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幾個方麵造就了華僑城獨特的差異化營銷體係,為華僑城營銷活動的成功和整個華僑城的發展已經發揮並將進一步發揮其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不斷創新的市場開拓策略

華僑城在其發展壯大的過程中通過不斷創新的溝通策略和優勢互補的組合聯動策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競爭力,不斷開拓市場。這是華僑城差異化戰略取得成功的保障和關鍵。

(一)不斷創新的溝通策略

溝通策略是服務營銷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公共宣傳和開拓市場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華僑城在鞏固廣告等傳統溝通渠道基礎之上積極創新,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溝通策略。

1.內部媒體建設

內部媒體主要是指企業內部所發行的報紙雜誌。華僑城經曆了20幾年的發展和變革,已經形成了一套獨特的企業文化和價值觀,這種企業文化、價值觀通過其內部媒體在企業內部和社會上得到了有效傳播。

華僑城結合經營管理所麵臨的社會環境和自身的建設發展,編輯了屬於華僑城自己的雜誌,集中體現近期華僑城的改革和發展,體現華僑城的文化建設和精神狀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報紙雜誌不僅限於集團內部發放,還會在全國範圍內進行投放。當然,投放的目標群體也是經過認真的研究和準確定位的,所接受的人群大多數是集團業務的潛在顧客,還有很多常有業務聯係並存在擴大合作可能的目標群體。這種投放的命中率一般很高,通過雜誌了解了華僑城集團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狀況,對華僑城企業文化與價值觀形成認同和共鳴的客戶群,大多會消費華僑城的相關產品,為華僑城打開更為廣泛的銷售市場。

除了內部宣傳和擴大市場外,華僑城內部媒體的建設還肩負一項重大的任務,那就是企業品牌的塑造和形象的宣傳。以2008年6月總第12期華僑城內部雜誌為例,具有鮮明個性和創意的封麵上,表現出了華僑城對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熱切關注,文章用大篇幅的鼓舞人心、充滿激情的言語和文字,表現出華僑城作為一家民族企業對國家災難的深度關切,同時,其中不乏對華僑城集團所采取的行動和所秉持的價值觀、社會責任觀的宣傳和體現。這樣,一方麵,借助對全國性事件的關注和報道體現了華僑城的社會責任感和公益道德心;另一方麵,在現有顧客和潛在消費群體的心中留下了鮮明而良好的印象,有利於無形資產的累積和品牌建設,更可以在今後的一段時間裏帶來利潤的增長。

顯然,與傳統的外部媒體相比,利用內部媒體進行溝通,具有成本低、定位精準、送達率高等優勢。華僑城把內部媒體與外部媒體相結合,取得了良好的溝通效果,為不斷提升華僑城知名度和美譽度,以及不斷開拓市場和提高市場占有率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

2.與強勢媒體合作

與強勢媒體的合作是任何一個追求快速發展或已相對成熟的企業必用的營銷手段,華僑城也不例外。作為一個有實力的、高端的、高品質的服務產品供應集團,華僑城自然而然地選擇了央視等強勢的外部媒體。在與央視等媒體的合作中,華僑城突破了以做廣告為主的傳統方式,而是強調強強聯手、互贏互利。通過合作,央視等媒體豐富了其節目內涵,華僑城則提升了知名度和擴展了市場。

以與央視的合作為例,華僑城與央視的合作項目眾多,最近的有2007年央視二套播出的春節歌舞晚會《春天的交響詩——2007年中央電視台春節歌舞晚會》。這次晚會是央視與深圳東部華僑城聯手製作的,晚會的錄製全部都在華僑城大劇院完成,充分展現了華僑城大劇院的各種先進音響、燈光等效果。之後,這台強強聯手的晚會更是榮獲“中國廣播影視大獎·廣播電視節目獎”暨第二十屆電視文藝“星光獎”優秀歌舞節目獎。一時間,華僑城贏得了廣泛的關注,尤其是讓深圳市民感到驕傲與自豪。此後,2008年,中央電視台雙語晚會又聯手華僑城,在北京歡樂穀華僑城大劇院舉行。晚會總導演郭霽紅坦言,選擇華僑城大劇院是因為其特有的“洪水高科技設備”,能讓數百噸水在舞台上噴瀉而出。這足夠證明,華僑城集團與央視合作是個互利共贏的舉措,華僑城憑借其高品質、精品和高端路線,再一次贏得了廣泛的關注和讚譽。

