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家具製作工藝精細合理,全部以精密巧妙的榫卯結合部件,大平板則以攢邊方法嵌入邊框槽內,堅實牢固,能適應冷熱於濕變化。高低寬狹的比例或以適用美觀為出發點,或有助於糾正不合禮儀的身姿坐態。裝飾以素麵為主,局部飾以小麵積紋飾,素雅而不失精美。通體輪廓及裝飾部件的輪廓講求方中有圓、圓中有方,用線既一氣貫通而又有小的曲折變化。家具整體的長、寬和高,整體與局部,局部與局部的權衡比例都非常適宜。

明式家具裝飾手法善於提煉,精於取舍,主要通過木紋、雕刻、鑲嵌和附屬構件等來體現,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選料上,十分注意木材的紋理,凡紋理清晰好看的“美材”,總是放在家具的顯著部分,具有很高的裝飾性。雕刻手法主要有浮雕、透雕、圓雕、淺刻等多種,其中以浮雕最為常用。刀法線條流暢,形象生動富有生氣。雕刻的部位大多在家具的背板、牙板、牙子、圍子等處,以小麵積雕刻為主,以少勝多,工精意巧的裝飾效果格外引人注目。雕刻題材十分廣泛,有龍紋、螭紋、卷草、蓮紋、雲紋、靈芝、花鳥、走獸、山水、人物、鳳紋、宗教圖案等,與清式家具相比,明式家具紋飾題材的組合和寓意大都比較雅逸超脫,頗有“明月鬆泉”“陽春白雪”之類的清高儒雅之意趣,更增強了明式家具的高雅氣質。在紋飾裝飾上,最具特點的是螭紋的應用,螭紋是青銅器上紋飾的變體,將其變化再創造並用於家具上,無疑是明代工匠的創造。明式家具的紋飾中常用以螭紋、卷雲紋、纏枝花卉等形式組織裝飾圖案。明代工匠創造的紋飾結構的程式規範一直為後人沿用,並構成中國傳統家具的基本特征。另外,明式家具的白銅合頁、把手、緊固件或其他配件恰到好處地為家具增添了有效的裝飾作用,在色彩上也相得益彰。

總之,明式家具風格特點非常鮮明,歸納起來具有造型大方、結構科學、榫卯精密、裝飾典雅等特點。在明式家具中,並不是完全的盡善盡美,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關於明式家具的風格特點,王世襄先生在1980年的兩期《文物》上相繼發表了《明式家具的品》和《明式家具的病》兩篇文章,文章精辟地分析了明式家具的優點和不足。他把明式家具優點歸納為“十二品”,分別為:簡練、厚拙、圓渾、濃華、文綺、妍秀、勁挺、柔婉、空靈、玲瓏、典雅、清新。不足歸納為“八病”,分別為:繁瑣、贅複、臃腫、滯鬱、纖巧、悖謬、失位、俚俗。

明式家具不僅受到國人的推崇,也受到世界各地收藏家的喜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明式家具的品種十分豐富。保留至今的有凳椅類、幾案類、櫥櫃類、床榻類、台架類等。此外還有作為屏障之用的圍屏、插屏、落地屏風等。如以“侶明室”為雅號的比利時收藏家菲利普·德巴蓋先生,就收藏了上百件黃花梨明式家具,還曾於2006年4月26日和2006年11月8日分別在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舉辦名為“永恒的明式家具—侶明室收藏展”的家具展,引起轟動。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