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著名專家學者(17)(1 / 3)

【名家小傳】

王鍾翰(1913—2007),湖南省東安縣人。中國現當代著名清史、滿族史專家。

1934年畢業於長沙雅禮中學,考入北平燕京大學曆史係,師從著名曆史學家洪煨蓮、鄧之誠、顧頡剛等,從此開始漫長的曆史研究之路。深受洪煨蓮提出的“把漢學中心搶回到北京來”這一口號的熏染和影響,開始自覺思索自己的人生道路和學術方向,努力將它與國家、民族的命運聯係起來;並決心專攻清史,研究東北地區曆史,以恢複曆史真相,粉碎某些別有用心的日本學者假借曆史掠奪中國領土、分裂中國的陰謀。其本科畢業論文《清三通之研究》及研究生論文《清代則例及其與政法關係之研究》,就是出於愛國義憤和弘揚民族學術文化為己任而撰寫的。1938年、1940年分別獲得燕京大學曆史係學士和碩士。

王鍾翰畢業後留校任教。1943年在成都燕大曆史係任講師。1946年赴美國哈佛大學進修2年。回國後在燕京大學曆史係任副教授,兼任哈佛-燕京學社引得編纂處代副主任。1952年調至中央民族學院(今中央民族大學)任教,1956年起在該校曆史係及民族史研究所擔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曆史係名譽主任、滿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社科院民研所兼職研究員至終。

王鍾翰長期從事曆史學與清史、滿族史的教學科研工作。主要論著有《辨紀曉嵐手書簡明目錄》、《清世宗奪嫡考實》、《胤禛西征紀實》、《滿族在努爾哈齊時代的社會經濟形態》、《皇太極時代滿族向封建製的過渡》,以及論文集《清史雜考》、《清史新考》、《清史續考》、《清史餘考》等。參與點校《清史稿》,獨立點校《清史列傳》,並對《滿族簡史》進行定稿通纂工作,主編《中國民族史》、《四庫禁毀書叢刊》等書。《滿族簡史》、《清史新考》獲國家級著作優秀獎、日本滿州學協會個人著作成果優秀獎,《中國民族史》獲1995年中國圖書獎。1991年獲國務院頒發的特別貢獻證書,1996年獲北京市第四屆人文社會科學成就獎,1997年獲中國人民大學吳玉章獎金曆史學一等獎,同年獲上海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1999年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優秀成果一等獎,2007年獲國家民委突出貢獻專家獎。

楊誌玖在北京大學及其文科所:回回後裔,鍾情元史

上世紀30年代,楊誌玖在北京大學及其文科研究院史語所學習期間,深受當時占主導地位的考據學派的影響,他既注意繼承清代的乾嘉考據學,又盡量吸收西方近代的史學方法。在半個多世紀的研究生涯中,楊誌玖形成了值得稱道的治學方法和學風。

考中北大和清華

楊誌玖出生於山東省長山縣周村(今淄博市周村區)的一個回族家庭。楊誌玖三四歲時父親去世,母親和比他大11歲的哥哥勉強維持著家庭的生計,生活每況愈下。楊誌玖的青少年時期,便是在貧困和負債的光景下度過的。

7歲的時候,楊誌玖進入一個半私塾半學堂的清真小學讀書。由於他記憶力好,學習專心,成績優異,很得老師的嘉許和鄰裏的誇獎。因此,楊家雖然窮,也願意供他上學念書。而楊誌玖也最愛念書。那時節,謀生很難,楊誌玖的哥哥時常失業,楊誌玖自己更是找不到出路,幫不了家裏的忙,想想也隻有讀書一途能找條出路。但後來居然念到大學、研究生,還成了教授——這是他當初做夢也想不到的。

初中畢業後,楊誌玖得到在家鄉小學教書的工作。恰巧此時,有幾位同學要上濟南去考高中。家裏人同意楊誌玖陪他們一塊去試試。但是沒想到,同去投考的十幾個人,隻楊誌玖一人考取了。這樣,楊家隻好讓他再念3年。這時楊家生活更艱窘,負債更多了。好在當時縣教育局對考取高中的學生有“貸金”,即補助費或助學金,每年60元,家中隻要再補貼一二十元就夠用了。

1934年夏天,楊誌玖高中畢業。他決心找工作幫助家裏。雖然家人也盼他能掙錢來養家還債,然而命運卻使他走上了另一條路。

高中畢業時,山東省教育廳舉行全省高中畢業會考。教育廳對會考前10名發給獎金。楊誌玖考取了第3名,應領獎金80元;同時大陸銀行也頒發了獎金,大約與前數目差不多。

楊誌玖從家鄉周村到濟南領取獎金時,他的同班好友陸衡文要到北平考大學,邀他同行。楊誌玖因領到獎學金,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情,貿然與陸衡文一同到了北平。沒想到,他竟一舉考中了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後來回憶起這段經曆時,他感慨地說:“青年人的想法太單純、太欠考慮了。我沒和家庭商量,沒有盡到贍養家庭的責任,使我的母親多受了幾年折磨,實在不應該,於心有愧。”

回人當鍾情元史

1934年來到北平後,楊誌玖考取了北大和清華,但他最終選擇了北大。他當初本來希望能進入英文係,由於北大教務處管分數的人把他英文的入學分數看錯了,所以不能進英文係,隻好改入史學係。不久,當文學院長胡適召集新生談話並宣布入學分數時,楊誌玖的總成績是第二名,英文分數70分以上,完全可以入英文係。當時他完全可以向胡適先生提出轉係,但一來楊誌玖怕說話,尤其是和胡適這樣的大人物;二來事先楊誌玖的英文老師張友鬆先生曾對他說,學英文太空,不如學曆史,所以也就沒再提出轉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