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對華僑城成功之道的總結(2)(2 / 3)

創想能力是為了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通過發揮創造性和創新精神,不斷在產品、服務中添加文化要素,營造高品質生活氛圍的能力。

華僑城最初選擇在中國做主題公園,就是一種大膽的創想。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中國,尚沒有較為成熟的主題公園形式,華僑城在吸收國外主題公園先進理念的同時,創造性地融入中國傳統文化,進行深度主題文化包裝,先後創建了錦繡中華、中國民俗村、世界之窗、歡樂穀等主題公園,在國內旅遊細分市場一枝獨秀,為國內遊客帶來了全新的旅遊體驗。

正是強大的創想能力,支撐華僑城主題公園在運營過程中仍能充滿旺盛生命力。為了保持旅遊產品的不斷更新,華僑城發揮集體智慧,一方麵引進新的遊樂設備,一方麵創造出文化演藝形式,先後推出了《創世紀》《千古風流》《龍風舞中華》《東方霓裳》《歡樂無極》《金麵王朝》《天禪》等大型旅遊文化演出節目。

在地產、酒店業務板塊中,華僑城集團更是表現出獨特的創想能力,將文化要素完美地融入地產、酒店項目,為人們提供高文化品位的住宅環境,提升了利潤空間。例如意大利小鎮波托菲諾,意大利風情的威尼斯酒店,瑞士風情的因特拉根酒店,西班牙風情的華僑城洲際大酒店等,通過地道而濃鬱的歐洲風情,把中國人眼裏的優質生活“創想”而“製造”了出來。

除此之外,華僑城還建造了華夏藝術中心、何香凝美術館、OCT-LOFT創意文化園等高規格的藝術場館,為居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高雅藝術體驗。

不斷創想、為人們創造高品質生活追求成為華僑城集團區別於其他企業的顯著特點。創想能力成為支撐華僑城在行業競爭中獨樹一幟,提供文化附加值高的差異化產品的重要因素。

(二)規劃能力

“規劃就是財富,環境就是優勢,結構就是效益”是1994年8月24日發表於《深圳商報》頭版頭條文章《華僑城發展觀》中的三個著名論斷。可以說,超前的科學規劃是華僑城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立業之初,華僑城就在城區建設上表現出強大的規劃能力。在別人都在打十字方格道路網、挖山填海、賣地的時候,華僑城堅持先規劃,後建設,做好了一個長期的遠景規劃。規劃的基本原則有兩個:一是保護原有的自然資源,使人工環境和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創建有特色、有潛力的都市環境;二是保證規劃的完整性、綜合性和連續性,並使規劃有彈性,易於分期發展建設。20多年來,華僑城堅持把科學合理的規劃理念貫穿於城區規劃設計、開發建設和城區綜合管理的整個過程,有力保證了規劃的實施,整個城區的建設呈現出良性的發展態勢。華僑城規劃的起點、理念、遠見等,都得到了專家和業界的公認。

在業務進一步發展過程中,華僑城集團逐漸形成了“旅遊加地產”的商業模式,這種模式的關鍵就是“規劃,成片綜合開發”。通過規劃,將旅遊資源和地產資源的優勢相互結合,形成良性互動效應。這種思想不拘泥於具體項目和細節,而是放在一個城區、城市以及時代的背景下的思維方式。正是因為規劃上的超前意識和成片綜合開發的大思路,才使得今天的華僑城成為21世紀中國最適宜居住的、和諧發展的大社區。自然生態和社會生態的和諧共榮,保證了華僑城的可持續發展。

華僑城的規劃能力還體現在業務戰略布局中。北京歡樂穀是華僑城集團第一個區外項目,標誌著華僑城開始邁向跨區域發展的公司。之所以選擇北京,是出於集團整體戰略規劃考慮的。要將歡樂穀打造成中國主題公園連鎖品牌,北京是必爭之地。首先,北京是全國文化中心,在北京做好歡樂穀有利於向其他城市擴展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其次,北京是全國政治中心,在北京站穩腳跟有利於近水樓台獲得政府的支持。再次,北京歡樂穀在經營過程中需要處理的問題最多,環境最複雜,在北京的運營經驗可以為其他城市業務開展提供豐富的經驗。最後,北京項目起到了鍛煉隊伍的作用,為華僑城集團關鍵崗位人才培養提供了實踐基地。

