150米/秒的速度彈射回收是可行的;在完全和部分失重的情況下,動物的脈搏、呼吸和血壓無明顯異常。
1955—1960年,蘇聯發射了11枚火箭,14隻狗參加實驗,部分動物飛行了2~3次。目的是探測更高高度的飛行對動物的影響,研究有關設備與防護措施在保證動物安全中的作用。1959年7月2日,太空狗還和兔子進行了同台飛行,結果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在1959—1960年,另外進行了5次成功的太空飛行。飛行結果證明,失重對狗的生理功能影響不大,在整個飛行期間密閉艙提供了維持動物生命的可靠條件;在再入階段,由於引導傘釋放前振動和翻滾產生的多項加速度對狗有嚴重影響,回收後即刻發現部分狗的肛門、鼻和眼鞏膜有出血現象。此結果對載人航天器的發射和返回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960—1961年,蘇聯利用返回式飛船進行了生物研究,在飛船飛行期間,利用遙測技術記錄了狗的四項生理指標,並用艙內的電視攝像機記錄了動物的反應和行為。
在進行軌道飛行的試驗過程中,兩隻太空狗在1960年7月28日死於發射後28.5秒的火箭爆炸。
“史波尼克5號”
“史波尼克5號”是20世紀60年代蘇聯載人航天計劃“東方計劃”中一顆東方號原型試驗飛船,圓滿成功的執行了“東方號”飛船的第三次試驗飛行。這次飛行也是首次成功將動物送入軌道並且安全返回的太空飛行。
這艘飛船於1960年8月19日,在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飛船上搭載了2隻蘇聯太空犬,1隻灰兔、2隻大鼠和40隻小鼠以及若幹蒼蠅、植物和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