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兵士答道:“聽聞此人乃關羽之子關索,幼時走散入山中修習武藝。今番來與關羽相認,方入麾下。”
閻行大叫道:“吾奉魏王旨,來取汝父之首!汝乃疥癩小兒,吾不殺汝!快喚汝父來!”
關索大怒,縱馬舞刀,來取閻行,閻行挺矛來迎。二人大戰三十合,不分勝負,兩家各歇。
早有人報知關羽。關羽大怒,令關平去攻樊城,自己親來迎敵閻行。關索接著關羽,說與閻行交戰,不分勝負。
關羽隨即橫刀出馬,大叫道:“關雲長在此,閻行何不早來受死!”
鼓聲響處,閻行出馬喝道:“吾奉魏王旨,特來取汝首!恐汝不信,備櫬在此。汝若怕死,早下馬受降!”
關羽大罵道:“量汝一匹夫,亦何能為!可惜我青龍刀斬汝鼠賊!”
關羽縱馬舞刀,來取閻行。閻行挺矛來迎,關羽欲速戰速決,春秋刀法如驚濤駭浪般朝閻行掀來。閻行一手長矛也是毫無破綻,當年他這套矛法差點殺了馬超,何況關羽這種發揮不穩定的一流高手。
二將你來我去鬥了近百回合,閻行精神倍長,而關羽卻力有不逮,仍裝作若無其事。魏軍恐閻行有失,急令鳴金收軍。
關索恐關羽年老體力不足,也急忙鳴金。二將各自退去。閻行歸寨,對眾人說道:“人言關羽勇猛,今日方信也。”
正說間,於禁來到。相見完畢後,於禁問道:“聞將軍戰關羽,百合之上,未得便宜,何不且退軍避之?”
閻行奮然說道:“魏王命將軍為大將,何太弱也?吾來日與關羽共決一死,誓不退避!”
於禁不敢阻攔,隻好回營。卻說關羽回寨,對關平、關索說道:“閻行槍法慣熟,真吾敵手。”
關索說道:“俗雲:‘初生之犢不懼虎。’父親縱然斬了此人,隻是西羌一小卒耳;倘有疏虞,非所以重伯父之托也。”
關羽丹鳳眼一睜,隻說道:“吾不殺此人,何以雪恨?吾意已決,再勿多言!”
次日,關羽上馬引兵前進。閻行也引兵來迎。兩陣對圓,二將齊出,更不打話,出馬交鋒。鬥至五十餘合,閻行撥回馬,拖矛而走。關羽隨後追趕,關索恐有疏失,也隨後趕去。關羽口中大罵:“閻賊!欲使回馬槍,吾豈懼汝?”
原來閻行虛作回馬槍,卻把槍就鞍鞽掛住,偷偷拉開雕弓,搭上箭,射將過來。關索眼快,見閻行拽弓,大叫:“賊將休放冷箭!”
關羽急睜眼看時,弓弦響處箭早已到來;關羽躲閃不及,那箭正中他左臂。關索馬到,救關羽回營。閻行勒回馬挺矛趕來,關索力戰擋住閻行,撤軍二十裏地。
曹仁讓閻行和於禁率軍在樊城北邊十裏的地方屯紮。此時正值天降霖雨十餘天,漢水暴溢,樊城下平地積水五六丈之深,於是於禁和閻行等將都遷往水上堤壩躲避洪水。
等到天明,關羽和眾將都搖旗鼓噪,乘大船來攻擊於禁和閻行。於禁見四下無路,左右止有五六十名弟兄,於禁作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他要向關羽投降。
他於禁戰死沙場倒沒什麼,這些都是與他一同從鬼門關爬回來的弟兄,於禁為了保住他們的性命,隻好忍受這千古罵名。
關羽令於禁等人脫去衣甲,拘收入船,然後來擒閻行。此時閻行與董衡、董超、成何,與步卒五百人,都沒有衣甲,站在堤上。關羽上前來,閻行全無懼怯,奮然前來接戰。
關羽將船四麵圍定,軍士一齊放箭,射死魏兵大半。董衡、董超見勢已危,於是勸閻行道:“軍士折傷大半,四下無路,不如投降。”
閻行大怒道:“吾受魏王厚恩,豈肯屈節於人!”
閻行於是親自將董衡、董超斬於前,厲聲道:“再說降者,以此二人為例!”
於是眾人都奮力禦敵。自平明戰到日中,勇力倍增。關羽催四麵急攻,矢石如雨。閻行令軍士用短兵接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