華僑城的城區規劃能力,由著眼大局的戰略觀作支撐,摒棄了急功近利的錯誤態度,將經濟開發與環境保護融為一體,使華僑城真正能夠為人們提供高品質的生活享受。準確的戰略規劃,使華僑城在全國戰略布點布局中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向著“東西南北,歡樂中國”的目標穩步邁進。超前整體規劃、成片綜合開發能力和戰略規劃能力是華僑城的優勢,也是華僑城在實踐中形成的難以仿效和複製的核心競爭力,其支持了華僑城商業模式的發展。

(三)整合能力

華僑城集團的整合能力表現為經營業務的整合以及內外部資源的整合。

20世紀90年代初期,華僑城集團曾一度下屬110多家企業,涵蓋30多個行業,多數企業占用資源較多,利潤卻不高。經過認真調研,從1994年開始,華僑城克服種種困難和阻力,果斷地通過多種形式剝離副業,突出主業,整合公司優勢業務,逐步確定了電子、旅遊和房地產三項主營業務,從而發展到今天的三大主業和五大子集團。這次決定對華僑城的發展是基礎性的。沒有這次經營業務上的整合,華僑城集團就無法集中優勢資源,大力發展核心業務,那些利潤較低的行業甚至會給集團公司帶來價值毀損。這次大刀闊斧的整合,使得華僑城能夠集中力量將幾大主業做成精品,做到行業領頭羊。

旅遊和地產兩大核心業務在各自領域進行專業化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優質基因。華僑城集團著眼於市場需求的變化,將旅遊和地產兩大業務進行整合,創造了“旅遊加地產”的商業模式。兩大業務組合聯動,使華僑城產生出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地產業務來說,文化旅遊主題是其區別於其他地產品牌的主要元素,也是其進行產品創新的核心。從旅遊業務的角度來看,他們創新性地采用構築產業鏈條、實現關聯協同的方式,充分發揮了主題公園的“旅遊乘數效應”,將房地產融入華僑城的主題公園產業鏈,實現了從旅遊主導產業到房地產業等關聯產業的延伸和發展,為旅遊業務提供了可靠的資金保障。通過整合兩大業務的各種優質資源,華僑城走出了一條頗具特色的發展之路。

在整合內外部資源上,華僑城集團充分利用自身的企業性質優勢,借助僑辦和國資委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獲得企業發展的良好的投資環境。華僑城在全國東西南北重點區域的戰略布點布局,旅遊、房地產項目的長期投資、持續發展,都獲得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另外,華僑城還推進麵向外部的優勢整合,這種整合既要考慮企業本身,還要通過建立企業聯盟或合作夥伴關係,來挖掘華僑城能力要素的潛力。建立新的實體,形成華僑城集團核心能力。華控公司在強本固基的基礎上,係統研究景區管理品牌輸出體係。房地產公司與招商地產等優勢品牌的聯合,探索新的投資和商業發展模式。康佳集團在現有家電、手機產品的基礎上,及時把握參與國家3C(家電、通信、計算機)一體化標準製定的機遇,與戰略夥伴合作,積極開發3C一體化的數字消費產品,拓展康佳發展的觸角和勢力範圍。華僑城與暨南大學深圳旅遊學院合辦“華僑城旅遊講習所”,邁出了校企聯合辦學的第一步,成為培養華僑城旅遊創新型人才的“夢工場”。

華僑城集團整合業務及資源的能力,使得企業能夠大力挖掘內在的核心優勢,同時充分利用外部的各種積極因素,為企業的快速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是企業蓬勃發展、不斷創新的重要核心能力。華僑城集團本著開放的心態、積極的學習態度,著力打造學習型組織,在公司內部營造出學習的良好氛圍。

華僑城涉足的主題公園行業,在國內尚沒有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鑒,於是公司每年投入大量經費組織經營班子和企業員工到國外學習大型主題公園的運營經驗,將好的、成功的、可移植的管理方法借鑒進來,用於提升華僑城幾大主題公園的運營水平。華僑城不僅僅是簡單地學習和模仿,還在學習的基礎上有所創新,讓提供的服務更適合中國遊客的特點。

企業內部建立了良好的學習機製,為廣大員工提供全麵的培訓機製,成立了“華僑城旅遊講習所”等培訓機構。此外,華僑城還一直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集團旗下各企業都發起共讀一本書的活動。讀書月期間,公司上下千人共讀一本書,並圍繞著推薦書目展開形式多樣的讀書分享活動。每年華僑城員工都在讀書活動中體驗到讀書帶來的進步。

