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兼見發熱,頭痛,咳嗽,咽紅,口渴,煩躁者為外感溫邪;
如兼見發熱,吃飯不香,嘔吐,脘腹脹痛,喉間痰鳴,大便不通或大便腥臭者為痰熱驚風;
如不發熱,四肢發涼,夜臥不寧或昏睡不醒,醒後哭啼易驚,時有抽搐者為驚恐驚風。
2.慢驚風
形體消瘦,麵色白,神疲,昏睡露睛,時而抽搐,四肢清冷,大便溏薄或便中有未消化完的食物,小便清長,脈沉弱無力。
【治療方法】
1.急驚風
(1)治療原則急則治其標,先開竅鎮驚,然後分別予以清熱、或導滯、或消食以治其本。
(2)推拿處方掐人中5次、拿合穀10次、掐老龍5次、拿肩井20次、拿曲池20次、拿委中20次。
2.慢驚風
(1)治療原則培補元氣,息風止搐。
(2)推拿處方補脾經200次、清肝經200次、補腎經200次、按揉百會100次、推三關200次、拿曲池10次、捏脊5遍、摩腹5分鍾、拿委中10次。
【隨症加減】
清肝經100次、清心經100次、清肺經100次、退六腑100次、清天河水100次以清熱;清肺經100次、推揉膻中100次、揉中脘100次、揉肺俞100次、揉豐隆100次以化痰;補脾經100次、清大腸100次、揉板門50次、揉天樞50次、摩腹3分鍾、按揉足三裏100次、推下七節骨100次以消食導滯。
【注意事項】
平時加強鍛煉,提高抗病能力,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驚恐,減少疾病,防止本病的發生。
慢驚風多因長期吐瀉,代謝、營養障礙及慢性中樞神經係統感染所致,或由急驚風轉變而來,亦應采取綜合治療。
患兒急性發作時應取側臥位,把用多層紗布包裹的壓舌板,放在上下齒之間,以免咬傷舌頭。並隨時吸出咽喉中的分泌物和痰,防止窒息。
患兒的飲食應以素食流質為主。
(五)小兒肌性斜頸
肌性斜頸,又稱先天性斜頸、原發性斜頸,俗稱“歪頭”、“歪脖”。是以患兒頭向一側傾斜,顏麵旋向健側為特征的疾病。患兒出生後,如頸部一側有腫塊(有的經過6個月左右會自行消失),繼則頭部傾斜,多數是因胸鎖乳突肌發生纖維攣縮造成,如果病情超過1年,且畸形明顯者,應考慮外科手術治療。因頸椎結核引起的斜頸,不能用推拿治療。
【病因病機】
1.胎位不正
嬰兒在母體內胎位不正或是因分娩時體位的異常,造成了嬰兒體內氣血運行不暢,經脈受阻,聚而成積,瘀滯頸部而形成本病。
2.一側胸鎖乳突肌發育不良
分娩時一側胸鎖乳突肌受產道或產鉗擠壓,受傷出血,血腫機化形成攣縮,或胎兒在子宮內頭部向一側偏斜,阻礙一側胸鎖乳突肌血運供應。嬰兒頸部氣血受損,牽拉經筋,筋脈拘急久而軟短,頸部活動不利造成斜頸的發生。
【病症表現】
患兒的主要表現是,生後馬上或數日(1~2周)內,發現患兒頭向一側偏斜,一側頸部有梭形腫塊(部分患兒數日後可自行吸收),繼而胸鎖乳突肌攣縮、僵硬,突出為條索狀或卵圓狀腫塊,硬度大小不一,嚴重者隨年齡增大,可發生臉麵、五官,甚至肩背不對稱畸形。
【治療方法】
1.治療原則
舒筋活血,軟堅散結。
2.推拿處方
第一步:患兒仰臥位,家長以示、中指及拇指拿住患側肌肉硬節處捏揉5~10分鍾。
第二步:以拇指或示中二指自患側胸鎖乳,突肌起點至止點施推揉法2~3分鍾,並提拿患側胸鎖乳突肌數次,然後家長一手扶患肩,另一手扶患兒頭頂,漸漸向健側扳動或旋轉患兒頭部,手法由輕到重,幅度由小到大,逐漸拉長患側胸鎖乳突肌肌腱,反複數次。手法操作必須在正常生理許可範圍內進行。
第三步:重複第一步的操作方法。
【注意事項】
家長在患兒睡眠,或給患兒哺乳,或懷抱患兒時,注意使其頭向健側扭轉,以助矯正畸形。
家長平時可用輕快柔和的手法在患處按揉、提拿,以使肌肉經常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