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家,川南油醬店,建築麵積15.1平方米,起價5萬元。”主拍人聲音一落,競拍牌便此起彼伏:“5萬、6萬、7萬、8萬……”
“20萬8。”舉89號競拍牌的人高喊一聲,吸引了會上所有的目光。
“20萬8……”主拍人重複著這個數字,然而全場沉默。
“當!”一錘定音,“成交”。
第二家浦南油醬店,起價8萬,競拍開始後,競爭更加激烈,足足經過37輪競爭,最後又是89號舉牌者競拍成功,以“23萬8”又奪取了第二家。
人們開始對這個年輕人打量了。不知他為什麼要花這麼大的價錢來爭奪這兩家小店。
原來,這個年輕人就是浙江桐廬皇家實業公司總經理陳金義。
就在拍賣會召開前的幾天,他們得知上海有幾家商店將被拍賣。經過周密分析,陳金義和他的同僚們達成共識:皇家公司雖然已經在國內13個城市設立了辦事處,並在杭州、廣州等地設有分廠,然而如果能在上海站穩腳跟,設立皇家分公司,建立連鎖店,那麼“打進大上海,跨出國門去”的方針便有了實施的基礎。
經過分析、考證,陳金義斬釘截鐵地說:“我們要不惜任何代價,將拍賣的商店吃進來。”
“若100萬能拿下來最好,如果有很強的對手,即使花300萬,也照吃不誤。”他們好像沒有考慮到花那麼多錢是否值得?每平方米的價格是多少?
拍賣會果然按陳金義的預先設想進行,桐廬皇家公司一下子成了上海灘的名人,在上海引起了很大反響。上海商界的朋友認為陳金義這樣太虧,花了145.1萬元的代價換來112.35平方米的店麵,太不值了。
但陳金義卻答道:“有的朋友認為我這樣做太虧,其實這筆錢我認為花的值,不僅讓我們擁有這幾家店鋪,為我們皇家公司進軍大上海找到了立足點;從另一個角度看,我們皇家公司剛剛成立,正是需要做廣告、打牌子的時候。這次拍賣會給我們創造了一個極好的機會,競拍一炮打響,不但上海,而且全國也知道了我們皇家公司的實力,這個廣告效應所產生的價值,非三五百萬元廣告費所能達到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已經把錢賺回來了。”
在這次競拍活動中,陳金義及其同事們采用的就是苦肉計。在與其它對手競價時,不惜用較高的代價來取得競拍成功,借助他人認為不值而乘機奪取,從表麵看是虧了,但真正內函是一方麵擴大了自己的知名度,一方麵為發展企業找到了立足點。
這正是陳金義的精明、遠見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