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指著班部內一人說道:“汝可去解樊城之圍。”
那人應聲而出,眾人一看,原來正是於禁。於禁拱手拜道:“某求一將作先鋒,領兵同去。”
曹操又問眾人道:“誰敢作先鋒?”
一人奮然出來說道:“某願施犬馬之勞,生擒關羽,獻於麾下。”
曹操一看那人,正是閻行,曹大喜道:“關羽世之虎將,今遇彥明,真勁敵也。”
曹操於是加於禁為征南將軍,加閻行為征西都先鋒,大起七軍,前往樊城。這七軍,都是北方強壯之士。兩員領軍將校:一名董衡,一名董超。當日引各頭目參拜於禁。
董衡對於禁說道:“今將軍提七支重兵,去解樊城之厄,期在必勝;乃用閻行為先鋒,豈不誤事?”
於禁驚問道:“董將軍何處此言?”
董衡說道:“閻行原係韓遂手下大將,不得已而降魏;今其韓遂已投劉度,且閻行之妻乃韓遂之女,與之俱在蜀地,未知其心。今使他為先鋒,是潑油救火也。將軍何不啟知魏王,別換一人去?”
於禁聽到這話後,於是連夜入府啟知曹操。曹操省悟,立即喚閻行到階下,令其納下先鋒印。
原來當初韓遂反叛時,曹操將韓遂子孫在京師的人全部誅殺,親自寫信給閻行,說明了閻行的父親正被關押,並威脅閻行。韓遂聽說閻行的父親還活著,想要讓閻行的父親也遇害,以此來堅定閻行的意誌。韓遂於是強行把自己的小女兒嫁給閻行,閻行不得已而娶韓遂之女。這之後曹操果然懷疑起了閻行。
韓遂讓閻行別領西平郡。閻行糾集他的部曲欲殺韓遂投降,響應麹義,乘夜攻擊韓遂不下。韓遂極為失意,向心腹謀士成公英表示自己打算從羌中撤退至蜀地,依附劉度。成公英反對,認為韓遂興軍數十年,如今雖然失敗了。但是不應該丟棄自己在西州建立的威信而轉投他地,向韓遂獻計先躲入羌氐部落中重新招攬部眾,等待機會卷土重來。韓遂從計,連同數千名追隨者退走羌中,由於韓遂曾經有恩於羌人,所以得到羌人的保護。
後來麹義回到漢中,留下閻行,韓遂結集羌胡數萬兵眾攻破閻行,但糧草不濟。韓遂隻得率部退往蜀中,投靠了劉度。
曹操斜視著閻行說道:“孤本無猜疑;但今韓遂現在西川,汝妻子尚在蜀中,汝兄長閻忠更是在劉備帳下為官。孤縱不疑,奈眾口何?”
閻行聞言,免冠頓首,流血滿麵說道:“某自投降大王來,每感厚恩,雖肝腦塗地,不能補報。大王何疑於行也?吾兄昔日在涼州時已與吾斷絕關係,故主韓遂,兵敗地亡,孤身入川,今與行各事其主,舊義已絕。行感大王恩遇,安敢萌異誌?惟大王察之。”
曹操於是扶起閻行,撫慰道:“孤素知卿忠義,前言特以安眾人之心耳。卿可努力建功,平滅劉備,日後滅劉度、韓遂亦須仰仗卿也。”
臨行時曹操囑咐閻行要小心關羽,閻行不以為然。於禁喝道:“魏王之言,不可不從。”
閻行奮然趲軍前到樊城,耀武揚威,鳴鑼擊鼓。
卻說關羽正坐在帳中,忽探馬飛報:“曹操差於禁為將,領七支精兵到來。前部先鋒閻行,軍前抬一木棺,口出不遜之言,誓欲與將軍決一死戰。兵離城止三十裏矣。”
關羽聞言,勃然變色,美髯飄動,大怒道:“天下英雄,吾視之如草芥;閻行豎子,何敢藐視吾耶!關平、關索,你二人一麵攻打樊城,吾自去斬此匹夫,以雪吾恨!”
關索說道:“父親不可以泰山之重,與頑石爭高下。辱子願代父去戰閻行。”
關羽頷首說道:“汝試一往,吾隨後便來接應。”
關索出帳,提刀上馬,領兵來迎閻行。兩陣對圓,魏營一麵皂旗上大書“西涼閻行”四個白字。閻行青袍銀鎧,鋼矛白馬,立於陣前;背後五百軍兵緊隨,步卒數人肩抬木棺而出。
關索大罵閻行:“背主之賊!”
閻行問部卒道:“此何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