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樂章 星光燦爛2(2 / 3)

然而,白虹還是白虹,她是流行歌壇的第一位歌後,她是有實力的。她演唱的黎錦光的《賣花翁》和《鬧五更》,當時曾十分走紅。特別是黎錦光根據湖南民歌改編的《鬧五更》,被白虹唱得熱鬧非凡,紅極一時,以至有人竟誤以為這首《鬧五更》是白虹的成名曲。隻是《鬧五更》問世的時間是1940年,白虹成名的時間是1934年,時間上相距六年,白虹因《鬧五更》成名之說無法確立。

1941年,出道不久的李厚襄為白虹寫了一首《郎是春日風》。這首歌是白虹40年代最走紅的代表作。同年,嚴折西為白虹、嚴華寫的《人海飄航》,由他倆對唱也很流行。不久,白虹又唱了一首《河上的月色》,也是白虹40年代紅極一時的名曲。

南洋歸來,白虹進入新華影業公司,當時的“新華”、“華新”、“華成”是一家公司的三個招牌,老板都是張善琨。1939和1940兩年,白虹參與了這三家公司的《武則天》、《雲裳仙子》、《播音台大血案》、《三劍客》、《刁劉氏》、《瀟湘夜雨》等6部影片的演出,但都不是女一號。導演發揮她的特長,讓她每片必歌,6部影片中她唱了9首歌,但都不十分走紅。1941年她轉入金星影片公司,一年間連續主演了《無花果》、《孤島春秋》、《玉碎珠圓》、《地老天荒》四部影片,演唱了9首片中插曲。吳村詞曲的《春之舞曲》;呂莎詞曲的《莎莎再會吧》;鄭小秋詞金玉穀曲的《埋玉》;舒適詞李厚襄譜曲的《鏡花水月》,都被白虹唱得紅極一時。特別是其中的《莎莎再會吧》和《埋玉》,是兩首風格獨特,演唱難度很大的歌。《莎莎再會吧》用跳躍、輕快的旋律來演唱離別之情,就要哽咽、流淚的時候,卻又一下子變得歡快,白虹把情感控製得極有分寸,恰到好處。《埋玉》是黎錦光用評彈風格的曲調,譜寫的一首悼念已經骨埋黃泉的“玉人”的挽歌。鄭小秋的詞寫得情真意切,詩意濃濃。白虹的演唱聲情並茂,催人淚下。這兩首歌充分顯示了白虹聲樂上的功底和功力,得到了很高的評價。

華影時期,白虹在影片《美人關》中演唱的《我要你》,是她演唱的兩首陳歌辛電影歌曲中一首很走紅的歌。

1946年以後,白虹灌錄的時代曲唱片數量超過周璿。黎錦光的《花之戀》、《可憐的爸爸媽媽》、《雨不灑花花不紅》;嚴折西的《惱人的夜雨》、《夕陽無限好》、《被刺的手》;姚敏的《薔薇花》、《我要回家》、《愛情與黃金》、《同心謠》、《紡棉花》;李厚襄的《乘風破浪》、《不了情》;劉如曾的《醉人的口紅》等。這些歌都由百代灌錄唱片,流行一時。

1947年和1948年,白虹灌錄過影片《天羅地網》、《卿何薄命》和《夜鶯曲》中的插曲《歸來吧》、《月下悲思》和《朗朗月》。1948年她和梅熹合作主演了“華光”影片《霧夜血案》,演唱了片中插曲《浪花》和《別走得那麼快》。這部影片是白虹的最後一部影片,片中兩首插曲是白虹的最後一張唱片,由百代公司錄製。

白虹歌影劇三棲,她在歌劇《上海之歌》中演唱的《哥哥你愛我》和《忘了我吧》,都受到好評。在歌劇《霓裳曲》中用美聲唱法和喬奇一起引吭高歌,傾倒了無數的觀眾和歌迷。

白虹和時代曲曲王黎錦光的結合,曾被人們稱道和讚美,40年代末他倆的感情亮起了紅燈,白虹提出分手,親朋好友的勸說都無濟於事,她離意已決,1950年1月24日他倆聯合發表了“脫離同居關係的聲明”。

