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創造機會 有舍才有得(1 / 2)

人生中許多機會是個人自己所創造的,如果一個人既會利用外界的機會,又能自己創造機會,那麼他獲得成功的可能性就更大,而且成功的程度就越高。胡雪岩傾盡家財幫助王有齡,為自己創造了一個機會,盡管他當時沒有預料這種機會能帶給他巨大的利益;他後來充分利用了這種機會,想方設法擴大自己的事業,壯大自己的勢力,終於成為江、浙一帶大富商,這期間王有齡給他提供了機會,提供了幫助。

胡雪岩明白了在這個世界上權與錢可以結合,盡管他自己沒有當官,卻通過當官的王有齡獲得了巨利,王有齡借助他的錢得了官位,也獲得了利益。“世間的道理是很簡單的,隻要想方設法,總能達到目標。”

在王有齡殉職以後,胡雪岩苦悶了一陣,但並沒有感到絕望,他用那雙犀利的商人眼睛搜尋著新的合作者,“機會終究會有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在沒有路可走的時候,往往正是奮起的時候,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一定會有所選擇。有路可走的,赤條條來,赤條條走,但一個人的努力與奮鬥以及他的幻想希望卻可以使本來沒有意義的人生變得有意義。‘置之死地而後生’,‘生於憂患,死於歲守’,正是目前我的情境。也許更應該像蛇一樣,在血淋淋的蛻皮中,重新獲取生命,每蛻一次皮,每超升一次。隻有這樣,我才可以讓破碎的更加破碎,沒有必要去彌合,沒有必要讓往事與痛苦拖住我。”

胡雪岩仍然出沒於清朝兵營中,做他的生意。

在鎮壓太平天國起義者的過程中,湘軍代替了清朝的正規武裝。曾國藩在湖南組建的湘軍水師和湘軍陸師成為了太平天國起義者的主要敵人。曾國藩是湖南湘鄉人,曾任翰林學士、吏部侍郎。1852年,為了鎮壓太平天國起義,在湖南幫辦團練,後來編練湘軍,先後在湖南、湖北、江西等地阻撓太平軍。曾國藩善於招攬人才,更善於利用同鄉關係籠絡湖南境內的人才,手下有李鴻章、左宗棠等一大批人。1860年,曾國藩升任兩江總督,次年節製浙、蘇、皖、贛四省軍務。1861年年底,因浙江巡撫王有齡自縊,曾國藩向清政府推薦左宗棠任浙江巡撫,征剿太平軍。

機會又降臨到了胡雪岩頭上。

胡雪岩知道,湘軍不同於清政府的正規部隊即八旗兵與綠營兵。清政府的八旗兵、綠營兵都由政府編練,遇有戰事,由清政府命將調遣出征,戰事一完,軍權繳回。湘軍卻不然,其士兵卻由各哨官親自選募,哨官都由營官親自選募,而營官又都是曾國藩的親朋好友、同鄉、同學、門生等,湘軍實際上是“兵為將有”,隻服從於曾國藩兄弟,具有強烈的個人隸屬關係,清政府難於直接調遣。另外,胡雪岩知道,湘軍因轉戰各地,給養困難。

胡雪岩心中盤算:“戰亂的時候,更需要投靠一位鐵腕人物,才能保住我的命,保住我的生意。也許我還可以如當年助王有齡那樣,用我的銀子換取左宗棠的信任。”於是他到湘軍軍營中求見新任浙江巡撫左宗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