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吳永剛為“聯華”拍攝影片《小天使》,王人美在片中出演女二號,演唱了片中插曲《雁群》。這是一首兒童歌曲,由“百代”灌錄了唱片,曾十分流行,許多老年人至今對這首歌記憶憂新。
1935年,王人美和梅熹主演了“新華”影片《長恨歌》,這是她和梅熹首次合作,對唱了由賀綠汀寫詞譜曲的《湖上之歌》;賀綠汀用徐誌摩的詩《雷峰塔影》為這部影片譜寫的另一首插曲《雷峰塔影》由王人美獨唱。
1936年,王人美和金焰為“新華”主演了抗戰題材的影片《壯誌淩雲》,演唱了片中插曲《拉犁歌》,由百代公司錄了唱片。《壯誌淩雲》上映後,反響熱烈,王人美又主演了吳永剛編導的《黃海大盜》,這部影片拍得不成功。1938年,上海已淪為孤島,王人美和劉瓊為“新華”主演了影片《離恨天》。這部影片的兩首插曲——《玫瑰花開》和《春花秋月》,都由吳永剛作詞,黎錦光譜曲,王人美演唱。這一年,嚴折西為王人美寫了一首《盼郎歸》,黎錦光為她寫了《賣梨膏糖》和《賣餅兒》,這三首時代曲都由“百代”錄了唱片,反響平平,在歌壇,王人美已經沒有昔日的威風了。
1938年,日本侵略者強迫金焰與他們合作拍片,在朋友們的幫助下,夫妻雙雙逃離了上海。經香港輾轉桂林、昆明、重慶,1940年她和金焰在重慶一起參加了中央電影攝影場攝製的影片《長空萬裏》的演出。由於生活顛沛流離,夫妻聚少離多,他倆的感情出現了危機。據王人美在她口述的回憶錄《我的成名與不幸》中說:“抗戰爆發後,我和金焰缺少共同生活,他認為丈夫應該養活妻子,不讚成我自己參加大鵬社,更反對我報考美軍打字員。他不理解我,認為我傷害了他的自尊心。我們的離異既沒有吵鬧也沒有眼淚……,我覺得夫妻之間即使愛情已經消失,友情仍然可以存在。愛情有時是自私的占有,友情卻是無私的依存。”
和王人美親如姐妹的黎莉莉,1932年為“聯華”主演無聲影片《火山情血》,從而走上銀幕。1933年又為“聯華”主演了無聲影片《天明》,在阮玲玉主演的《小玩意》中出演女二號。1934年在王人美主演的《漁光曲》火爆上映時,黎莉莉主演的無聲片《體育皇後》也很走紅。這部影片充分展示了黎莉莉的青春和健美,受到了廣泛的好評。
黎莉莉在南洋高商讀書時,是校運動會的百米冠軍,在上海遊泳館的揭幕式上表演過跳水,她演“體育皇後”得心應手,輕鬆自如。隻是這幾部影片都是無聲片,沒有機會使她一展歌喉。1934年她和金焰、陳燕燕一起主演了配音有聲片《大路》,她扮演的茉莉姑娘,唱了一首《新鳳陽歌》。這首歌由安娥作詞,由任光根據安徽民歌《鳳陽花鼓》改編。這部影片被稱為《漁光曲》的姊妹篇。《新鳳陽歌》雖不及安娥作詞、任光譜曲的《漁光曲》那樣紅遍海內外,也曾廣泛流行。在黎莉莉灌錄唱片的目錄裏,有兩張《老鳳陽歌》的唱片,都由百代公司錄製,重複錄製說明黎莉莉的歌當時還是很受歡迎的。1935年她主演的《秋扇明燈》仍是無聲片。1936年莉莉和金焰一起主演了影片《到自然去》,和金焰一起演唱了主題歌《自然的孩子》;同年在張翼主演的《狼山喋血記》中領唱了主題歌《狼山謠》;1937年在離開上海前,又在她主演的影片《如此繁華》中唱了同名主題歌。這些電影歌曲都錄了唱片,但在當時的歌壇上,莉莉沒有王人美的名氣大。除了時代曲、電影歌曲,黎莉莉還錄過多首黎錦暉歌曲的唱片,有《醉臥沙場》、《夜戰場》、《得勝凱歌歸》、《天下太平》等多首。
灌錄過許多唱片的黎莉莉沒有走“歌影雙棲”的路線,她的成就主要在銀幕上。7年中她塑造了多個性格迥異的人物形象,和阮玲玉、陳燕燕、王人美一起,被稱為“聯華”的“四大名旦”。
