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八章 成功家教篇(二)(3 / 3)

當小卡爾的體質稍稍好轉之後,魏特就準備教他認物,接觸詞彙。魏特時常在小卡爾眼前晃動手指頭,幾天後,卡爾眼睛就能隨著父親的手指頭轉動了。一天,他抓住父親的手指頭,笑著吸吮起來。魏特高興極了,並且對卡爾重複說著“手指”、“手指”這個單詞。幾個星期後,卡爾能含糊地發出“手指”的音了。這給魏特很大鼓舞。

魏特用類似的辦法,教卡爾識別身體各部位,吃飯時教給卡爾食物和餐具的名字,玩耍時教給卡爾認識室內的各種家具和擺設。在小卡爾剛剛能聽懂完整句子的時候,魏特就給卡爾講格林童話,從各方麵啟迪他,並鼓勵卡爾複述故事。3歲半時,魏特則帶卡爾去花園、田野漫步,講動物、植物的部位及生長規律,講一些童話、寓言故事,擴大卡爾的知識麵,開闊他的眼界,增加其詞彙量。

小卡爾稍微大一些,四五歲的時候,魏特就努力培養保護卡爾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對大自然的興趣。卡爾經常向大人提出一些難以回答的問題,而大人會覺得這些問題十分可笑、奇怪。這個時候,魏特寧可承認自己不懂,和孩子一起去書房,查閱各種詞典、手冊、百科全書,問專家,直到弄懂為止。在父親的鼓勵下,七八歲的卡爾學習了動物學、植物學、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曆史、醫學等方麵的知識,達到了中學生的知識水平。

魏特在卡爾6歲的時候教卡爾學習外語。他先用德語講一個故事,再用幾種外語講述同一個故事,讓卡爾在比較中學習掌握外語,而不是從語法上學習外語。卡爾八九歲時,已經能用德、英、法、意大利、希臘、拉丁語對話了。

9歲的卡爾進入萊比錫大學接受高等教育。這時,卡爾的智慧轟動了歐洲。先天不足的孩子成了知識淵博的神童。那些攻擊過魏特先生的“教育俱樂部”的同行們也都麵露羞愧之色。卡爾成名多年後,魏特根據自己教育成才的經驗,出版了一本書,詳盡介紹了他對卡爾在0~6歲進行的教育。卡爾成才的事實無可辯駁地證實了魏特的教育觀點。

“圍棋神童”的成長過程——常昊少年學棋的故事

一個剛過10歲的小娃娃,竟然具有了圍棋職業段位,是我國正式段位稱號的最小的運動員,他不僅能與棋聖聶衛平九段同台對奕,還戰勝了許多日本超一流棋手。這個小娃娃是誰呢?

原來,他的名字叫作常昊。他曾先後在“全國棋童杯”圍棋邀請賽和第一、第二屆“神童杯”圍棋邀請賽中獲得冠軍,被國際圍棋界人士稱為“中國的天才棋童”。在1995年的中日圍棋擂台賽中,小常昊實現了“五連勝”,戰勝了林海峰等超一流棋手,並且直闖到日方主帥大竹英雄麵前。他是怎樣取得成功的呢?

1.愛好下棋的孩子。

常昊是怎樣迷上圍棋並取得良好成績;又怎樣顯示出他的圍棋天才來的呢?事情還要從頭說起。

小常昊1976年出生在上海一個普通工人家庭,他的爸爸媽媽都不會下圍棋,也沒有什麼學習圍棋的優越條件。但與其他家長不同的是常昊的父母比較善於發現常昊的興趣、愛好,加以引導,培養,並努力創造條件幫助他發揮出自己的特長,能夠懇請有關人員對他加以訓練。

常昊家住弄堂口,出門就是大街。大街上人來人往,車水馬龍,孩子出門大人很不放心,常昊的父母就給小家夥買了許多玩具和各種棋類讓他玩。這樣,一方麵可以防止他往大街上跑,另一方麵也可以鍛煉他多動腦筋,開發智力。在小常昊眼裏其他玩具看一看,玩一玩就膩了,而棋類每次玩的都不一樣,而且可決出勝負,所以小常昊玩得不亦樂乎了。

四五歲的小常昊,對跳棋、象棋、獸棋、軍棋都很感興趣,一玩就會下個不停,有時連飯都顧不上吃。用不了多久,爸爸就下不過他了,常昊就上街找別的大人去“叫陣”,並以此為樂。

2.進入圍棋世界。

6歲時,一個偶然的機會,小常昊看到有兩個人下黑白兩種子的棋,聽說叫圍棋。這種棋子沒有大小之分,卻你圍著我,我圍著你,比誰占的地盤多,誰就算贏。這種棋使常昊很感興趣,並很快入了迷。

常昊對圍棋喜歡得不得了。使他父母驚奇的是,小常昊對圍棋的興趣要比其他棋類強烈得多,天天拉著大人和他下。星期天帶他到公園、動物園,他都不肯去,一定要爸爸媽媽找人和他下圍棋。爸爸媽媽看到常昊對圍棋有這麼大的癮,另外和他下過圍棋的人說他的水平提高很快,就設法培養他。聽說上海體育館圍棋班招生,就趕忙去報名。圍棋班招生對象本來是小學生,而常昊隻有6歲,老師不準備收他。爸爸媽媽一再懇求,使老師很受感動,破例收下了他,而且還根據常昊的水平,讓他當了插班生。

教練對常昊下了一番心血,除平常講課外,還經常帶他觀摩大哥哥、大姐姐們的比賽。常昊如魚得水,盡情學了起來。

常昊的父母,甚至外公、外婆,盡量擠時間送常昊去上圍棋課,配合教練培養常昊。當他下棋遇到挫折時,引導他堅定信心,爭取勝利。當他在比賽中獲勝時,又隨時提醒他不要驕傲,山外有山,離真正的高手差得還很遠呢。常昊時刻牢記了爸爸媽媽的囑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