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謂中醫學的基本理論特點?
答:可概括為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兩個方麵。
(1)整體觀念的主要內容有:①人體是有機的整體。②人和自然界的關係。中醫學認為,人體的各個部分是有機的聯係在一起的,這種相互聯係的關係,是以五髒為中心,通過經絡的作用而實現的,它體現在髒腑與髒腑,髒腑與形體各組織器官之間的生理、病理各個方麵,同時也認識到人類生活在自然界中,人體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必然受到自然界的影響,而人類有能動的改造自然的作用,使之維持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
(2)辨證論治:辨證就是將四診(望、聞、問、切)收集到的有關疾病的各種症狀和體征加以綜合分析、概括,以認識疾病的證候;“論治”就是根據辨證的結果,確立相應的治療法則;辨證是決定治療的前提和依據,論治是治療疾病的手段和方法,也是對辨證是否正確的檢驗;辨證論治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過程。
2、何謂中醫學的基本概念?
答:中醫學是在長期醫療實踐的基礎上,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具有獨特理論體係的醫學科學。中醫學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受到古代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的影響,形成了以整體恒動觀為指導,陰陽五行學說為框架,髒象經絡學說為基礎,辯證論為其臨床診治特點的醫學體係。
3、何謂中醫的陰陽?
答:陰陽是宇宙中相互關聯的事物或現象對立雙方屬性的概括。陰陽代表著事物相互對立又相互聯係的兩個方麵。
4、陰陽學說的內容有哪幾個方麵?
答:(1)陰陽相互對立:主要表現為它們之間既相互製約又相互鬥爭的兩個方麵。
(2)陰陽相互依存:就是說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另一方而單獨存在。
(3)陰陽相互消長:相互依存的陰陽雙方不是處於靜止不變的狀態,而是處於互為消長的運動變化之中。
(4)陰陽相互轉變:事物的陰陽兩個方麵,當其發展到一定階段各自向相反的方向轉化,陰可以轉化為陽,陽也可以轉化為陰。
5、何謂中醫的五行學說?
答: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的運動變化。五行學說,是用五行之間存在的生克關係以及這五種物質的基本特性來闡釋事物之間的相互聯係,並抽象、演繹,試圖說明整個物質世界運動發展變化的基本規律。五行學說認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不是靜止的,而是在不斷地相生、相克的,在運動變化中維持著協調平衡。
6、何謂五行的生克規律?
答:中醫學運用五行的生克乘侮規律來解釋人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相生即資生助長之意。其規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即克製、製約之意。其規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7、何謂五行的各自特性?
答:木的特性:“曲直”是指樹木的生長具有能曲能直的特性;引申為具有能屈能伸、舒展升發等性質和現象的,均屬於木的特性。
火的特性:“炎上”是指火具有炎熱和向上的特性;引申為具有溫熱、升騰、明亮等性質和現象的,均屬於火的特性。
土的特性:“稼穡”是指土具有播種和收獲的特性;引申為具有受納、承載、生化等性質和現象的,均屬於土的特性。
金的特性:“從革”是指金屬具有能變革的特性;引申為具有肅殺、收斂、發聲等性質和現象的,均屬於金的特性。
水的特性:“潤下”是指水具有潤澤和向下的特性;引申為具有滋潤、向下、寒涼、閉藏等性質和現象的,均屬於水的特性。
8、何謂氣的基本概念?
答: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它是人體髒腑組織的存在,是通過髒腑組織的功能活動反映出來的。
9、氣主要來自於哪兩個方麵?
答:有先天與後天兩個方麵。先天之氣即秉受於父母的先天精氣。後天之氣即脾胃所化生的水穀精氣和肺所吸入的自然界之清氣。
10、氣運動的基本形式有哪幾種?
答:有4種基本形式:升、降、出、入。
11、氣的生理功能主要有哪幾個方麵?
答:(1)推動作用:氣對人體的生長發育,各髒腑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氣血津液的生成運行,以及代謝物的排泄,均起著推動和激發的作用。
(2)溫煦作用:氣是人體熱量的來源,人體體溫的恒定,各髒腑組織器官的功能活動,血和津液等液態物質的循行,均需依賴氣的溫煦作用才能維持正常。
(3)防禦作用:氣具有護衛肌膚,抗禦外邪侵襲,防止外感病發生的作用。
(4)固攝作用:氣對體內的液態物質,具有防止無故流失的作用,如固攝血液,防止逸出脈外,以維持血液的正常循行,如固攝汗液、唾液、胃液、腸液及二便等,控製其分泌排泄,使之分泌排泄有節製。
(5)氣化作用:氣化是指通過氣的運動而產生的各種變化,氣化作用,實際上是體內的物質轉化和能量轉化過程,也就是體內物質的代謝過程。
(6)營養作用:氣是人體各組織器官生理活動所必需的養料。
12、人體之氣可分為哪幾類?
答:元氣:是先天之氣和後天之氣結合而成,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又可以激發髒腑組織功能。
宗氣:是水穀精微和吸入的天陽之氣積於胸中而成的氣。主要作用是司呼吸和貫心脈,人體的視聽言動都與宗氣有關。
營氣:是水穀中的精微物質,營氣運行於脈道之中,有化生血液營養周身的作用。
衛氣:源於下焦,滋生於中焦,宣發於上焦,有養五髒六腑、皮膚、肌肉和抗拒外邪的作用。
13、氣的生成與哪些髒腑有關?
答:氣的生成與腎、脾、肺等髒腑有關。
14、何謂宗氣的生成與功能?
答:宗氣是由肺吸入的自然之清氣和由脾吸收傳輸而來的水穀之氣相結合而生成。有兩個功能:一是溫煦營養心脈,以維持推動血液運行的功能;二是溫煦營養肺和呼吸道,以維持呼吸和發聲的功能。
15、簡述營氣的生成、分布與功能?
答:營氣是由水穀精微中的精粹部分所化生。
營氣的分布偏於內髒,“乃能入於脈也,故循脈上下,貫五髒,絡六腑也。”
營氣的功能有化生血液、營養全身各組織器官的作用。
16、何謂血的主要生理功能?
答:血液主要有營養和滋潤全身各組織器官的功能。
(1)濡養髒腑經絡。
(2)濡養形體官竅。
(3)血液是精神活動的主要物質基礎。
17、氣和血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答:氣與血的關係十分密切,通常氣血並提,氣與血一陰一陽相互依存,所謂“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就是說血的運行要借氣來推動,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凝,具體的說氣能生血,氣能行血,氣能統血,血以載氣。
18、如何理解“汗血同源”?
答:汗為津之餘,津液又是血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為中焦脾胃所生化,故有“汗血同源”。
19、血液循行與髒腑的關係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