3.媒體創新

除了集團內部媒體和利用強勢媒體做企業營銷之外,華僑城還在積極探索如何利用多種傳媒,以創想開發新的傳媒渠道。例如,華僑城通過多年文化產業建設所打造的文藝功底,積極進入影視傳媒業務,不甘於僅僅利用強勢傳媒,還於2001年創建了深圳華僑城國際傳媒有限公司,開始投資於影視文化,以帶動媒體傳播、商業文化運作、演藝活動策劃、廣告推介等一係列媒體產業鏈條。通過資金和資源投入,自主開創營銷宣傳的全新平台。目前,華僑城國際傳媒有限公司已投拍了《絕對權力》《搭錯車》《七劍下天山》等引起社會強烈反響的影視劇,並被評為“中國2005最值得關注的20家影視娛樂傳媒機構”,這標誌著華僑城開始進軍新文化領域,運用自己的力量,通過宣傳經營,使企業不斷壯大。

(二)獨具特色的組合聯動策略

組合聯動是華僑城穩步發展的關鍵,也是華僑城經營發展過程中最主要的創新點。組合聯動不僅是華僑城的發展模式,其思想體現在營銷活動中,使華僑城的營銷係統具有了係統性和全局性的特點,大大促進了市場開拓的有效性。華僑城聯動營銷在市場開拓方麵主要體現在產業聯動和區域聯動兩方麵。

1.產業市場聯動

華僑城進行的是多元化經營,其下屬不同產業的盈利模式和營銷活動遵循各自的規律。但華僑城在多年的經營中探索不同產業間的內在聯係,將其巧妙地整合到一起,形成了獨特的聯動營銷模式,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功。這種模式的基本原理和優勢概括起來就是“電子打基礎、旅遊聚人氣、房產獲利潤,以此之盈補彼之缺”。

1989年,華僑城就已經開始嚐試將旅遊與地產這兩個不同的產業相結合,當年建成的錦繡中華就是很好的體現。錦繡中華依靠其主題公園景區和人造景觀的特色開創了主題旅遊的獨特模式,為華僑城旅遊創出了牌子。隨後,華僑城於1990年初期推出了中國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和深圳歡樂穀,沿用錦繡中華所體現的特殊主題模式,建成了中國最大的主題公園群,同時也奠定了華僑城在旅遊地產商的領軍地位。1999年,華僑城正式將“旅遊主題地產模式”作為戰略提出。

深圳華僑城房地產有限公司總裁張立勇表明,其實在華僑城旅遊地產概念的背後,是一個龐大、多元的產業集群,包括旅遊、酒店、地產、文化、電子和包裝等,各個產業鏈需要形成互動和協調,才能形成乘數效應,也就是所謂的聯動效應。

2.地區市場聯動

華僑城在深圳整合不同業務,獲得聯動市場開發成功之後,又進一步整合資源,開始進軍全國的攻略,將其成功的經驗拓展到更為廣闊的領域,達到不同區域市場之間業務互動、資源共享和經驗共享的目的。目前,華僑城已初步形成了區域營銷聯動的局麵。

在華僑城2006~2010年的5年計劃中,提出了華僑城要基本完成“1+3”的戰略格局,即以深圳為大本營,北上北京、東入上海、西進成都,使其業務在全國範圍內開花。這個戰略從大的範圍來說就是以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灣以及西南區域為戰略發展的重點。華僑城集團副總裁劉平春表明,在“1+3”戰略實施過程中會以連續性開發為思路,每個城市的項目都將分為2~3期進行,而且會根據不同城市來開發不同等級的地產品牌。

組合聯動模式的完善與在全國範圍內的拓展為華僑城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方向指引,使華僑城無論是在整體的戰略布局上還是企業業務結構調整上都獲得了效益的最大化。

綜上所述,華僑城集團目前的市場定位明確而精準,獨具特色的差異化營銷策略也為其取得了難以模仿和替代的競爭優勢,同時市場也得到了很好的開拓,營銷管理的現狀良好,值得借鑒。

