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家具的裝飾有哪些?

古代家具中的裝飾手法以明清家具最為完備,其中尤以清代為甚。概括明清家具中的裝飾主要有構局、線腳、攢鬥、雕刻、鑲嵌、配飾等等。1.構局構局是家具中比較宏觀的裝飾,類似於庭園中的橋、亭、林、水的布局,乍看屬於結構,細品屬於裝飾。有的古代家具專家把“構局”又直自地稱之為“結構裝飾”,說明這種裝飾與結構具有緊密結合的特性。“構局”中的許多裝飾說它屬於裝飾,然而起到了支撐重量、使家具堅固的結構作用。把它歸為結構,它又切切實實地起著裝飾美化家具的作用。構局裝飾主要有開光、牙子(牙條與牙頭)、券口、圈口、擋板、卡子花等。開光是指家具上開有可以透光的各種紋樣的空洞。如案幾的腿足,繡墩的腹部,這種做法既減輕了重量,打破了整板和大麵積板麵的沉悶,又增加了玲瓏的美感。券口就是鑲在家具的四條立柱之間的鑲板。如坐椅的腿子之間,桌案兩側的前後腿之間,鑲以形式多樣的鏤空牙板。這種鑲板,四周有框,中間鏤出空洞。在上、左、右三麵鑲板的叫券口。在上、下、左、右四邊鑲板的叫圈口。這些券口或圈口的名稱,都以中間的空洞紋樣命名。如空洞是壼門形,則叫門券口。這種券口和圈口,既是一種美化裝飾,同時,又起著支撐重量,加強牢固的作用。常見的有:橢圓圈口、海棠券口、長方券口、魚肚圈口、門券口和圈口等等。

1.擋板

擋板在桌案的兩側,即前後腿之間,鑲以各種紋飾的鑲板裝飾,或者用木條攢接成欞格形狀的側板。這種形式多樣的側板,就叫擋板。擋板加固了腿子的穩定性,同時,也是極好的裝飾。常見的有雲頭擋板、卐擋板、葫蘆擋板、草龍擋板、燈籠擋板等。

卡子花就是卡在兩條橫牚之間的花飾。多數是用木材鏤雕的紋樣。也有用其他材料,如嵌玉卡子花等。卡子花常用的有雙環卡子花、單環卡子花、楓葉卡子花等等。

另外,如羅鍋牚、霸王牚、十字牚、托泥等,雖然是地道的結構部件,但由於匠師的巧妙處理,也起到了很好的裝飾作用。

2.線腳

“線腳”本是建築用語,在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珍賞》中首次用來代指古代家具造型中各種“麵”和“線”,從而流傳開來,成為古代家具術語。線腳主要是指家具部件表麵形狀線條。如果家具部件作一橫截麵,那麼橫截麵的邊緣線就是線腳。總體來看,線腳主要有凹、平、凸三種,但這三者或寬或窄,或高或低,或三者交替使用,使線腳千變萬化。

線腳的刻意設計,是家具的裝飾手法之一。線腳的變化可以豐富家具形體表麵的層次感和形象性。根據不同的家具風格,采用不同的線腳,會產生截然不同的裝飾效果。線腳常用於家具的大邊、抹頭、腿足等處,以多用於大邊的“冰盤沿”線腳為例(“冰盤沿”的特征是上下不對稱,類似冬天“冰盤”的口沿)《明式家具珍賞》就畫出了16種之多。各種“冰盤沿”或含蓄或銳利,或寬厚或精巧,使家具形體塑造出不同的視覺效果。通過這種自然暢達的線腳走勢,我們完全可以感受到古代家具裝飾藝術中十分富於流動感的美妙韻律。

3.攢接

攢接,又是明清家具中另一種常見的裝飾形式。是指用短小木材榫卯手法拚接成帶有圖案或規律紋飾的構件,安裝於家具上,增加家具的空靈美。攢接還可避免透雕因木紋留得過短而開裂,並可以將圖案做得比較疏朗。攢接一般用於腳踏麵心、桌案的牙子、架格的欄杆,欞格的兩側及後背、床圍子及架格欄杆和門心等部位。

4.雕刻技法,包括圓

精美的雕刻是古代家具中主要的裝飾手法,尤其在清式家具中運用較多,其雕刻雕、浮雕、透雕、陰刻等等。圓雕,明式家具多用在家具的搭腦上,清式家具擴大到腿足、扶手等處。浮雕,有高淺之分,高浮雕紋麵凸起,多層交疊。淺浮雕以刀代筆,如同線描。透雕,是把圖案以外的部分剔除鏤空,造成虛實相間、玲瓏剔透的美感,它有一麵作和兩麵作之別。兩麵雕在平麵上追求類似於圓雕的效果。透雕多用於隔扇、屏風、架子床、衣架、鏡台等。陰刻多用於細小花紋或花紋的細部,展示出一種細致逼真的美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