學習能力支撐企業不斷前進,前提是必須有勇於學習、善於學習的開放的心態。華僑城在這方麵為國內企業做出了表率,曾多次聘請國內外知名谘詢公司利用先進的管理方法和工具對企業運營的方方麵麵進行診斷谘詢,提出改進管理的方案。在一次次與外部專家顧問合作的項目中,華僑城實現了知識從外部至內部的轉移,從而提升了自身的管理水平,並不斷創新,在專業技術領域積累知識,使企業一直走在行業的前端,從競爭中脫穎而出。

華僑城的組合協同型模式涵蓋兩個產業:旅遊和地產。而現階段形成的核心能力體係貫穿於兩個產業的發展,既在房地產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又在旅遊業中扮演關鍵角色,而且無論從縱向還是橫向看,核心能力在企業的各個層麵、各個環節均有滲透和體現。由此,不同的產業之間就有了共同的基礎,通過核心能力的聯結和貫通,兩個非相關多元化的產業有機結合起來,成為一個整體的部分,並在此基礎上組合協同發展,創造更優的整體效應和企業價值。

華僑城的這種核心競爭力是企業在長期發展中逐漸形成並有意識培育而成的,它通過由下而上的總結提煉,統領企業的各項業務和主要職能,從而使企業各個非相關多元化產業能夠統一成一個整體,發揮“1+1>2”的整體效應,是其他企業難以模仿的能力。

五、組合協同多元化商業模式對公司管理提出的要求

企業的核心能力是以企業的管理體係為支撐的,因此在華僑城核心能力的形成過程中,也要求有相應的組織資源和管理要素與之相適應。

(一)以提升中國人的生活品質為使命的創想文化

華僑城是一個經營與文化、旅遊相關產業的企業,這樣的企業與人民生活的品質有直接的關係,因此華僑城將企業的使命確定為以創想文化提升中國人的生活品質,使那些有經濟能力的國民享受到高品質的生活,使那些還不具備經濟能力的國民看到一種高品質的生活。提升中國人的生活品質是華僑城創想文化的核心目的,並由此成為全體華僑城人的共同追求,引領了華僑城的戰略發展方向。華僑城的早期開發規劃、中期戰略調整、遠期發展目標,以及日常經營管理決策無一不體現著創想文化的鮮明導向。比如,華僑城在構建城區整體規劃、環境時,在選擇商業模式時,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及品牌定位時,在提供旅遊、地產、酒店產品時,在投資文化產業時,這些戰略選擇無一不是在創想文化的指導與約束下進行的。華僑城的成功,源自追求中國人新生活的創想與實踐,在發展曆程中,華僑城與時俱進,不斷創想中國人的優質生活,形成一係列脈絡清晰的可持續發展觀念,與之同時形成獨具特色的創想能力。華僑城是最具創想能力的,從立業之初就提出了“不是在城市中建花園,而是要在花園中建城市”,以科學規劃為前提,以文化為主線,以不懈的創想為手段,通過旅遊加地產的開發與運作模式,構建成一個充滿活力和包容性的現代化城市城區,循序漸進地引導出一種別具一格的高品質生活方式。綜觀華僑城20餘年的發展成就,無一不是在創想文化的指導之下獲取的。創想文化已成為華僑城立業的代名詞,成為提升華僑城創想能力的源泉。

(二)尋求關聯效應的戰略發展思維

華僑城眼中的戰略,不是簡單的業務發展模式,而是從企業資源出發,尋求資源之間的關聯,以創造更高的價值。傳統上,國內做主題公園的公司隻做主題公園,基本沒有涉足地產業,更談不上在地產領域建立獨特的品牌優勢;國內做地產業的企業,則沒有一家具有開發和管理主題公園的實力。華僑城在發展中敏銳地發現了這兩個產業之間的關聯,並通過發展戰略的係統規劃,找到了一條把主題公園和房地產兩項業務有機結合的現實道路。結果,華僑城將旅遊業務和地產業務整合在一起,各自發揮優勢,互補不足,真正實現了“1+1>2”的整合效應。

華僑城的實踐說明,企業可以在進入的多個相互關聯的業務之間謀求動態協同效應,可以借助產業之間的優勢互補、互相促進來謀求持續市場優勢地位。無獨有偶,中鋼集團提出的“為鋼鐵行業和鋼鐵企業提供綜合配套、係統集成式的生產性服務”,神華集團提出的“煤、路、港、電”四位一體等,都具有產業聯動商業模式的特點。國際上,微軟公司在推出IE瀏覽器過程中與視窗操作係統捆綁銷售、戴爾的直銷、聯想的關係型營銷與交易型營銷相結合,都有力地驗證了尋找關聯效應的戰略思維對企業發展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