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樂章 星光燦爛2(3 / 3)

1942年,周璿灌錄的時代曲唱片,還有李厚襄的《玫瑰》、《妹相思》和《蝴蝶飛》,厲遲的《梅花寄意》、《幾時相逢》、《永遠不分離》等多首。她在影片《惱人春色》中演唱的《種花曲》、《劃船歌》和《鍾山春》也都在1942年灌錄唱片,這一年她隻息影,沒有“息歌”。像她自己所說:“我愛唱歌,比愛自己的生命更甚”;“我的一生是為唱歌而活的”。

1943年的春暖花開時節,經“華影”中方經理張善琨的反複遊說,周璿在息影一年多之後重出江湖,進入“華影”。周璿為“華影”主演的第一部影片是《漁家女》。周璿在片中扮演漁家女瓊珠,與她演對手戲的是著名演員顧也魯。周璿的表演令人稱道,特別是由於她息影一年多,歌迷影迷都對她的複出感到高興,她的影響使這部影片產生了轟動效應。她在片中演唱的四首歌,都由著名詞作家李雋青作詞,主題歌《漁家女》和插曲《婚禮曲》由陳歌辛譜曲,《瘋狂世界》由黎錦光譜曲,《交換》由梁樂音譜曲。

“華影”1944年1月出品的《鸞鳳和鳴》也由周璿主演,龔秋霞出演女二號,男主角是黃河,編劇肖憐萍、導演方沛霖。這是一部以歌取勝的故事片。片中9首插曲,周璿獨唱了6首,和龔秋霞合唱1首,龔秋霞獨唱1首,龔秋霞與黃河對唱1首。導演方沛霖1937年就執導了《三星伴月》,推出了《何日君再來》。他最了解周璿,知道讓周璿充分發揮她的優勢。一部影片隻要有周璿演唱的新歌,片子也就有了成功的把握。他請來了當時流行歌壇最著名的作曲家黎錦光、嚴工上、李厚襄、陳歌辛、梁樂音為這部影片譜曲,歌詞全部由李雋青執筆。詞曲的完美結合,使這9首歌首首走紅。

在歌唱中表演,在表演中歌唱,這樣的片子對周璿來說壓力不大,下一部由她扮演林黛玉的《紅樓夢》,就是另一番情景了。

《紅樓夢》是周璿為“華影”主演的第三部影片。此前她扮演過孟薑女、李三娘、梅妃、紅娘等古代婦女,有主演古裝影片的經驗,但《紅樓夢》是一部古典文學名著,林黛玉又是一位家喻戶曉,大家心目中都有她的形象的人物,演不好觀眾是不接收的。周璿認真對待這一角色,認真對待每一個鏡頭,她終於向導演,向熱愛她的觀眾,交上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她扮演的林黛玉,從形似到神似,以至後來在電影、電視劇中出現的林黛玉,我們這些看過周璿扮演的林黛玉的人,都認為那不是林黛玉而無法接受。

周璿在《紅樓夢》中演唱的《葬花》和《悲秋》,又是她的力作,從聲音到情感都是林黛玉的。迄今為止,還找不出一個能把林黛玉演得形神兼備,又能唱好《葬花詞》和《悲秋》這樣藝術上高品位的林黛玉的代表作的演員來。

成功扮演林黛玉之後,周璿為“華影”拍的第四部影片,也是她為“華影”拍的最後一部影片是《鳳凰於飛》。這是方沛霖執導的又一部歌舞片,故事情節沒什麼新意,方沛霖要的仍然是周璿的“金嗓子”效應,以歌取勝。片中11首插曲全部由周璿演唱,黎錦光譜曲的是《慈母心》和《嫦娥》;陳歌辛譜曲的有《前程萬裏》、《鳳凰於飛》(一、二)、《霓裳隊》和《尋夢曲》;姚敏寫了《合家歡》和《感謝詞》。《笑的讚美》和《晚宴》分別由梁樂音和李厚襄譜曲。百代公司當時隻為《慈母心》、《嫦娥》、《前程萬裏》和《鳳凰於飛》(主題歌之一)四首歌錄了唱片,《鳳凰於飛》主題歌之二、《霓裳隊》、《合家歡》和《笑的讚美》1948年以後才錄唱片;《尋夢曲》、《晚宴》和《感謝詞》沒有錄唱片,更沒有流行。