卓爾不群的營銷思想

營銷係統是華僑城取得成功的重要支撐和保障。通過研究不難發現,華僑城的營銷管理具有許多區別於其他企業的思想。

一、創想是營銷創新的始點

創想模式是華僑城營銷管理的一大特色,貫穿於華僑城集團的整個發展過程之中,像是推進器一樣,推動著華僑城的發展。創想將創造與想象結合在一起,把思和行結合在一起,增添了企業的創新活力。華僑城鼓勵每一個創想的火花成長為一個具有可行性的方案,為此,華僑城特別設立了“創想獎”,用於獎勵那些突出的有現實作用的想法。種種舉措將創想的概念融入華僑城人的觀念中,增強了員工的主人翁意識和凝聚力,同時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證。

二、文化元素是營銷推廣的核心

將文化元素注入產品和服務中,融入到營銷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是華僑城營銷管理乃至整個集團發展中始終堅持的最重要思想。從有形的大型劇場、美術館的建立,到無形的各式各樣的文化活動所傳達的文化思想,華僑城人把文化作為營銷推廣的核心,不斷地為產品和服務注入文化的活力,一方麵大大提升了產品和服務的附加價值,贏得了消費者的忠誠;更具有深遠意義的是,深化了華僑城品牌的內涵,大大提升了華僑城品牌的文明度。

三、聯動效應是營銷成功的保障

營銷的成功不僅僅在於策略的應用,還需要現實成果的檢驗,而聯動營銷所帶來的現實利潤與企業成長正是營銷成功的重要保障和營銷成果的直接體現。聯動的營銷模式也不單單是打破企業經營的不同領域之間的界限,而是深入挖掘產業之間的現實聯係,從資金互補、資源共享、產業互動等方麵最大限度地相互推進。正是這種嚴絲合縫的聯係促進了發展、分散了風險,為營銷的成功提供了最為有力的保障。

四、持續發展是營銷最終的歸宿

無論是創想模式的維持,還是文化元素的注入,抑或是聯動效應的保障,這些都隻是營銷手段,而營銷的最終目的與歸宿還應該是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作為華僑城主營業務的旅遊、地產,都不可避免地與周遭的環境息息相關,因此華僑城從營業之初就注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積極開展綠色營銷。

所謂綠色營銷就是在環境保護和規劃上下工夫。華僑城早在1985年就確立了“環境就是優勢,規劃就是財富,結構就是效益”的理念,並應用於早期的規劃中,以保持自然生態環境的整體規劃思路,為今天的華僑城旅遊業及旅遊主題地產的繁榮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目前,華僑城在新開發的深圳東部華僑城、深圳歡樂海岸等項目中,進一步提出“生態保護大於天”的思想,通過借鑒吸收世界最先進的設計理念,聘請國內外著名生態保護、景觀設計專家和機構參與設計環保工程等手段,大力推進循環經濟,為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多贏積極努力。其中,東部華僑城成功運營並獲得了巨大的市場反響,其在循環經濟和生態保護方麵創新探索,為其贏得了“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和“循環經濟標兵單位”的榮譽稱號。

營銷管理的顯著特點為華僑城建立了競爭優勢,造就了華僑城發展至今的成果,開辟了全新的且可行的聯動、創想營銷模式,為其他同領域渴求成功的企業樹立了典範。

華僑城營銷管理的啟示

通過研究華僑城的營銷係統,發現其中蘊藏著許多不同於傳統和同行的思想與做法,這也恰恰是保證華僑城營銷成功和企業發展的最重要支撐。

一、適應市場與創造市場相結合是製定營銷戰略的指導原則

適應市場是企業發展的基礎。企業在創立之初的戰略規劃中,在對自身的優勢資源和核心競爭力認真分析之後,對所要進入的行業和細分市場應該有最起碼的適應,並在起步、發展的過程中不斷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隨時調整細節措施、滿足目標市場需求、適應產業生命周期中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隻有適應了市場,才能站穩腳跟,站穩了腳跟,才能由被動轉向主動,引領市場、創造消費。