和黎錦光分手後的白虹回到故鄉北京,和曾經上過銀幕的話劇演員毛燕華重組家庭。

白虹的第二次婚姻應該很幸福,她身患癌症後,毛燕華對她關懷、嗬護、陪伴著她直到1992年5月28日17時55分白虹與世長辭。

40年代白虹曾幾次應邀赴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登台獻歌,最後一次是1947年隨明星劇團赴菲律賓演出。那高高的椰子樹,醉人的椰子香,那熱情觀眾的掌聲,都使白虹無法忘懷。她曾用錄音帶通過廣播向南洋的歌迷們問好,並表示希望能舊地重遊。由於病魔襲擊,她的願望沒能實現。她家中珍藏著20多盒她自己歌曲的錄音帶,一本海外評論她的剪報,還有一本厚厚的“白虹歌曲選集”。這些都是南洋的歌迷們寄給她的。這些歌曲經過最新的數碼清洗法處理,效果極佳。她在病床上反複聆聽自己早年唱過的歌,在這些使她重溫半個多世紀人生曆程的歌聲中,走完了自己人生旅途的最後一段時光。

白虹逝世後,海外掀起了“白虹熱”,馬來西亞的電台播放了白虹生前的談話錄音,並安排了“懷念專輯”。新加坡和菲律賓的報刊都發表文章,對白虹的演唱給予很高評價,對她表示深切的悼念。香港的百代唱片公司出版了《白虹之歌》的專輯。一個藝術家能如此為同時代人和後人念念不忘,她當可含笑九泉了。

中國流行歌壇最亮的一顆星——周璿

1931年,11歲的周璿進入“明月”(聯華歌舞班時期),1934年在“三大播音歌星競選”中獲得亞軍,和白虹一起成名。她和白虹一樣,都是唱著黎錦暉的歌在歌壇走紅的。在“播音歌星”競選期間,周璿每天在“大中華”、“李樹德堂”、“新聲”等多家電台播音,演唱的都是黎錦暉的歌,她是黎錦暉的歌打造出來的一顆耀眼的星。

周璿演唱的黎錦暉時代曲,最走紅的是她和嚴華對唱重錄的《桃花江》。周璿獨唱灌錄唱片的歌,最走紅的是黎錦暉用世界名曲的曲調填詞而成的《鴿子》、《薔薇處處開》和《攀不倒》,以及黎錦暉專門為她寫的《睡的讚美》。《攀不倒》和《睡的讚美》都是兒童歌曲,當時,在黎錦暉身邊能灌唱片的小演員中,周璿年紀最小,又生得小巧玲瓏,黎錦暉就寫兒童歌曲給她唱。1935年和1936年,周璿灌錄的黎錦暉時代曲唱片,每天都可以從廣播裏聽到,聽眾反複點唱的歌還有《特別快車》、《夜來香》、《紅玫瑰》、《楊柳絲絲》等多首。

隨著時間的推移,周璿在歌壇的知名度逐漸超過了白虹。1937年7月周璿主演的《馬路天使》上映後,她在片中演唱的《天涯歌女》和《四季歌》迅速流傳,紅遍海內外。1938年2月她又在影片《三星伴月》中演唱了《何日君再來》,她在歌壇的地位已經把所有的歌星都遠遠地甩在了後麵。

嚴華創作的《扁舟情侶》1936年11月23日灌了唱片,開始流行。和《扁舟情侶》灌錄在同一張唱片上的是嚴華詞曲的《送情郎》。這兩首由周璿演唱的歌由勝利唱片公司出版。“百代”最早為周璿灌錄的唱片,有嚴華的《新對花》、《五更同心結》、《花花姑娘》、《花開等郎來》;黎錦光的《賣雜貨》,《想郎》、《探情》、《叮嚀》;嚴折西的《愛的歸宿》、《賣燒餅》、《淒涼之夜》等。這些歌使周璿1938年——1939年,在流行歌壇紅極一時。1940年,嚴華又為她寫了名曲《銀花飛》、《麻將經》;黎錦光為她寫了紅遍海內外的《采檳榔》;姚敏為她寫了流行名曲《月下佳人》。1941年——1942年,周璿又灌錄了李厚襄的《憶良人》,黎錦光的《五月的風》等歌曲。這些膾炙人口,至今曆久不衰的名曲,使周璿成為流行歌壇最耀眼的明星。

