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臨時性的技術組織條件變化,采用一次性的產品補貼工時。
(三)對產品定額的管理要進行分類,主導產品,技術組織條件比較穩定,產品定額工時由廠部直接控製;試製產品,因工藝變動比較大,定額修改比較頻繁,產品定額工時由車間掌握,廠部實行監督。
(四)對廠部管理的產品定額(稱基礎定額)也要進行3分類,廠部要著重控製關鍵的和典型的定額。
1.采用分級管理方法調動職工積極性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問題的解決,在領導者的原則指導下,充分發揮被領導者的積極性、創造性,直接參與決策,效果較好。同時由於勞動定額的模糊性,機械加工產品定額的複雜性、多樣性,這就更加需要群眾參與定額管理。
要吸收生產工人中的骨幹,參加定額管理,調動工人積極性,還必須要有一套相應的定額管理辦法來保證。實踐證明,對定額管理工作實行“宏觀控製、微觀搞活”的辦法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一)宏觀定額的製定。例如:出勤人數120人,平均作業時間4小時(企業標準規定:定額作業時間5小時)完成數量4輛駕駛室,作業效率評定係數為1.00求產品定額工時。
另外考慮施工條件的因素和質量等問題,確定超額係數為10%,最後計算出每輛駕駛室定額工時為211.2工時。
(二)微觀定額的製定。微觀定額對操作工人來說就是產品工序定額,它是基礎定額,目前產品定額采用經驗估工較多。大批生產的產品定額,根據企業標準,結合實際情況製定。一般來說部頒標準比較原則,比較概括,企業標準比較靈活,比較具體。從企業實用角度來講,一定要根據部頒標準製定企業自己的定額標準,廠標這個標準可由粗到細,但在製定和使用過程中必須提高操作工人的認可性。隻有得到群眾的認可,貫徹使用才能比較順利。所以,企業製定標準時,宣傳解釋和群眾積極參加就顯得特別重要。
(三)利用“完成工時統計表”對宏觀定額與微觀定額的一致性驗證,並研究、分析原因,作為調整定額的依據。
(四)調節有關指標和定額標準,達到宏觀與微觀製定定額的一致性。
從理論上講,宏觀製定的整車定額工時,與微觀製定的產品工序定額工時應該是一致的。由於作業效率的評估比較難以掌握,以及觀察誤差,統計資料有“水分”等原因,必然產生差距。這隻有通過使用和不斷調整才能逐步達到一致。
2.勞動定額工作的動力是不斷提高定額工作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
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和定額工作的情況都是千變萬化的,所以動力也應隨著變化,要使定額工作適應企業深化改革的要求,必須要經常地研究“動力問題”。從定額工作自身來說,定額工作的考核與宣傳教育是動力。通過考核可以發現工作的成績與不足,提高定額業務水平。通過宣傳教育可以提高群體的效率素質,促進定額人員熱愛定額工作和生產工人關心定額工作。但最大的動力還是來源於企業的客觀需要和領導重視。
企業經營有很多方法,因此就有多項工作。工作重要性決定工作地位。反之,工作地位也反映工作重要性。沒有地位也就沒有工作,也就沒有動力。提高定額工作地位,途徑是給企業創造效益,引起領導重視並支持這項工作。
3.建立和執行“定額管理製度”是定額工作的基本方法
製度是指導實際工作的,也是工作經驗的文字化、條理化。一旦形成製度,它就要求企業職工遵守和互相監督,並在執行過程中不斷地健全、提高、完善,使比較繁雜的工作係統化、規範化。
由於定額工作的多學科性,以及企業對這項工作的要求多變性,決定這項工作的方法應是變化的、發展的。不能單純靠技術方法,更重要的是要依靠行政方法。這就決定了定額工作必須製定“管理製度”,利用法製的力量推行工作。一個好的製度是從實踐中產生,反過來又去指導實踐,引導定額工作適應企業深化改革的要求。
綜上所述,定額工作屬於企業管理基礎工作,加強定額工作,改進定額工作方法,提高定額工作在企業中的地位,建立管理製度,是企業深化改革不可缺少的。