對於華僑城來說,在華僑城還是一片灘塗時,華僑城人便具備了一個強勢企業集團所應該有的超前戰略眼光,他們不滿足於被動地適應市場,而是與時俱進,“引領消費潮流”。在經曆了產業奠基、資源整合和產業歸核後,華僑城依舊將鞏固和發展原有核心業務——旅遊、地產等放在戰略軸心上,在戰略方向正確的前提下,不斷地適應消費的變化和市場環境的變化。華僑城在行業中取得穩固的領先地位,站穩了腳跟之後,不再僅僅滿足於適應市場,而是以其超前意識和創想能力,不斷地創造消費需求,將業務觸手伸向了更為廣闊的領域,並最終獲得了市場主動權。

在全球化所帶來的激烈競爭中,把握環境動態變化趨勢的能力和主動變革而獲取先行者優勢的戰略眼光成為企業集團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華僑城正是由於做到了這一點,才能在各個主營業務領域均競爭激烈的前提下穩步前進,這種意識上的超前和行動上的果決值得學習和借鑒。二、聯動營銷與文化營銷是實現差異化營銷戰略的重要途徑如前文所述,聯動營銷模式形成了華僑城集團不同於其他企業集團,也不同於其他傳統營銷模式的獨特、有效的營銷策略,各種產業取長補短、優勢互補、互為推進器,不僅在形式上形成了渾然一體的資金流動和資源共享模式,同時構建了互補性的產業共生圈。華僑城緊緊抓住不同產業的聯係,嚴絲合縫地製定發展戰略,業務自我成長與互動成長相結合,形成了短時間內難以模仿、無法超越的核心競爭力,這種競爭力正在並將繼續發揮作用,為華僑城集團的成長和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另外,在聯動營銷所帶來的差異化基礎之上,華僑城集團通過在其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中注入文化元素而進一步提高品牌的附加值和生命力,也符合其高端、高品位的顧客導向和業務追求。在華僑城集團,文化營銷絕不單單是一個口號,而是所有華僑城人經營事業的方針,其產品、服務、企業文化,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因素。各種主題公園、主題旅遊、主題酒店等都加入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元素,在將國外豐富多彩的文化引入國內的同時,更不忘通過“民俗村”、“錦繡中華”景觀、各種傳統文化活動等方式發揚民族文化,為國家的文化繼承和傳播貢獻力量。又如中央批準建立、華僑城出資承建的何香凝美術館,其盈利能力較之華僑城主營業務相差甚多,但是它的興建恰好體現了華僑城人對文化的重視,對文化營銷的執著。

聯動營銷與文化營銷共同實現了華僑城獨樹一幟的差異化營銷戰略,取得了巨大的產業優勢和核心競爭力。

三、持續研發與創想革新是延長產品生命周期的根本利器

消費需求的多樣化、競爭的日趨激烈,以及技術的不斷進步,使產品與服務表現為周期性發展,即任何產品與服務都存在生命周期。這就使得企業必須持續不斷地進行研發活動,或推出全新產品開始一個全新的產品市場生命旅程,或通過對原有產品的後續開發以延長其生命周期。華僑城在後者的策略頗令人稱道。他們通過持續不斷的研發和創新,利用有限的資源,最大限度地延長產品的生命周期,取得了良好效果。

以華僑城的旅遊業為例,主題公園這種旅遊形式前期一次性投入大,並具有不可移動的特點,其更新速度及資金回收過程緩慢,容易導致目標市場顧客和潛在顧客的流失。但已進行了大筆投入的公園設施不易做出大幅改動,這是每一個主題公園都麵臨的難題。華僑城在經營主題公園業務時,將革新的重點放在了軟資源和軟服務的研發與提供上。軟資源即是在不大幅改動公園硬件設施的基礎上注入文化元素,提供各種各樣的特色活動,讓遊客在參與中體驗文化的魅力。軟服務就是指更加精細化、多元化、人性化的服務,從把遊園電瓶車上的小喇叭改成音樂鈴聲等細節入手,讓顧客體驗更為便利和舒適的消費環境。

在有形的產品上添加無形的文化元素和人性服務,既豐富了內涵又節約了成本,這種研發與創想延長了產品的生命周期,同時也塑造了更為深刻的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