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八章 兒科(五)(3 / 3)

重症水痘:主要是全身症狀較重,發熱較高,皮疹密集,出血性皰疹,可播及全身,甚至累及內髒(如肺部),表現有嚴重腹痛,病程較長。重症水痘常發生在年齡小,抵抗力較低,與水痘接觸密切的孩子。

非典型水痘:較為少見,一般發生在接種了水痘疫苗的兒童。這些孩子雖然接種了疫苗,但產生的抗體較少,一旦接觸了水痘患者,可以引起這種輕型或非典型的水痘;水痘疫苗是活疫苗,可以誘發水痘。非典型水痘病情較輕,出疹較少,也不典型,不容易診斷。

新生兒水痘:孕婦在患水痘1周前分娩的新生兒,或者患水痘後分娩的新生兒,一旦發病,病情較為危重。新生兒患水痘的風險決定於出生前從母體獲得抗水痘病毒的抗體量的多少,若母親患水痘的時間與分娩的時間超過了1周,就有可能產生足夠的抗水痘抗體,新生兒可通過胎盤從母體獲得一定的抗體,避免或者減輕水痘感染;若間隔時間少於1周,則新生兒不能獲得足夠的抗水痘病毒抗體,不僅容易患水痘,而且病情多較重。

先天性水痘綜合征:當孕婦感染水痘後,約20%胎兒將被感染,但受到感染的胎兒並非都有臨床表現。但母親在妊娠8~20周患水痘,對孩子的威脅較大,2%有胚胎病。表現為皮膚、四肢、腦和眼睛,還可以有一個或多個短小和畸形肢體,或者有白內障或廣泛的全腦發育不全。

109、手足口病有什麼表現?

答:手足口病是由柯薩奇病毒和腸病毒引起的兒童傳染病,以口、手、足發生皰疹為主要特征,因此被命名為手足口病。傳染性較強,傳播快。

發熱是主要的伴隨症狀,在皮疹出現之前,一般體溫多在38℃以下,持續時間較短,少數病情較重的孩子會出現高熱,也伴有頭痛、鼻塞等感冒的症狀,常容易誤診為感冒。

手足口病的皮疹主要散發在手心、足心、口腔黏膜、肛門周圍,少數孩子可以發生在四肢及臀部,軀幹部極少見。早期的皮疹出現在口腔黏膜,皮疹為粟米樣斑丘疹或水泡,周圍有紅暈,主要位於舌及兩頰部,也可發生在唇齒側。手、足的掌部和背部相繼出現斑丘疹或皰疹,如米粒乃至豆粒大小。一般2~5天皮疹會逐漸消退,很少有融合成片的皮疹,也無疼痛和瘙癢的感覺。孩子在患病期間或病後,口腔的水皰破潰後,形成小潰瘍,這時就會有異常疼痛感,咽下困難,流涎,影響哺乳或進食。

110、流行性腮腺炎有哪些表現?

答:流行性腮腺炎,簡稱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腮腺炎病毒通過飛沫傳播,可呈流行或散發,未接種疫苗的兒童普遍易感,病後可有持久免疫力。全年均可發病,但以冬、春為主。潛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較急,無前驅症狀。有發熱、畏寒、頭痛、咽痛等,數小時腮腺腫痛,逐漸明顯。腮腺腫脹是特征性的表現。一般以耳垂為中心,向前、後、下發展,狀如梨形,邊緣不清;有輕觸痛;通常一側腮腺腫脹後可累及對側。腮腺管開口處早期可有紅腫,擠壓腮腺始終無膿性分泌物自開口處溢出。腮腺腫脹大多於1~3天到達高峰,持續4~5天逐漸消退而回複正常。

111、流行性腮腺炎有哪些並發症?

答:生殖係統:腮腺炎病毒好侵犯生殖腺體。男性會發生睾丸炎,一般發生在腮腫後1周左右,突發高熱、寒戰、睾丸腫痛,病變大多侵犯一側,急性症狀約3~5日,全程10日左右。女性可以患卵巢炎,但症狀較輕,主要表現為驟起畏寒、發熱,下腹部或腰骶部疼痛,嚴重者可觸及腫大的卵巢,伴有壓痛。不影響生育力。

胰腺炎:常發生於腮腺腫脹後1周左右,主要是中上腹劇痛,伴嘔吐,發熱,腹脹。血清澱粉酶活力升高不能作為診斷的唯一依據,血清脂肪酶值超過正常值,提示近期有胰腺炎存在。

神經係統:①腦膜炎或腦膜腦炎,這是病毒直接侵入中樞神經係統所引起。腮腺腫前6天,或腫後2周內出現神經係統表現,如急性高熱伴劇烈頭痛、嘔吐、嗜睡或意識障礙,腦膜刺激征陽性等,腦脊液檢查均呈病毒性腦炎或腦膜炎的改變。②多發性神經炎、脊髓炎,偶於腮腺炎後1~3周發生,預後良好。③耳聾:表現為嘔吐、眩暈、耳鳴等症狀,主要是由內淋巴迷路炎及聽神經炎所致。少數患者會成為永久性和完全性耳聾。

心肌炎:多發生於疾病的5~10天,表現為麵色蒼白,心率增快或緩慢,心音低鈍,心律不齊,暫時性心髒擴大。收縮期雜音。心電圖可見竇性停搏,房室傳導阻滯、ST段壓低、T波低平或倒置等。

112、兒童結核病有什麼特點?

答:兒童結核病主要類型是原發型肺結核,也就是結核菌初次侵入肺部後引發的原發感染。表現類型有原發綜合征,呈“雙極”病變,由三部分組成:①肺部原發病變;②支氣管淋巴結核;③淋巴管炎。支氣管淋巴結核以胸腔內淋巴結腫大為主。肺部原發病灶較小,吸收較快,往往不能被X線檢查所發現。而肺門或縱隔的淋巴結病變仍繼續進展,當淋巴管腫大引起症狀及有X線改變時,得以診斷,臨床此型較原發性綜合征多見。症狀輕重不一;輕者可無症狀,起病多緩慢,可有結核中毒症狀。嬰幼兒可突起高熱,但一般情況尚好,肺內淋巴結高度腫大時,可發生壓迫症狀,如痙攣性咳嗽、喘鳴、聲嘶、頸靜脈怒張。肺部體檢多無陽性體征,與肺內病變不一致。

113、如何預防乙型腦炎?

答:流行性乙型腦炎是由乙腦病毒所引起的,經蚊子傳播,以腦炎為突出表現的急性傳染病。容易發生於夏秋季節,10歲以內兒童、嬰幼兒易感,發病率最高;本病具有高熱、頭痛、抽搐等神經係統症狀,在高發季節應注意不要漏診。盡管並發症發生較少,但一般較重可導致死亡,或病愈後留下嚴重神經、精神方麵的後遺症;此病無特異性治療藥物,應該是預防為主:①接種乙腦疫苗是適齡兒童首選。②滅蚊、防蚊也是預防的關鍵,尤其是對嬰幼兒要做好防蚊措施。③被毒蚊叮咬後,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患病,隻有感染病毒的毒力強,數量多,並且抵抗力弱的人容易患病,兒童增強體質,也是防病的措施。④多數人通過輕型或隱性感染獲得免疫力,病後免疫力強而持久。

(李月君周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