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樂章 星光燦爛5(2 / 3)

李香蘭忘不了中國。對於使她的歌唱事業達到輝煌頂點的《夜來香》的作者黎錦光先生更是念念不忘。1981年,為了《夜來香》在日本的版稅問題,黎錦光通過日本駐滬領事館與李香蘭取得了聯係。李香蘭很快會同“勝利唱片公司”和“日本廣播協會”,邀請黎錦光到日本訪問。老友相逢,情誼綿綿。李香蘭動情地說:“先生的那首《夜來香》,使我的歌唱生涯達到了高峰,也成了我的代表作,我永遠不會忘記先生的栽培!”在歡迎黎錦光的雞尾酒會上,李香蘭和渡邊濱子登台高唱《夜來香》,黎錦光則率領一群《夜來香》迷,邊唱邊繞場一周,場麵熱烈,感人至深。80年代中期,李香蘭作為日本國會議員代表團的成員訪問中國,在上海隻逗留一天,還特地驅車前往黎錦光的寓所探望。1990年8月1日,李香蘭以私人身份再次飛抵上海,拍攝《尋找半顆中國心》的電視紀錄片,一下飛機,她就向前來迎接她的陳鋼先生表示,一定要見見黎錦光。老友再一次相逢,他們心底回蕩著的仍然是那《夜來香》的永不消逝的旋律。會晤後,李香蘭小心翼翼地攙扶著老先生一步步地走出花園飯店。孰料,這次分手竟成為李香蘭和黎錦光的永訣,1993年1月15日,86歲的黎錦光就與世長辭了。

1991年初,中日合拍的電視連續劇《別了,李香蘭》,在我國一些城市上映,這部電視連續劇是根據李香蘭的自傳《我的前半生——李香蘭傳》拍攝的,它的上映,使人們了解了李香蘭走過的道路,劇中那首膾炙人口的《夜來香》,再次成為人們回憶往事的旋律。

1995年在紀念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的日子裏,李香蘭以近代史教授的身份又一次來到中國,她訪問了北大、北師大和南開大學,並在當年日本軍國主義屠殺了上萬中國人的南京,以曆史見證人的身份,鄭重而沉痛地說:“日本應該向中國人民謝罪!”她的正義立場受到來自日本右翼勢力的重重壓力,但她勇敢地挺身而出,義正詞嚴。她愛中國,中國的歌迷和影迷們也永遠不會忘記她。

魂縈舊夢話白光

白光原名史詠芬,祖籍河北涿州,1920年生於北平。她自幼天真活潑,在北平華光女子中學讀書時就愛好戲劇,有機會就想登台演出,家裏人說她“為了演戲快發瘋了”。她不僅在學校裏演,還曾參加北平的沙龍劇團,在曹禺的名劇《日出》中扮演過“小東西”。

30年代末,白光考取公費留學,前往日本東京都女子大學藝術係讀書。這所學校由當時日本首屈一指的歌唱家和歌劇表演藝術家三浦環女士主持。名師出高徒,白光在這裏奠定了她在歌壇登峰造極的基礎。

學成回國後,白光在北平結識了日本特務機關的山家亨,這個日本人的另一張名片上印的是:北平,武德報新聞公司總經理王嘉亨。這是山家亨使用的中國名字。山家亨在北支派遣軍司令部報導部宣撫班,以南池子的“山家公館”為據點,從事華北地區的文化諜報活動。和電影、戲劇界人士接觸很多,經常有一些中國漂亮的女演員圍著他轉。當時,他把北平的電影演員李明作為蓄妾(外室),同時又和白光扯上了關係。1942年,山家調南京工作,幾個月後又轉調上海,和李明分手,和白光住在了一起。

1943年,山家突然被召回國,並以叛國罪、泄密罪,違犯軍紀,吸食毒品等十多個罪名,被送上軍事法庭,判了10年徒刑。

山家從上海被召回國時,白光和他一起到了日本,住在靜岡縣山家的老家,她想出庭作證,證明山家無罪,目的沒有達到。知道了山家被判徒刑的消息,她嚎啕大哭,痛罵李明。她認為是李明和她爭寵失敗而告的密。(實際上是山家初戀情人川島芳子,向日本的東條英機告的密)白光住在山家家裏,經常跑到名古屋去探監,但一次也沒見到山家,隻好悄然返回上海。

這一年,白光參加了影片《桃李爭春》的拍攝。這部影片由陳雲裳和徐立主演,白光出演女二號,演技雖不成熟,但她在片中一展歌喉,演唱了片中插曲《桃李爭春》,結果是一鳴驚人。《桃李爭春》是她拍的第一部影片,片中同名插曲成為她的成名曲。

1943年至1945年,白光在“華影”還拍了《為誰辛苦為誰忙》、《紅豆生南國》和《戀之火》三部影片。在這三部影片中,她演唱的.《你不要走》、《紅豆生南國》、《寂寞的歌人》、《春》和《戀之火》等插曲,展示了她的歌唱才華,她那富有磁性的女中音,使無數的歌迷為之傾倒。

