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著名專家學者(16)(1 / 3)

王鍾翰在燕大求學期間是個窮學生,當時北大的學生大多是穿著藍布大褂的樸素學生,而燕大裏卻有很多富家子弟,非常闊氣。曾經有個從上海考來的女學生,到燕大報到時竟帶來兩隻大皮箱。大家以為箱子裏可能裝了許多書,或者是衣服之類。結果後來聽說,這兩個大皮箱裏裝的竟然都是皮鞋!這個女生就是當時國民黨政府外交部長之女。那時有個男同學追求她,每星期都請她到校園裏的“常三飯鋪”吃飯。飯鋪老板允許該生賒賬,這個男同學欠了許多錢,臨畢業前就想偷偷逃掉。一次,他假裝在洗澡房裏洗澡,想趁機從窗戶跳出逃走。結果沒想到常三就蹲在窗戶外麵,把他逮了個正著。

從1934年到1937年的幾年時間,王鍾翰主要靠雅禮中學的獎學金和在燕大的勤工助學所得來維持學費和生活費。燕大裏也有像他一樣的窮學生,因為誌趣不同,平時絕不與富家子弟混在一起。

王鍾翰一生身體都非常健康,這主要得益於對體育的熱愛,而這種愛好正是在童年生活中逐漸養成的。

王鍾翰說:“我出生在湖南省東安縣一個農耕家庭,是兄弟姐妹9人中最淘氣的‘小尾巴’,大家都叫我‘滿老九’。小時候經常跟著長我六七歲的放牛娃外出,沐浴烈日寒雨,承受了至少五六年大自然的磨煉,使我從小練就了能吃苦耐勞的好身體,直至70歲,我從未進過醫院看病。”

進入燕大以後,天性好動的王鍾翰有了更好的運動環境。在未名湖畔,天天都能看到青年王鍾翰晨跑的身影。夏天,他還會到頤和園的昆明湖裏去遊泳,一口氣可以從排雲殿到龍王廟打四五個來回。如此好的身體素質,讓同學們以為發現了一個運動健將,於是慫恿他參加學校運動會。由於沒有得到過正規訓練,他對起跑、衝刺以及各種標準泳姿掌握得並不好,競技成績當然沒有預期的理想。

“讓大家失望啦,”談及這些,王鍾翰的口氣裏多少有些遺憾;可很快,他話鋒一轉,“侯仁之是我的師哥,當時在學校裏,他跑步很厲害,曾經獲得過全北京市的第一名。可是現在,”王老流露出一絲與年齡不相稱的調皮神情,“他和我一樣,隻能一步一步挪啦。”

崇敬的幾位師長

在燕大求學期間,王鍾翰有幸遇見了對他一生學術研究產生重大影響的幾位先生。剛進入燕大時,係裏師生加起來才二三十人,雖是小係,卻頗有名氣。因為這裏有洪煨蓮、鄧之誠、顧頡剛等教授,都是學術界公認的著名學者。

洪煨蓮先生屬於另一派學者。據王鍾翰回憶:煨蓮師譜名正繼,又名業,煨蓮乃留美時自取之名。其祖籍福建閩侯,為當地望族,其父長期宦遊在外,曾任知縣。煨蓮師幼承庭訓,熟讀經史;繼而留學美國,入哥倫比亞大學曆史係,曆時5載,獲碩士學位。回國後,長期擔任燕大教務長兼曆史係主任,唯以中國史學之發揚光大並走向世界為平生所願。其具體作法是:首先要建立曆史學科的學科規範,並推進科學研究方法之形成;其二是用現代方法編纂引得即索引,形成大型係列工具書,以便將中國浩如煙海的史籍重新分類排列,以資利用;其三是要發現和培養一批掌握現代史學方法的新型史學家。

眾所周知,曆史學在中國有著悠久的傳統和獨特的研究方式,是國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傳統的中國史學,在理論框架、學科規範、研究法則等諸多方麵顯得模糊不清,隨意性、主觀性有餘,嚴肅性、客觀性不足。雖然像清朝乾嘉學派的考據方法帶有一定的科學成分,但也隻是在微觀角度上於不自覺之中與現代科學研究方式有類似之處而已。從廣義上講,將中國傳統史學定義為史料學亦不為過。

洪先生於此狀況深引為痛,決心予以更張。煨蓮師在攻讀研究生時,即接受過嚴格的西方式學術訓練。他推崇洛克維爾教授所提倡的史學研究法,並將其歸納為5個“w”的方法。簡要言之,史學研究無非是搞清曆史的人物、時間、地點、原因和過程等5大要素,即Who、When、Where、Why、How,亦可稱為“五w”研究法。研究任何曆史問題,皆須沿上述5條線索去追查,從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寥寥數語,便揭開了傳統史學的神秘麵紗,變歧途亡羊為曲徑通幽。

接下來便是成立引得編纂處,籌措專項經費,延聘專門人才;針對中國傳統檢字法繁瑣、互歧的現狀,於1930年創立“中國字庋擷法”,並先後編輯、出版經、史、子、集各種引得64種、81巨冊。在此過程中,編纂處形成了較為規範的編纂程序,即選書、選本、鉤標、抄片、校片、標號、稿本、格式、校印、撰序。因程序嚴密,故而使得如此繁雜的工作忙而不亂,井井有條。

最後便是發現並培養一批新型史學人才,並結合他們的特長和興趣,為之確定研究方向。如安排鄭德坤研究考古,齊思和研究春秋戰國,瞿同祖研究漢代,周一良研究魏晉,王伊同研究南北朝,杜洽研究唐代,馮家升研究遼代,聶崇歧研究宋代,翁獨健研究元代,田農(繼宗)研究明代,房兆楹、王鍾翰研究清代。其強大的弟子陣容,覆蓋了中國古史的全部斷代,大有將百代汗青盡收囊中的氣勢,一支現代史學編隊就此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