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出眾的口才與高超的演講水平,有助於事業的成功(1)(1 / 3)

讓自己的演講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每一個演講者都希望自己的演講具有很強的說服力與感染力。如果演講者能站在聽眾的角度思考問題、分析問題,那麼這樣的演講往往更能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怎樣從聽眾角度進行思考與分析呢?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設身處地,為聽眾著想。

在演講中,演講者設想自己處在聽眾的地位或境遇中,能最大限度地滿足聽眾的心理需要,從而使演講者與聽眾的心靈相通,使自己的演講讓聽眾聽得進、能接受。

上海某工廠新分來了一批失足青年。該廠廠長在接待這些失足青年時,發表了簡短而感人的演講:“我熱烈歡迎你們到廠來,共同為振興我廠工作。你們用不著把過去的情況對我講。我也不會問你們過去的事。我更不許別人來議論你們過去的事。因為我清楚地知道:你們痛恨過去的行為,已經開始向昨天告別。你們不希望重提舊事,更不希望聽到任何諷刺打擊,來繼續傷害你們的心靈。你們渴望得到組織與同誌的理解、鼓勵與尊重。你們願意重新開始人生的旅程,迎接光輝燦爛的明天。我理解你們,隻要你們努力工作,好好學習,我一律平等、一視同仁!”

這位廠長設身處地地講出了失足青年的心裏話,就像一劑強心針,鼓起了失足青年開拓明天、爭取新生的勇氣與信心,因而也就取得了比較好的演講效果。

在演講中,演講者還可以運用假設,從對方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起到互補的作用,更容易形成雙方的共識。

上海輕工業局舉辦了一次“企業有困難,我們怎麼辦?”的演講比賽。有一位工人演講的題目是:《假如我是一個廠長》。他說:“企業正麵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原材料調價、資金短缺、市場疲軟、效益滑坡……

“假如我是一個廠長,我牢記三句話,一是與其在逆境中拖垮,不如在拚搏中奮進,繼續發揮企業精神,帶領職工知難而上,絕不向困難低頭。二是不找市長找市場,我絕不乞求政策、等待改革,而要果斷地調整產品結構,適應市場需求,在競爭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發展。三是人心齊,泰山移,幹部與群眾要同心同德、同甘共苦、同舟共濟,這樣沒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

這位青工的演講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知道聽眾中的絕大多數是工人,他們渴望聽到廠長在困難時候的聲音。他用一個工人的話來講出廠長的心聲,聽眾將心比心,促使幹部與工人原先的互怨和不滿消除,使廠長與工人形成共識:齊心合力,共渡難關。

振作精神克服語言交流中的障礙

善於言辭,無疑對每個人的事業和生活都裨益無窮;能言善辯,口若懸河的演說家,更是令人豔羨,使人崇拜。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擁有高超的語言技巧,我們周圍也確實不乏不善說話、沉默寡言之人。

一些人天生性格內向、孤僻,對說話存在膽怯心理。“我總是不敢在人麵前講話、發言,那會使我心跳加快,腦中一片空白……”有人坦然地承認自己說話的膽怯,而且對此頗為苦惱。

往往每一個說話膽怯的人都以為怯場的隻是自己,以為別人並不怯場,總是在想:“為什麼隻有自己這樣呢?”其實,那並非某個人所特有的現象,隻不過別人對於怯場狀態不太注意而已。

心理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一般的人,都或多或少在說話方麵有著不健康的心理,而緊張和恐懼便是這些不健康心理的突出表現形式,是影響人們進行正常說話和語言交流的明顯障礙。

每當我們打開電視機時,往往會被一些瀟灑大方、表達自如的節目主持人所折服;每當我們打開收音機時,也往往會被一些口若懸河、音色優美的播音員所傾倒。其實,他們也並非如我們所想象的那樣說話時無憂無慮,應付自如。他們也一樣常常怯場。據聞,日本某演員臨近自己拍片的時候就想上廁所,甚至一去就是5分鍾。美國某播音員,起初每臨播音,都要先到浴室去洗一次澡,不這樣,播音時就不能鎮定自若。如果碰到外出進行現場直播,他便不得不提前到達目的地,並在直播現場附近尋找浴室。

既然人人都有可能出現說話膽怯的情況,那麼,怯場則是一件非常正常的現象。怯場時,明顯症狀是臉紅、心撲通撲通地跳、語無倫次、詞不達意,等等。如果此刻說話者想到:“怯場啦!怎麼辦呀!”他就會因慌張而說不出話來。但是,如果他當時想到的是:“換了任何一個人遇此情景,都會怯場。”他會隨之鎮靜下來,很快恢複平靜。所以,正確地對待怯場非常重要。

美國某年輕議員在向一位年老而富有經驗的議員請教時說:“我在演說之前,心裏老是撲通撲通地跳,這是否正常?”年老的議員則回答道:“那是因為你對於你要說的話進行著認真的考慮,這是必然的。即使你到了我這個年齡,也難免會出現如此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