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八章 兒科(五)(2 / 3)

答:苯丙酮尿症(PKU)是氨基酸代謝障礙性疾病,由於苯丙氨酸代謝途徑中的酶缺陷,導致大量苯丙氨酸等代謝產物蓄積,並從尿液中大量排出。

苯丙酮尿症主要的表現是智力低下,在嬰兒出生時智力是正常的,未經治療者在4~9個月就出現明顯的智能發育落後。苯丙酮尿症的多數表現都是可逆的,隻有所發生的智力低下是很難改進,一般認為隻有在生後早期治療才能預防智力發育障礙。苯丙酮尿症也是一種可以預防和治療的疾病,診斷必須在症狀出現之前作出,否則就失去了預防腦損傷的機會,理想的是在新生兒期確診,至少在嬰兒期作出診斷。

102、苯丙酮尿症主要表現有哪些?

答:智力低下:患兒出生時可正常,生後數月出現嘔吐、易激惹、生長遲緩等現象,未經治療者在4~9個月就出現明顯的智能發育落後,語言發育障礙尤甚。

驚厥:約1/4患兒有癲癇發作,常在生後18個月發作,多見於有嚴重智力低下者。發作類型可為嬰兒痙攣症、運動型大發作或小發作。約80%的患兒有腦電圖異常。癲癇發作可隨年齡的增長逐漸減輕或自動停止,有的變換發作形式。

神經、精神症狀:常見精神行為異常,如興奮不安、多動、攻擊性行為或孤獨樣行為。

色素脫失症:約90%的患兒表現毛發變紅、皮膚發白、虹膜色淺,但不像白化症出生時就存在,一般是出生後至半歲左右逐漸顯著,1歲左右毛發呈黃色或金發,色素缺乏的程度也不像白化症那樣完全。

其他症狀:約1/3患兒皮膚幹燥,易生濕疹,且對一般療法無效,換低苯丙氨酸飲食則能改善。多汗、皮膚劃紋征,患兒有特殊的發黴樣氣味或鼠尿味,這是由於尿和汗液排出苯乙酸之故。

103、什麼是川崎病?

答:又稱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是一種以全身血管炎為主要病理表現的急性發熱性出疹性小兒疾病。病因尚未明確,多與感染有關,可有多種病原體,包括EB病毒;在疾病的急性期,存在免疫失調,T細胞亞群失衡,血清免疫球蛋白升高;80%在5歲以內,好發於6~18個月嬰兒,男孩較多,無季節性,有地方性及流行性,有遺傳傾向。

104、川崎病有哪些表現?

答:川崎病的臨床表現不典型,表現也是逐漸出現的,應該綜合看待,有6條症狀至少滿足5條,但有時不典型隻有2~3條,有冠狀動脈瘤可確診。

持續性發熱:發熱是最早出現的表現,5~11天或更久,多達39℃以上,抗生素治療無效。

皮膚黏膜病變:雙側結膜充血,無分泌物,口唇潮紅,有皸裂或出血,見楊梅舌;手足呈硬性水腫,手掌、足底早期出現潮紅,10天後脫皮,出現於甲床皮膚交界處。

淋巴結腫大:一過性非化膿性淋巴結腫大,以前頸部為主。

皮疹:發熱不久(約1~4天)即出現斑丘疹或多型紅斑樣皮疹,多見於軀幹部,但無皰疹,約一周內消退。

心髒病變:心髒損傷表現為心肌炎、心包炎、心內膜炎、心動過速、心音低鈍,可聞及收縮期雜音。

超聲心動圖:冠狀動脈造影可見冠狀動脈瘤。

105、為什麼川崎病要盡早治療?

答:川崎病最嚴重的並發症是冠狀動脈病變,一般在發病的第3天開始出現,冠狀動脈擴張(多數3~6個月消退),第6天出現冠狀動脈瘤,第4周很少出現新病灶,1~2年消失。由於冠狀動脈瘤是致命的,早期(發病7天前)用丙種球蛋白加阿司匹林治療可降低冠狀動脈瘤的發生率。

106、如何預防兒童傳染病發生?