抗日戰爭爆發後,黎莉莉去了武漢中國電影製片廠,1938年與高占非聯袂主演了《熱血忠魂》。此期間與“中製”技術科長羅靜予結為夫婦,後隨“中製”轉移到重慶。1939年香港大地影業公司拍攝蔡楚生編導的《孤島天堂》,由於香港不容易找到會說普通話的女演員,力邀黎莉莉出演女主角。當時黎莉莉雖已懷孕,還是由重慶趕去香港,生下孩子的第四天就參加拍片。她在片中扮演一個舞女,又一展歌喉演唱了當時紅遍海內外的《何日君再來》和《鬆花江上》。這部影片在香港、重慶和東南亞都引起轟動。
拍完《孤島天堂》,黎莉莉接到重慶急電“有任務速歸”。1940年1月1日她飛返重慶,3月即隨影片《塞上風雲》攝製組出發趕赴內蒙。在內蒙拍了九個多月,影片上映已是1942年2月。回到重慶後,1944年又主演了《氣壯山河》和《血濺櫻花》兩部抗日影片。
1939年10月黎錦暉也來到重慶,黎莉莉的丈夫羅靜予擔任中國電影製片廠廠長,一個人住在重慶時,一日三餐都由黎錦暉的夫人梁惠方大姐負責,他們像一家人一樣親密相處。
1945年,王人美和金焰正式離婚。回到上海,她為昆侖影片公司主演了《關不住的春光》,此片的同名主題歌由百代合唱隊演唱,王人美領唱。另一首插曲《青春的夢》由王人美演唱。這兩首歌都由“百代”錄製了唱片。此期間,黎錦光和李厚襄還為她寫了《不倒翁》和《洞庭月》兩首時代曲,由百代灌錄了唱片,這是王人美為中國流行歌壇留下的最後兩首歌。1948年王人美去香港,1950年回到上海,進入長江電影製片廠,1951年主演了影片《兩家春》,這部影片被文化部評為1949年——1955年的優秀影片,王人美也受到了獎勵。
1952年,王人美精神失常,住進了精神病院。她的姐姐把她接到北京,親人的細心照料使她由好轉到治愈,1953年調入北京電影製片廠。
黎莉莉1946年去美國學習聲樂和表演,1947年回國,1950年進入北京電影製片廠,1955年又進北京電影學院專修班進修,兩年後留校任教,她和人美又同在一個城市了。由於各自忙於自己的事情,她們很少見麵敘舊。莉莉在她的回憶錄中說:“……不斷的政治運動把我們的誌氣和靈氣都消磨了。”那個時候的環境,她們在一起敘舊也是不敢唱“桃花江是美人窩……”的。她們不知道,就在1956年,香港新華影業公司以她倆當年唱紅的黎錦暉的名曲《桃花江》為片名,拍攝了歌唱片《桃花江》,不僅創造了空前的票房,還在香港掀起了歌唱片的熱潮。姚敏為這部影片譜寫的主題歌也叫《桃花江》。這首《桃花江》在港台的東南亞紅極一時,作者姚敏和幕後代唱的姚莉因這部影片聲譽鵲起,在香港紅透了半邊天。
1955年,王人美和畫家葉淺予重組家庭。這份婚姻王人美並不滿意,她直言不諱地說葉淺予:“是個好畫家,但不是好丈夫,他除了懂畫,什麼都不懂。”
十年浩劫,人美、莉莉都被拋進挨批受審的行列。葉淺予含冤入獄,羅靜予被迫害致死。待到盼來平反昭雪,她倆都已步入老年。1980年人美患中風,隻能坐在輪椅上,讓阿姨推著到莉莉家來話家常。她對莉莉說的心裏話,常常離不開對老伴葉淺予的不滿意。1987年初,人美再次病倒,昏迷不省兩個多月,4月12日終於停止了呼吸。
人美走後,莉莉總是想起她生前向自己訴說煩惱時,希望得到同情的眼神。她後悔自己每次都是要人美不要和老伴兒鬧別扭,而沒能理解她的心境,多給她一點老姐妹的慰籍。其實,莉莉更該後悔的是,人美生前,她倆沒能再次對唱,錄一盤《桃花江》的盒帶或CD,載歌載舞拍一部《桃花江》的VCD,讓她倆的聲音和身影長留人間!
