櫃和櫥有哪些品種和特點?

櫃、櫥是古代家具中存放物品之用的形體較大的兩類家具。櫃是一種形體高大的長方形有兩扇對開門的收藏物品的家具。櫥是案與櫃的結合體,形體與桌、案相仿,上麵是桌、案的樣子,麵下有抽屜,是主要用於收藏日常衣物用品的家具。

古代家具中的櫃,品種較多,有圓角櫃、方角櫃、櫃格、架格等等。

圓角櫃因櫃的四框圓材而得名,頂部有突出的圓形線腳(櫃帽),四腳是內方外圓的,四框外角也是圓的,故名圓角櫃,也可稱為“圓腳櫃”。圓角櫃的四框與腿足以一根圓料製作而成,側腳收分明顯。圓角櫃有兩門的,也有四門的。四門圓角櫃形式與兩門相同,隻是寬大一些,靠兩邊的兩扇門不能開啟,但可拆裝。它是在櫃門上下抹頭做出通槽,在櫃頂和門下橫牚上釘上與抹頭通槽相吻合的木條。中間兩扇門因需開閉活動,做法與兩門圓角櫃的形式相同。明代櫃門用整板,不加雕飾,突出木材自然美。清代多見髹漆的圓角櫃。此種櫃多用較輕的木料製作,外表披麻灰,再罩紅漆。盡管采用輕質木料,但因形體高大,又加土表麵漆灰較厚,重量仍很大。

方角櫃基本造型與圓角櫃相同,不同之處是,四角均為直角,櫃體上下垂直,櫃身四邊和腿足皆為方棱,四條腿全用方料製作,腿足部分皆無側腳。方角櫃沒有櫃帽。櫃門是用合頁來安裝的,形式如同圓角櫃,有的有閂杆,有的無閂杆,後者在北京匠師的口語中有一個流行的名稱叫“硬擠門”。方角櫃都用方材,櫃子的各角多用粽角榫,因而外形是方的。其四框方正平直,形體大小不一。方角櫃從形式上可分為兩種:一是無頂櫃(或稱頂箱),古人因其外形方方正正,頂部無箱,有如一部裝入函套的線裝書,故有“一封書式”之稱;另一種是豎櫃之上有頂櫃的,與櫃子成對組合,故也稱為“頂箱立櫃”或“頂豎櫃”,大小相差懸殊,小者炕上使用,最大者達四米有餘,可與屋梁齊。這種櫃都是成對的,兩櫃兩頂箱,所以又稱四件櫃。此外,櫃上或櫃下加屜的情況也較常見,櫃內的結構則不拘一格,隨意性很大。

櫃格,又稱亮格櫃。是格與櫃的結合體,是集櫃、櫥和格三種形式於一器的家具。亮格櫃的亮格是指沒有門的格層,櫃是指有門的格層,故帶有亮格層的立櫃,統稱“亮格櫃”或“櫃格”。亮格櫃通常下部做成櫃子,上部做成亮格,下部用以存放書籍,上部存放古玩。下層對開兩門,內裝膛板分為上下兩層,門上裝銅飾件。櫃門的上麵或平裝抽屜兩具,或無抽屜。抽屜或明露在亮格之下的櫃門上,或隱蔽安在櫃門內。再上為一層或兩層亮格,一層的為多,兩層的較少。亮格櫃還有一種比較固定的樣式,即上為亮格一層,中為櫃子,櫃身無足,櫃下另有一具矮幾支撐著它,凡屬這種形式的,北京匠師稱之“萬曆櫃”或“萬曆格”。亮格櫃一般齊人肩或稍高,便於欣賞,重心在下,放置穩定。清代亮格櫃與其他櫃一樣,在雕飾上更為繁縟,細部雕刻細膩,整櫃雕飾範圍很大,整體看起來極為富貴豪華。民國時期,亮格櫃已不如以往流行,有信奉佛教者,將亮格內部裝佛龕,不在少數。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