拍完《鳳凰於飛》,周璿和“華影”的合同到此終止。

周璿的歌聲獨具魅力,1945年3月年她舉辦了首場音樂會,音樂會火爆的場麵在前麵“抗日戰爭勝利前夕上海的六場音樂會”章節中已經做過介紹,在此就不一一贅述。

1945年6月16日,周璿參加了上海大光明大戲院舉行的《仲夏音樂歌唱會》。《新中國報》6月17日的報道說:“‘仲夏音樂歌唱會’昨天在大光明大戲院舉行著,主唱的是今日影壇上紅透的善歌女明星——周璿、白光、白虹、楊柳。她們展著嘹亮的歌喉,像開著影星歌唱會,一個一個熱烈地唱著。雖然天上落下了微微的毛毛雨,但門前擠滿的聽眾還是很多……”

“楊柳所唱的《幽情曲》如泣如訴,綠色暗淡的燈光下,使會場的空氣增加了不少悲傷的氣氛。《我要你》和《天南地北》二曲,唱來也非常動聽,不過是麵部太缺少了一點表情了。周璿素以輕快明朗為特色,是著名的“金嗓子”,她所唱的均為《鸞鳳和鳴》中之插曲,《可愛的早晨》、《不變的心》和《真善美》三支,其中尤以《真善美》更為動聽,由聽眾一陣陣鼓掌聲中再唱了一遍。”

這兩次音樂會是周璿1945年的重要藝術活動。

1946年,周璿赴香港,為大中華影片公司主演了範煙橋編劇、何兆璋導演的故事片《長相思》,片中7首插曲都由周璿演唱。香港人早已熟悉她的聲音,喜歡她的歌,現在,她來到了香港,她的演技,她的歌聲,傾倒了無數的影迷、歌迷。影片1947年1月上映,反響熱烈,周璿第一次赴港拍片取得了成功。

在拍攝《長相思》的同時,她還和另一位著名歌影雙棲明星龔秋霞一起,為“大中華”主演了故事片《各有千秋》。出乎意科的是,由兩位歌星主演的這部影片,竟然沒有插曲。這部影片1947年2月上映後,和《長相思》一起走紅港島。香港一家報紙曾在報道中說:“往日歌星清風獨樹,有歌無歌各有千秋。”

1947年初夏,周璿應田漢之邀飛返上海,主演了田漢編劇,應雲衛、吳天導演的《憶江南》。她在片中一個人扮演了孿生姐妹謝黛娥和黃玫瑰兩個社會地位、性格、氣質完全不同的人物,這是她唯一一次一個人扮演兩個角色,她又成功了。這部影片1947年10月上映,片中四首插曲均由田漢作詞,分別由張文綱、黎錦光和費克譜曲。百代唱片公司的目錄上沒有這四首歌,這四首歌沒有錄唱片,也沒有流行。接下來周璿又為文華影片公司拍了一部《夜店》,這是柯靈根據高爾基的舞台劇《在底層》改編的,由黃佐臨執導,1948年2月上映。周璿在片中唱了一首《大年初一頭一天》,這是一首民間流傳很廣的小曲,在任何出版物上都找不到這首歌,也沒有錄唱片。

拍完《憶江南》和《夜店》,周璿又同著名歌舞片導演方沛霖一起飛香港,主演了方沛霖執導、同時拍攝的兩部歌舞片——《花外流鶯》和《歌女之歌》。兩部影片共有插曲12首,都由百代公司灌錄了唱片。據上海的沈富根先生回憶,這兩部影片還沒上映,他已從廣播裏學會了這12首歌。可以想見,周璿演唱的這12首歌在香港和上海都很受歡迎。