答:主動免疫:有些傳染病是可以通過接種疫苗,減少傳染病的發病和流行,有時即使生病,病情也會輕些。兒童按程序接種疫苗是很重要的。

被動免疫:有些傳染性疾病有特異性免疫球蛋白,對於免疫功能缺陷、體弱多病的幼兒,在接觸患病的患者後可以使用。

切斷傳染源:根據傳染病的不同傳播途徑,采取不同防疫措施。腸道傳染病作好床邊隔離,吐瀉物消毒,加強飲食衛生及個人衛生,作好水源及糞便管理。呼吸道傳染病,應使室內開窗通風,空氣流通,空氣消毒,個人戴口罩。蟲媒傳染病,應有防蟲設備,並采用藥物殺蟲、防蟲、驅蟲。

107、猩紅熱的表現特點有哪些?

答:一般接觸患者後,有2~5天潛伏期。發病早期大多驟起畏寒、發熱,孩子常自述咽痛,檢查發現咽部紅腫,扁桃體上可見點狀或片狀分泌物。舌頭表麵光滑呈肉紅色,乳頭仍突起,像楊梅樣,稱為“楊梅舌”。疾病發生時,頜下及頸部淋巴結可腫大,有壓痛,一般為非化膿性。

猩紅熱的皮疹是最重要的表現。多數起病第1~2天開始出疹。典型的皮疹表現為全身皮膚充血發紅,上麵有散布的針尖大小,密集而均勻的點狀充血性紅疹,有時表現為“雞皮樣”丘疹,疹子與疹子之間看不清有正常皮膚,以手輕壓片刻,皮疹全部消退,出現的是白色手印,當手離開後,手壓印很快消失,皮疹也就複現。在孩子的皮膚皺褶處,如腋窩、肘窩、腹股溝部位的皮疹最多,密集呈線狀,常稱為“帕氏線”。當皮疹彌漫性分布全身時,唯獨口周沒有皮疹,顯得很蒼白,稱為“口周蒼白圈”。

皮疹一般是從耳後、頸底及上胸部開始,1日內可蔓延到胸部、背部、上肢,最後到下肢。皮疹一般在2天內達到高峰,4天可完全消失。重症者可持續5~7天甚至更久。當體溫消退,中毒症狀消失,皮疹也自然隱退。皮疹消退也是按出疹順序逐漸消退,皮疹消退後,麵部、軀幹細小脫屑,手掌、足趾可以出現大片狀脫屑。

並發症:猩紅熱治療不及時,可以出現全身性化膿性並發症,如中耳炎、乳突炎、鼻竇炎、頸部軟組織炎、蜂窩織炎、肺炎等。猩紅熱治療不徹底,容易引起變態反應性疾病,急性腎炎、風濕熱。這種變態反應多發生在2周後。

108、水痘的皮疹有什麼特點?

答:水痘是一個傳染病,不僅可以通過呼吸道傳染,也可以通過皮膚接觸傳染,常在冬春季發病,容易在幼兒園、小學校流行。

典型水痘:皮疹為痘狀皮疹,有典型的從斑疹→丘疹→水泡→開始結痂的轉變過程。由於水痘的皮疹是成批出現,當第一批皮疹尚未消失,又出現了第二批皮疹,甚至還有第三批。所以,在出疹期間,在孩子的身體上,可以同時存在著斑疹、丘疹、皰疹和結痂4種不同的皮疹。直到不再出現新的皮疹,全身隻有結痂的皮疹,才表明疾病恢複了。皮疹呈向心性分布,開始出現在軀幹,逐漸延及頭部和麵部,最後達四肢,以軀幹為多,麵部及四肢較少。口腔、外陰、眼結合膜等處黏膜可發生淺表皰疹,容易破潰形成淺表性潰瘍,有疼痛感。如無繼發感染,1~2周後痂皮可以脫落,一般不留瘢痕。繼發感染可呈膿性,結痂時間延長,並可留有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