2005年8月7日,黎莉莉病逝於北京,享年90歲。
薛玲仙與《謝謝毛毛雨》
黎錦暉創作時代曲,以《毛毛雨》開篇,接下來他又寫了《新毛毛雨》和《謝謝毛毛雨》。當時的歌壇真像他的歌詞所說,“毛毛雨滿天飛了”。
第一首《毛毛雨》由黎明暉演唱並灌錄唱片;《新毛毛雨》由王人美演唱,勝利唱片公司灌錄唱片;《謝謝毛毛雨》則由薛玲仙為百代灌錄了唱片。1934年播音歌星競選時,這三首《毛毛雨》被明月社的黎明健、張靜,甜歌社的張月珍、琍琳,鶯聲社的張敏、茉莉社的範莉等歌星多次在電台播唱,隻是薛玲仙沒參加此次競選,人們隻能從唱片裏欣賞她如何“謝謝毛毛雨”了。
薛玲仙1927年進黎錦暉為準備出國演出組建的“美美女校”,經過幾個月的學習,1928年5月隨“中華歌舞團”赴南洋巡回演出。在演員名單中,黎明暉排在第一位,薛玲仙排第二,是團裏的主要演員。
薛玲仙1912年出生,聰明伶俐,能歌善舞,早在隨“中華歌舞團”赴南洋演出之前,已經在複旦影片公司的無聲片《通天河》中扮演過角色。1929年末黎錦暉重組“明月歌舞團”時,她是最早的成員之一。1930年“明月”移師北平,首場為清華演出時,薛玲仙在《春天的快樂》中扮演"憂愁公主",一直是“明月”的台柱。
這一年的5月、8月和9月,“明月”三次赴天津演出,此期間還去過大連、沈陽、長春和哈爾濱,薛玲仙深得觀眾好評。9月4日一位署名“淩影”的人,在評介“明月”演出的節目時說:“演員中之舞姿,當推薛玲仙女士,輕柔綽約,出之於不經意間,一舉一動悉入化境,表情深刻,宜嗔宜喜。”這些歌舞劇都是舞唱結合的,她做功唱功均屬一流。除在歌舞劇中扮演角色,玲仙也登台演唱時代曲,曾唱過黎錦暉的名曲《落花流水》等。
1931年3月22日,“明月”社員返滬,開始為大中華灌錄唱片,薛玲仙是歌手之一。1932年聯華影業公司用黎錦暉的歌名作影片名,拍攝《粉紅色的夢》和《南海美人》,薛玲仙都參加了演出,還為百代灌錄了和這兩部影片同名的歌曲,其中的《南海美人》由薛玲仙和嚴華時唱,她和嚴華對唱灌錄的百代唱片,還有《說愛就愛》等。她自己獨唱灌錄的百代唱片,有《深山女俠》、《綠牡丹》、《柳搖心》、《八月的鄉村》、《勞人與閑人》、《太平年》等多首,她是中國早期的時代曲歌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