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財“買”才、以財“攬”才。
——胡雪岩
談生意,要動嘴;做生意,要動手;跑生意,要動腿。商務經營活動是實實在在的、操作性很強的事情,是智力才幹的高度運用。沒有良好的才識,在商業活動中是難以立足的。可以說,做生意既是才識的發揮,又是智力的競爭,對於經營者來說,最重要的是能擁有為我所有、為我所用的一批各方麵的人才。而怎樣才能擁有優秀的人才?最基本的一條就是給予適當的物質獎勵。
《孫子·謀攻篇》中指出:“上下同欲者勝。”對企業來講,“上下同欲”就是指企業主與雇員之間同心協力,而這是建築在員工感到自己的利益和命運同企業的效益和前途息息相關這個基礎之上的。“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此話雖忽略人們的精神需求而顯得偏激了點,但有一點卻是確實的:人們奮鬥著,是為了活得更好。因而,任何企業要有效地組織生產,必須“以欲從人”,即關心員工的物質利益,以此來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台灣的蔡萬霖,是個商界巨子,他有條經營座右銘:“財散則人聚,財聚則人散。”為了達到“人聚”的目的,他采取了讓所有職員“人人都是小富翁”的策略。就是說,經營中賺來的錢不是自己作為老板獨吞,而是散發給大家。 比如,有一年,他一下子拿出來4億元股票,讓科長級以上的員工入股,也就是白送給每個人100萬元。其公司的年終獎金,在正常情況下,都在6個月的工資總額以上。這樣,他旗下的公司十分團結,士氣很旺,效益一直居於台灣工商企業的前列。
作為一個商人,胡雪岩是深知其中之妙的,他延攬人才的手腕,除了以誠相待、信則不疑、用之不拘之外,一個很重要的手段就是“以財買才、以財攬才”。他創辦阜康錢莊之初,急需一個得力的“檔手”。經過考察,他決定讓原大源錢莊的一般夥計劉慶生來勝任此職。錢莊還沒有開業,周轉資金都沒到位,胡雪岩就決定給劉慶生一年二百兩銀子的薪水,這還不包括年終的“花紅”。而且,一旦決定,他就預付了劉慶生一年的薪水。當時住在杭州,保持每頓葷、素都有,冬夏綢、布全備的生活水準,一個八口之家一個月吃、穿、住的全部花費也不過十兩銀子出頭。不用說,一年二百兩銀子,實在是高薪聘請,連劉慶生都感到這實在是太慷慨了。
胡雪岩的這一慷慨,也的確厲害得很。
首先,它一下子就打動了劉慶生的心。當他氣派地將二百兩銀子的預付薪水拿出來的時候,劉慶生一下子便激動不已,他對胡雪岩說:“胡先生,你這樣子待人,說實話,我聽都沒聽說過。銅錢銀子用得完,大家是一顆心。胡先生你吩咐好了,怎麼說怎麼好!”這表示著胡雪岩的銀錢一下子就買下了劉慶生的一顆忠心。
其次,胡雪岩的慷慨也一下子安定了劉慶生的心。正如胡雪岩為劉慶生打算的,有了這一年二百兩的銀子,可以將留在家鄉的高堂妻兒接來杭州,上可孝敬於父母,下可盡責於兒女,這樣也就再無後顧之憂,當然也就能傾盡全力照顧錢莊生意了。並且,手裏有了錢,“心思可以定了,腦筋也就活了,想個把主意,自然就高明了”。
不用說,就是這一慷慨,胡雪岩便得到了一個的確有能力,也的確是忠心耿耿的幫手,阜康錢莊的具體經營,他幾乎可以完全放手了。
胡雪岩非常注重運用物質利益這一經濟杠杆。阜康銀號業務發達後,在通都大衢遍設分號,據陳代卿《慎節齋文存》記載,每當胡雪岩雇傭號友時,“必詢其家衣食若幹,需用幾何,先以一歲度支畀之,俾無內顧憂。”這樣,一則使雇員專心致誌,二則使他們感恩戴德,幹起活來,自然更賣力。胡雪岩進行利益驅動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紅利均沾,一是入股合夥。對於沒有資本的夥計,采取按照經營好壞,年底分紅的方式;對於有本錢者采取入股合夥的方式,對老張就采取分紅方式,對在河道上稍有影響的尤五采取入股方式,使大家都有好處可得,並把各自的利害得失與胡雪岩聯係在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樣,為胡雪岩效力也是為自己效力,為自己奔波也是為胡雪岩奔波,真所謂“禍福同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