淺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勞動定員工作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才幾年的時間,許多國有企業發展艱難,效益低下,富餘下崗職工大量增加。難道說虧損企業的廠長、經理都沒有努力去擺脫這種悲慘的境地嗎?而實質上國有企業今天的被動局麵很大部分是由於曆史因素所決定了的。今天出現的富餘職工、企業冗員現象,正是過去低水平的計劃經濟體製下不重視企業內定員與效益的關係,不重視固定工與臨時工的合理利用而產生的惡果。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們黨提出了改革開放、發展生產力的經濟建設方針,提出了社會主義也搞市場經濟的偉大理論。企業圍繞發展市場經濟,進行了一係列轉換經營機製的改革,並取得重大成效。但這些年企業的勞動人事工作定員編製工作仍受著舊的經濟體製影響,企業內,因長期結成的人情網,“事實崗位”,使企業所進行的定員工作改革實質上也隻是“維持原判”,而定員手法仍是過去片麵的類比設備定員、比例定員等,缺乏足夠的調查研究。
1995年後,國家為控製經濟過熱,收縮銀根,進行宏觀調控,加上市場調整力度,致使許多國企出現開工不足、產品積壓現象,企業定員管理工作的不適應性一下子變得突出起來。不斷湧現富餘人員和企業冗員現象,使其成為當今社會沾頭等話題,嚴重阻礙了企業的向前發展。企業的冗員還導致了企業效益的惡性循環,職工情緒低落,生產工作受到製約,虧損麵一年年擴大。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勞動定員工作顯得十分突出尖銳。如何開展定員管理工作,促進生產、經濟騰飛,已成為國有企業,特別是貧困虧損企業麵臨的一個新的重要課題。
中央在十四屆五中全會提出“兩個根本轉變”,為我們深化定員工作改革指明了方向。定員工作必須麵向市場,引進競爭機製,以效率管理為原則,實行標準化管理。
一、提高認識,上下一致
深化企業定員工作改革,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消除企業冗員、增加職工收入、調動在崗職工積極性。這樣一做,勢必造成富餘人員增多。在市場經濟體製下,優勝劣汰是市場法則,應正視這一問題的出現。在開展定員工作時,不應與處理富餘人員混為一體,否則根本邁不開步子。
企業領導應首先認識定員工作改革的必要性,站在改革的前列,才能夠號召和發動職工轉變思想觀念、支持和理解定員工作改革。因為要消除企業冗員,很可能會觸動一些領導的利益,特別是二、三線人員,相當部分人員關係非常複雜。所以企業領導必須要有決心起帶頭作用,才能樹立起職工的信心,宣傳教育工作才會有結果。
二、落實機構、組織人員
全麵完善的定員管理工作,是一項艱巨的勞動用工係統工程,它涉及到每個崗位的崗位評價,配多少人?配什麼樣人?崗位職責是什麼等問題。一般中型企業都有一兩個專(兼)職勞動定員定額員,如此巨大的工作量隻靠一兩個人來完成是不現實的;即使標準編製出來也是很難實施的,因為決策層與基層缺乏溝通,勢必造成職工的抵觸情緒,反而會引起新的矛盾。所以開展科學的定員管理工作,必須成立一個勞動定員標準委員會。由企業領導掛帥,組織各大工種有專長有責任心的人員參加,依據一定工作程序開展工作。注意的是要依靠職工,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道路,組織職工進行試點檢驗,不求達到行業標準,但求崗位平衡。
三、開展定員管理的方法
1.宏觀控製總量法:在同一行業中,效益好的企業必然是其產品質量信譽好,成本價格低,於是在市場競爭中必占優勢。而對於效益不好的企業則應虛心向先進企業學習,以同行業、同規模企業的先進定員水平為目標再結合本企業實際,確定一個總體目標值,然後再層層落實分解到各機構、各崗位上去。如果差距太大,也可分年度進行。隻要工作落實,總有一天我們也會達到先進定員水平。這一方法實質上也是邯鋼慣用的價格倒算成本法。這是後進虧損企業很可取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