1948年,周璿為“大中華”主演了吳祖光編導的《莫負青春》,片中插曲《莫負青春》和《小小洞房》,由吳祖光作詞,陳歌辛用陝北民歌的曲調編曲,百代公司錄了唱片,其中的《小小洞房》很流行。另一首《三個斑鳩》由李雋青作詞,黎錦光譜曲,沒有錄唱片。這部影片1948年4月上映,6月,“大中華”即因經濟困難而停業。為“大中華”拍完最後一部影片不久,永華影片公司邀請周璿為他們主演了影片《清宮秘史》。

在周璿一生主演和參與演出的影片中,《清宮秘史》是唯一一部重大曆史題材的影片。

這部影片以清朝末年的戊戌變法運動為背景,涉及了中日甲午戰爭和義和團運動,這是關係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題材,周璿終於涉足政治了。

《清官秘史》1948年12月31日在上海的金門、皇後、黃金、麗都和國際大戲院同時上演。11月15日周璿已乘輪船回到上海,她送票給黎錦暉和夫人梁惠方,請他們去看她扮演的與過去扮演過的所有角色都不同的、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女性珍妃。周璿用勤奮和心血把珍妃這個角色演的很有光彩。影片上映後新聞媒體爭相報道,有一篇評論說:“周璿的表演已躍出了古裝美人和時裝歌女的樊籠,達到了爐火純青之境。”這是對周璿演技的最高評價。

影片中的兩首插曲——《冷宮怨》和《禦香飄渺曲》,在片中被周璿唱得聲情並茂,但百代公司沒有為這兩首歌錄唱片,沒有流行起來。

1949年初春,著名歌舞片導演方沛霖因飛機失事遇難,周璿十分悲痛,立即飛赴香港幫助料理後事,在天蟾舞台舉行了一次募捐義演的歌唱會。方沛霖原計劃請周璿主演的歌舞片《花落風飄處處聞》,因方沛霖的遇難而停拍。

不久,周璿和香港大長城影片公司簽定了《彩虹曲》和《花街》兩部歌舞片的合同,這兩部影片的內容仍然沒有什麼新意,還是靠周璿的歌取勝。兩部影片的12首插曲,由李厚襄譜曲的就有7首。當時的李厚襄已移居香港,主理他的弟弟李忠民創辦的大長城唱片公司的製作和出版事宜,周璿演唱的這12首歌,李厚襄都為她出了唱片。由於時局的變化,這些唱片主要銷往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地,反響不及周璿早期演唱的歌。

1946年以後,由於往返於香港和上海兩地拍片,周璿除了電影歌曲,此期間灌錄的時代曲唱片數量不多,但她又為中國的流行歌壇留下了最後的幾首名曲——黎錦光的《龍華的桃花》;姚敏的《送大哥》和《三年別離又相逢》;嚴折西的《兩條路上》、《許我向你看》和《告訴我》;李厚襄的《不要唱吧》,都是歌迷們非常喜歡的歌。

1950年8月26日周璿回到上海。1951年4月,應大光明影業公司之邀,出演影片《和平鴿》的女一號。不幸的是,影片沒有拍完她就病倒了。住在上海虹橋療養院,還曾赴北京治療。1957年的春夏之交,周璿即將康複出院的消息迅速傳開,國內外熱愛周璿的人們,從全國各地,以至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法國、澳大利亞……給她寄來了信件、紀念品、營養品、藥品,都希望她早日重返歌壇和影壇,她還是人們心中最亮的那顆星!

誰也沒有想到,就在這一年的9月22日20時55分,周璿竟因一周前突然患上的腦炎,在上海第一醫學院附屬醫院病逝,離開了她熱愛的歌壇和影壇,離開了她熱愛的人間和無比熱愛她的人們,那一年她37周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