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欲海無邊 回頭是岸(2 / 2)

蜀人安重霸,擔任簡州刺史。他貪圖賄賂永不滿足。簡州有個姓鄧的遊客,家裏很富有,還會下棋。安重霸希望得到他的財產,就叫他到衙門來下棋,但隻讓姓鄧的站著。他每放一個棋子,就必須退到窗子下去等著,等安重霸想好了再上來,結果一整天也沒下幾十個子。姓鄧的又饑又餓,幾乎忍受不了。第二天姓鄧的又被召去。有人私下告訴他:“刺史本來就不是為了下棋,你為什麼不賄賂他?”於是他送給刺史三錠金子,安重霸就不再叫他來了。

後魏人李崇,字繼長,頓丘人。孝文帝時,開始先做荊州刺史,後來改做了安東將軍。宣武帝時,授封為萬戶郡公。後來孝明帝又封他為陳留侯。李崇做官,和氣溫厚,善於決斷,但是生性貪婪,接受賄賂,做買賣聚集財產。一次孝明帝靈太後視察左藏庫,叫隨從人員盡力背布匹,能背多少就賞賜多少。李崇和章武人王融背得最多,都摔倒了。李崇為此傷了腰,王融折了腳。當時人說:“陳留章武,傷腰折腳。貪婪之人,侮辱明君。”

人有貪心,則心有私欲。這樣做事就不能堅持公道,會以私廢公。為官的貪婪。則百姓遭殃。如果是一個為商的人過於貪心,那麼他恨欲不知道忍,則必然要想辦法去滿足,這樣一來隻能是采用不正當的手法,或是缺斤少兩,或是以次充好,或是以假當真,欺騙他人,以獲暴利,這實際上是眼光短淺的一種表現。這樣暫時可能會獲得一些利益和收獲,但時間一長,大家識破了你的貪心,也就不會再有人和你合作了。為商不貪,要讓利於眾,這才是會經商者的行為。

貪的對立麵就是廉潔。廉潔是一個人優秀品質的一個方麵,廉可以養德,也可以奉公,不為自己個人的利益去侵犯社會和他人的利益。忍貪就是要培養自己廉潔的作風,嚴格要求自己,生活樸素,反對奢靡,這樣為官才能為民作主,為士自有其高貴的品行。世界上的一切惡人全都是起於貪。貪欲不能不忍。貪權則附貴,貪利則忘義,貪財弄不好就要去搶奪,去害命。貪不能不戒,戒貪不能清正廉潔,戒貪才能誌存高遠。

俗話說:“人生在世,名利二字。”人在社會上走,所做之事必然與名利相關,這不僅是衡量人生價值的一個重要指標,也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所以,我們不得不追求名利。

俗話又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人為了爭名逐利,使自己背上了一生的汙點,有的甚至丟了性命。照說名利是為生命服務的,為了名利而丟掉生命,就太不值得了。所以,追求名利要懂得適可而止,不要讓付出的代價超過收益。

老子說:“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意思是說,金銀珠寶堆滿了屋子,沒有人能永遠守得住;富貴而驕縱,隻會給自己招災惹禍。這也是告誡人們,追求名利要適可而止,不要貪得無厭。

追求名利是一種生存需要,也要懂得厚德載物的道理。大凡打天下不易,守天下更難。苦心孤詣得到名利,卻沒有深厚的德行來承載,就像基礎不牢的大廈,哪有不倒塌的道理?

什麼叫適可而止呢?孔子說:“不義且富貴,於我如浮雲。”把不義之財看作浮雲一樣,分毫不多取。弄清楚什麼該拿,什麼不該拿,隻取自己當得之名、當得之利,就算懂得適可而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