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格,普通的形式為四根立柱,承托數層屜板,也有分格巧妙,做工精致的。明代架格多為四麵空靈,有的在中腰處加裝了兩個抽屜,也有的在後麵和左右安裝欞格。明代的架格以規矩、簡潔、文雅為主要設計思想,在結構上一般僅分為兩三層,每個隔層或空置或安券口,以及每層格子的分割也是等分的,並且整個架格為框架式結構,左右兩側均無旁板隻有背板。明代的架格主要用途是放書,又稱“書格”。到了清代,明代樣式的架格比較少見了,開始出現了一種用橫、豎板,將內部空間分隔成若幹高低不等、大小有別的架格,這種架格是多寶槅的前身。

清代中期以後,金石收藏之風盛行,上層社會嗜好貯藏古董珍玩,所以多寶槅這種架式貯藏家具應運而生。多寶槅又稱“百寶槅”或“博古槅”,是一種類似書架式的家具,兼有收藏、陳設的雙重作用,與一般純作櫃、櫥略有不同。中設不同樣式的許多小格,將格內做出橫豎不等、高低不齊、錯落參差的一個個空間,人們可以根據每格的麵積大小和高度,陳設各種古玩器物,是清代興起並十分流行的家具品種,被公認為是最富有清式風格的家具之一。在視覺效果上,它打破了橫豎連貫等極富規律性的格調,因而開辟出新奇的意境來。多寶槅形式繁多,各不相同。

櫥,本字為廚,意指炊事、貯藏之所。食具櫥就是由此發展而來。古代家具中的櫥下部是封閉的,有炕櫥、悶戶櫥及三聯櫥等形製,兼有案、抽屜和悶倉三種功能,是主要用於收藏日常衣物用品的家具,民間使用較多。桌麵下安抽屜,兩屜稱聯二櫥,三屜稱聯三櫥,這些家具作桌形或案形結構,共同特點是保持桌、案的高度,案形結構的腿外側與板麵拐角處裝托角牙子,四腿帶側腳收分,具穩定感。悶戶櫥是具備承放物品和儲藏物品雙重功能的家具。悶戶櫥與三聯櫥的區別是:悶戶櫥的抽屜下麵有悶倉,沒有能開啟的兩扇門,而三聯櫥與之相反。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