《天涯歌女》、《四季歌》是周璿最早演唱的電影歌曲,《何日君再來》是上海淪為“孤島”後最流行的歌。唱過這三首歌,周璿再唱電影歌曲已是1939年了。

1938年末,周璿進入國華影片公司,主演的第一部影片是吳村編導的《孟薑女》,片中插曲《百花歌》和《春花如錦》,都由吳村作詞,嚴華譜曲。吳村的詞寫出了孟薑女的性格和情感,通俗中飽含著詩意和真情,朗朗上口,感人至深。嚴華以民間小調為素材,根據周璿的音色特點,和吳村的詞做到了完美結合,又使周璿能充分發揮她的歌唱才能。影片一經上映,片中插曲立刻紅遍歌壇。1937年,周璿在《四季歌》中唱過“冬季到來雪茫茫,寒衣做好送情郎,血肉築得長城長,奴願作當年的小孟薑。”如今她真的以孟薑女的形象出現在銀幕上,觀眾認定了她就是“孟薑女”,她第一次扮演古裝戲的女主角獲得了成功。

這部影片1939年2月上映,家喻戶曉的故事,周璿楚楚動人的形象和她那纏綿悱惻的歌聲,給烏雲籠罩下的“孤島”上海,給愁腸百結的上海人和全國人民,帶來了無限的溫情和慰籍,人們更加喜歡周璿,喜歡周璿的歌,她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已無人可替代。

從《孟薑女》開始到1941年末的《夢斷關山》,她共為“國華”主演了16部影片(其中有三部“國華”以“國泰”的名義發行),扮演了孟薑女、李三娘、董小宛、秋香、蘇三、孟麗君、紅娘、梅妃等8位中國曆史上頗有名氣的婦女。她把這些生長在不同的曆史時期,身世不同、社會地位不同、性格迥異的女性,個個演得栩栩如生。這些銀幕形象證明,周璿的形象、氣質,扮演古代美女似乎更是她的優勢。而她在此期間的另外8部影片中扮演的現代女性,由於劇情所限,沒能給周璿塑造不同性格的人物,展示演技以廣闊空間,這些現代女性的形象略遜於前8位古代婦女,沒能給觀眾留下深刻的烙印和長久的記憶,彌補這一不足的是周璿甜美的歌聲。她為“國華”主演的16部影片,有4部影片沒有插曲,在另外的12部影片中她共演唱插曲45首,有29首由百代和勝利唱片公司錄了唱片。灌錄了唱片的都是她演唱的電影歌曲中的名曲,這些歌和她1937年唱紅的《天涯歌女》、《四季歌》和《何日君再來》,還有她此期間灌錄唱片的50首時代曲一起紅遍歌壇,周璿不隻高踞流行歌壇的第一把交椅,而且人人稱她“歌後”了。

2004年的第8期《電影故事》,發表了一篇題為《老演員鳳凰談往事》的文章,鳳凰回憶說:“周璿拍《李三娘》時是她最紅的時候,”“她的歌太動人了,人家去看她的戲,就是為了聽她的歌,大家都學她,就是都學不像。”

周璿的歌使她在影壇奠定了無人可與之爭鋒的地位。就在1939年,新聞媒體上開始稱她為“金嗓子”,從此“金嗓子”成為周璿的美譽。

1941年5月——7月,周璿、嚴華婚變,情感上的暴風雨期間和過後,周璿堅持為“國華”拍完了《解語花》、《惱人春色》和《夢斷關山》三部影片。1942年息影一年。這一年她和白虹結伴向一位美籍老夫人學習了一年聲樂,灌錄了伊麗詞金玉穀曲的《五月的風》。在《解語花》中她和白雲對唱的《天長地久》,直拖到1942年和《五月的風》同時灌錄唱片。過去,都是嚴華和她對唱,現在嚴華不能再和她對唱,隻好換成姚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