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中有些“有名氣”的人兼課。一般說,教學水平也不一定很高。北洋的畢業生所以能有些真才實學,恐怕和這種嚴格要求是有關係的。北洋的同學,平時很少到校外去活動,頂多偶爾到東北城角大胡同等處轉轉;大部分同學也就是晚飯後到校旁的桃花堤上走走,一聽到上課的鍾聲(7點鍾),便急急忙忙趕回去,不敢稍加停留。在北洋上學,頭一年降班的相當多。正因為要求嚴格,所以基本學科的基礎打得比較牢固,這一點給張含英的印象很深刻。
北洋當時與別的學校不同,它接受了美國教育的影響。由於教員很多是美國人,所以不是間接影響,而是直接影響,把美國大學教育的一套搬了過來;不但在課堂上講授的是美國教材,課外還介紹了不少歐、美科技發展的情況,使學生的思想開闊,擴展了知識麵。
優美、恬靜的學習環境
張含英在北洋大學讀書的時間不長,但對它卻有著深厚的感情。他說,回憶60年前的往事,恍如昨日。北洋大學是正式的名稱,天津市民習慣叫它“西沽大學堂”。西沽桃花堤,風景宜人,是天津八景之一。沿著曲折的北運河堤岸,春日的桃紅柳綠,吸引了多少遊人。校門巍峨的鍾樓和那金光閃閃的幾個大字,每次看到都使他停足注目不已。
走進校門,路兩旁高聳成行的白楊樹,嘩嘩作響,使人心情愉悅;悠揚的鍾聲,引導著師生的學習和工作。張含英回憶說,這種優美、恬靜的學習環境,他在國外也很少見過。在這裏,度過了他一生中最值得紀念的青年時期。
北洋大學創辦以前,在我國還沒有一所本土大學;嗣經盛宣懷奏請,清政府批準,在1895年10月2日創立北洋大學。這所大學的創立,為我國高等教育史寫下了其第一章。所以,此一大學的創立,不僅是此一大學值得紀念的事,也是我國高等教育創始的紀念。
北洋大學創校之初,首設立法律、土木、礦冶、機械學門,嗣曾一度增師範學門及語文班,未幾均停。後於民國九年(1920),與北大法、工兩科相互交換;北洋法科始行停辦,自此乃變更為純工科大學。
北洋大學位於天津北郊的西沽,距離天津鬧區雖不算遠,也有7-8裏的路程。因為沒有公共汽車可乘,過去到那裏去的人,除了自己乘坐汽車外,多半是乘坐天津衛人稱為“膠皮”的人力車。
出天津鬧區,向北郊行,在經過鄉村中一個市區附近名叫小王莊的鬧區村莊後,就逐漸步入了一條名叫“大學道”的寬敞公路。凡是到這裏的人,都會很自然地想著,前麵不遠,將會到達一所我國的大學。走上這段大學道不久,首先通過一座“明德橋”;再前行,當繞過一個彎後,遙遙地看到在密茂叢林中點綴著巍峨的各種房舍,就意味著這將是大學道終點上的高等學府了。
在將到學校門口的時候,還要越過橫跨北運河上一座木造排架的“新民橋”。過了橋轉彎就到了莊嚴的“至善門”。進門就是當時在天津的我國唯一工科學府——北洋大學。
從上述這一連串的安排,很可以想到這個學校裏的作風。《大學·章句》的解釋(“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至於至善”),雖不是這個學校遵奉的圭臬,而大學章句的精神,確是她所一直都在追求的目標。
這個學校位於天津附近的郊區,雖沒有像國內其它有名學府橋舍的氣魄、房屋的闊綽;然而在純自然的環境中,有著整齊的房舍,也可看出這裏環境的樸實無華。從北洋校歌“花堤藹藹,北運濤濤”的前兩句歌辭中,就可以想到這裏織繪著多麼自然的一幅圖畫。天津近郊,每年陽春,桃花盛開、遊人如織的西沽桃堤,北運河上經常映出夕陽孤舟的帆影,間或奏著泛舟蕩槳、具有韻律的舟子高歌,以及許多高聳入雲的密茂鬆林。你將可以想象,這對於一個倦讀的學子,是具有著怎樣的誘惑!更使在久別後的遊人,會產生怎樣的回味!
趙天麟校長:“實事求是”的提出者
1912年4月,根據國民政府教育部令,北洋大學堂改名為北洋大學校,1913年又改名為國立北洋大學。次年,趙天麟被任命校長。趙天麟(1886—1938),字君達,天津市人。他是北洋大學堂第一批派往美國的留學生,1909年在美國哈佛大學取得法律博士學位,並被授予哈佛大學金鑰匙一枚。回國後,趙天麟初任天津耀華中學校長。
他回到北洋大學後,總結了“北洋”近20年的辦學經驗,概括出“實事求是”四字,遂為“校訓”,承襲至今。秉此精神,趙校長將學生自行購買教科書改為“貸書製”,學生的教科書和繪圖儀器等可向學校借用。用完後若個人願留下,可交半費;否則由學校收回,交下一屆學生借用。此法深受學生們歡迎。
北洋大學曆來課程繁重,影響了體育鍛煉的時間。趙校長還倡導體育鍛煉,增強學生體質。規定每一學生按其自身的身體健康情況,自選一種以上運動項目進行鍛煉;然後由體育教員檢查體格變化進展情況,至達到一定的標準。並在體育設施方麵也進行了充實。由此,北洋體育運動之風興起。
此外,他還重視實踐環節,組織建設一批實驗室——礦物實驗室、岩石實驗室、試金實習室、冶金實驗室、金圖實驗室、定性定量及工業分析實驗室、選礦實習室,礦山模型室、化學實驗室、物理實驗室、天平室、製圖室、水利機室、測量儀器室、機械實習室、工科實驗室及機械工廠等,還有各種陳列室——自然地質標本陳列室、礦物及岩石標本陳列室、經濟地質標本陳列室等。設備之齊全,當時名列全國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