以演唱電影歌曲走紅歌壇的白光,1945年的5月5日——7日,曾在上海的蘭心大戲院舉行了為期三天的獨唱音樂會。6月16日又和周璿、白虹、楊柳一起在上海大光明大戲院,舉行了一次“仲夏音樂歌唱會”。她在這兩次音樂會上演唱的都是她的電影歌曲。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前夕,她灌錄唱片的時代曲隻查到三首——金成(陳歌辛)詞、古賀正男曲的《期待》,顏頡詞、姚敏曲的《讓我走》和吳承達詞、陳歌辛曲的《葡萄美酒》。其中的《讓我走》很流行。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後,上海影壇掀起了追究“附逆影人”的風波,白光屬被追究的對象,她回到了故鄉北平。

1947年,應北平“中電三廠”之邀,白光主演了影片《十三號凶宅》。在這部影片中她一個人扮演了四個性格不同的女性,每一個人物都被她演得栩栩如生,創造了電影史上一個人飾演角色最多的紀錄。在影片中白光演唱了四首插曲,其中的《牆》和《四季想郎》具有濃鬱的民歌韻味,不僅當年十分走紅,至今在港台和東南亞仍十分流行,在大陸也有盒帶收錄了這兩首歌。

1948年——1949年,白光在上海連續主演了《柳浪聞鶯》、《六·二六間諜網》、《亂世的女性》、《珠光寶氣》、《懸崖勒馬》、《風流寶鑒》、《諜海雄風》等多部影片。歌唱片《柳浪聞鶯》共有15首插曲,白光獨唱了《小花》、《秋夜》、《我是浮萍一片》和《如果沒有你》,和龔秋霞對唱了主題歌《柳浪聞鶯》、《湖上吟》和《湖畔四拍》。又是一陣白光熱,歌流行,人更紅。《六·二六間諜網》中的《假正經》、《懷念》和《懸崖勒馬》插曲《相見不恨晚》,都曾風靡一時。

1948年,李厚襄為白光寫了一首《魂縈舊夢》,在這首歌的第二段歌詞開始有一段道白:

花落水流,春去無蹤,隻剩下遍地醉人的東風。玫瑰般的美麗,夜鶯似的歌聲,都隨著無情的年華消逝,啊,我到哪兒尋找我往日的舊夢……

白光用她充滿滄桑之感的女中音朗頌了這一段道白。

1949年末,白光南下香港,加盟張善琨主持的長城影片公司,主演的第一部影片是根據托爾斯泰名著《複活》改編的《蕩婦心》,這是當時第一部在西片影院上映的華人影片,上映時十分轟動,連香港總督也前來捧場。白光在片中演唱的插曲《歎十聲》,是根據北方民謠改編的,五十多年來,起碼有二十多位歌星錄過這首歌的唱片,隻是沒有一個人能唱出白光那種韻味來。

《蕩婦心》之後,白光又為“長城”主演了《血染紅海棠》和《一代妖姬》,這三部影片奠定了“長城”在香港影壇的地位,白光也紅極一時。白光在《蕩婦心》中演唱的插曲《東山一把青》,用北方方言把“青”字唱成“睛”字,別有一股浪蕩的韻味。

《一代妖姬》的插曲《禿子溺坑》,鼓編自北京的民謠,隻有用北京話演唱才好聽,台灣很多名歌星在舞台上唱過這首歌,誰也唱不出白光那種放浪形骸的味道。演完這部影片,白光就被人稱為“一代妖姬”了。

1951年和1952年,白光還主演了《雨夜歌聲》、《玫瑰花開》、《蛇蠍美人》、《結婚24小時》、《身世飄零》等影片,紅遍了港台和東南亞。1953年,白光的銀色事業正值巔峰時期,因她愛上了一個美籍的飛機駕駛員,結婚後雙雙飛往日本東京定居。這個“白毛”是一個騙錢又騙色的“壞蛋”,不久就離開了白光。白光在東京的銀座區開了一間“頂好夜總會”,開始生意興隆,門庭若市,由於不善經營終至倒閉。婚姻和事業的雙重打擊使她十分沮喪,但她頑強地挺了過來,又重返影壇,和日本第一流的小生池部良聯袂主演了一部由日本名導演執導的影片《戀之藍燈》,她是二戰之後和日本電影界合作的第一位中國女明星。

1960年白光從日本返回香港,帶來了她在日本結識的喬宏和丁好,獨資創辦了“國光影業公司”,身兼編、導、演、製片於一身,拍攝了黑白片《鮮牡丹》和她一生中唯一的一部彩色片《接財神》。《鮮牡丹》的插曲《勸酒歌》、《四季歌》和《接財神》的同名插曲,都由白光親自演唱。雖然她已很久沒有涉足歌壇了,但她的歌喉依然寶刀未老,她的歌聲依然像磁鐵一般吸引人。

影片上映後票房原本不錯,但由於她沒有發行網,遭片蛇剝削,海外版權都成了別人的。雖到處隨片登台賺了一些錢,終覺心灰意冷,遂結束拍片工作,退出影壇。這兩部影片成了她的息影之作,片中插曲成了她的“息影歌”。

白光息影後,她的歌並沒有被人遺忘。1978年,白光第4次到新加坡登台獻歌,當她的成名曲《桃李爭春》的歌聲響起時,不少老歌迷一麵鼓掌,一麵擦眼淚,人們太愛她的歌聲了。80年代白光到台灣登台,還把自己唱過的歌重新選錄成唱片。但她自己很不滿意,認為自己已經唱不出當年的韻味了。此時的白光再唱那首《魂縈舊夢》,當會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