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烹飪(1 / 2)

王紫嬌母女和邵飛走出靜心閣,一陣朔風吹過,盤壓在頭頂的鉛雲終於散去,天空露出了久違的湛藍,大雪漸漸停了,三人相約在絞盤處會麵,隨即各自回房收拾上峰的物事。邵飛尋思白雲峰頂空氣稀薄,朔風砭骨,便將六年前父親差人送來的貂裘取出,試穿在身上,卻發現不大不小正好合身。邵飛將繩索,抓鉤,等物裝進一個皮袋,負在背後,抓起那把銀霜劍,插在腰間,帶上了門向大廳奔去。

邵飛出了院門,遠遠望見采兒負了一個包裹在向他揮手,采兒身旁有兩匹白馬,依稀是那兩批白玉嘶風馬,邵飛走進采兒身旁,看見采兒穿了一件火紅色的狐皮襖,鈷藍色的天空下,更顯得采兒容貌秀麗之極。

邵飛忍不住讚道:“采兒妹子,你穿上這件皮襖可好看的緊啊,我怎地沒見你穿過?”

采兒小臉微微一紅,笑道:“飛哥哥,你穿上這件貂裘也神氣得緊啊,我也沒見你穿過啊。”隨即眼眶一紅道:“這件狐狸皮襖是三師叔兩年前打了一隻狐狸,將狐狸皮給了媽媽縫製的。”她一想到崔百齡的傷,登時心中難過,就要流下淚來。

邵飛見她又要哭,忙道:“三哥吉人自有天相,你莫擔心,咱們定會找了那雪蓮花來給他治病,對了,你媽媽呢?”

采兒微微克製情緒,說道:“媽媽已帶著那匹大黃馬下峰去啦,飛哥哥,你帶幹糧了麼?”

邵飛叫道:“哎呀,這可走的匆忙,忘記帶了。”

采兒噗嗤笑道:“媽媽早就料到了,已帶了幹糧下去了。”

兩人正說話間,隻聽得當一聲響,雲梯已被拉了上來,二人當下用頭罩遮住了白馬的眼睛,依次帶了一匹白馬下了鷹嘴峰來。待邵飛摘了那批雄性白馬的頭罩,將馬拉出雲梯,王紫嬌母女已跨在坐騎上等候邵飛了。

王紫嬌道:“飛兒,此時大雪驟停,正好趕路。”說罷雙腿夾緊馬肚,帶頭向前奔去,邵飛忙飛身上馬,白馬一聲長嘶,向王紫嬌母女追去。此時峰下積雪雖厚,但三匹坐騎神俊,在雪地中奔跑仍是飛快無論。三騎銜尾急奔,迅捷無比地穿過鬆林,往山下而去。

長白十六峰像十六條巨龍,圍簇在天池周圍。鷹嘴峰位於天池東北側,而白雲峰位於天池正西側,中間相隔鐵壁峰、天豁峰、龍門峰、觀日峰、錦屏峰、鹿鳴峰七座高峰,邵飛等人,需下了鷹嘴峰,從北側繞行至西側白雲峰下,再從白雲峰底部攀登至峰頂。

鐵壁峰等幾座山峰,邵飛和單采兒都是遊玩慣了的,並不覺得稀奇,隻忙低頭趕路。行了小半個時辰,三人胯下馬匹雖然神俊,無奈積雪甚厚,馬兒行了這麼久也連喘粗氣,王紫嬌暗忖:“今晚半夜登雪峰,不忙於這一時,可不能把馬兒使喚得傷了”便鬆了韁繩,任馬緩行。

馬兒走得緩了,眾人往左首望去,隻見峰起雙尖,中辟一線,有豁然開朗,不可思議之趣,便知已到天豁峰腳下,相傳天豁峰的山縫為大禹治水時所劈,望之如二龍蟠踞頂上。每至冬日,雪凝峰間,直同白虹,插入天漢。

三匹馬緩行一陣,又是催馬一陣疾行,如此疾行緩歇兩次,再向左首觀瞧時,隻見一峰頂有四座小山峰,其他各峰積雪封頂,唯有此峰露在雪外,便知已到了鳴鹿峰下,那鳴鹿峰峰頂有草甸,形如圓盤,有“四子會芝盤”之說,又因此峰頂盛產靈芝,每年夏季,鹿群紛紛來此避暑,故名鹿鳴峰,又叫芝盤峰。

過了鹿鳴峰,便是白雲峰了,遙遙望去,隻見一座山峰,直插霄漢,白雲觸而出,此時正是天晴,群峰畢露,各展姿容,獨此峰煙霧繚繞,氣象雄壯,崇山隱天,雲鎖峰尖,故名之曰白雲峰。三人騎馬到了峰下,抬頭仰望,片片白雲如紗如夢,遮掩著峰頂。

三人到了峰底,尋了一個避風的大岩石,下了馬在岩石後稍作歇息。王紫嬌道:“眼看天就黑了,我們先將背囊歸置一下。”隨即三人取出背包,將繩索抓鉤等物事分作三堆,亦將幹糧分作了三份。依照先前的計劃,邵飛和單采兒取了大份,王紫嬌隻留下少部分裝備和幹糧,在山下等待二人。

王紫嬌向采兒道:“采兒,這次不是來遊山玩水的,今晚你跟飛兒上山,要聽他的話,不可使小性子。”

采兒嬌嗔道:“知道啦,我又不是三歲小孩子了。”

王紫嬌續道:“咱們且不說這個,行了這半天路,我瞧你們肚子也餓啦,咱們吃飽了再說。”於是扒開雪地,找些枯柴斷枝生了個火堆。邵飛幫她撿拾柴枝,問道:“師姐,煮甚麼吃啊?”王紫嬌廚藝了得,眼看吃過這頓,未來幾天,未必能吃得到熱食,不禁肚子咕咕響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