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處世識人學(6)(2 / 3)

良好的人際關係,必須建立在彼此敞開心胸的基礎上,若不敞開心胸,就無法了解彼此心意。可是喜歡保密的人卻無法做到這一點,所以他們常被第三者埋怨,指責其“陰險”、“內向”等,於是便無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讓人了解其真正的心意。

這些人既無法在工作場所交到好朋友,又無法使自己融入人群,難免經常會有疏離感,而覺孤寂,但既然如此,為什麼又無法下決心改變呢?

原因是這些人在從小到大的生活中,已培養出一種不恰當的應對社會的方式,且一直保留著,害怕突破,所以常深覺不安,從而對膽怯和不安產生一種自衛的作用。由於他們不能處理好人際關係,卻又偏偏隸屬於某一組織,於是惡性循環,更加封閉自我。

基於種種原因,使他們生怕自己被人看透,因此想遮掩自己的真正情感。這種情緒與想保守秘密的行為反複出現,於是就愈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了。

口無遮攔的人

有個32歲的職員a先生,在辦公室裏興高采烈地告訴大家:“昨天我去相親了!我對對方頗有好感,我想她對我的印象應該也不差,所以我打算在秋天舉行婚禮,到時候一定請你們來參加!”

過了兩三個星期後,同事們對此事情的進展都很關心,於是問他,但a先生卻露出落寞的神情,回答:“那個女孩似乎不太中意我,昨天正式拒絕和我繼續交往,我非常失望。”

還有一次,a先生又對工作單位的同事們談到:“我姐姐兩三天前和丈夫離婚,小孩子也帶回家裏來,真是太落魄了。”a先生就是如此,把自己的心態、身邊發生的事情,一五一十毫不隱瞞地全告訴同事,這種人雖然看似單純,但卻有點問題。

當然,把真實的事情說出來並沒有錯,但對一個已經32歲的成人而言,難免令人懷疑其是否過於天真。天真是小孩的特權,他們是可愛而無絲毫秘密的,但作為成人,卻持有孩童的心態,就未免過於幼稚。

一般說來,人由天真爛漫的小孩成長為成人的過程中,經過各種人際關係的體驗,培養出羞恥心、謙虛的態度和自尊心。但前述a先生的一言一行,卻在表示他完全不擔心聽的人會有什麼反應,隻知口無遮攔地宣泄,不管有沒有必要保守秘密,都一五一十地公開。所以說得好聽一點,a先生為人單純,但說得難聽些,他等於是沒長大的嬰兒。

造成其這種行為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危險的意識,絲毫無防備之心,所以別人通常不會隨便告訴他什麼秘密,生怕他再告訴另外的人。

所以,口無遮攔的人,多是由於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學習好正確與人交往的技巧,因而一旦進入社會,就會出現這種幼稚的行為。

問個為什麼——分析識人術

好請客的人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擁有請客的經濟能力,因為隻要自己有錢請客,就可以不必擔心自己不如人。不過人不可能永遠都做東,總有被人請的時候,有時讓別人請客的原因,並不是因為自己忘了帶錢或沒錢,而可能因為顧慮對方的地位或立場,或不忍辜負對方的一番好意,所以隻好讓對方請客,讓對方達到目的而得到滿足。

所謂滿足,可能是對方的一種優越感;可能是為了表示謝意;可能是有事相求;也可能純粹是為了增進彼此的感情。對方借著種種理由請客,使自己獲得滿足感。甚至有時根本沒有請客的理由,明明可以大家分攤,但有人就是喜歡付錢時拚命製止別人,而自掏腰包。這時若你堅持拒絕,對方還會露出不高興的神情,並責備說:“你真是太見外了,我們都是自己人啊!”從對方的表情看來,他們真的不是裝模作樣,簡直是沉醉於請客所帶給他的滿足感。

反觀被請的一方。別人請客,自己不必付錢,固然也有好處,但是讓對方出錢,很容易形成自卑感,反而不能痛快地享受。

還有另一種被請人的心理,認為別人請客讓自己快活是理所當然的,這種人大多都是不願自掏腰包的吝嗇鬼,不過除此之外,他們還有另一種用意。

人最早接觸的人際關係,是從與母親間的關係開始的,每個人都有向母親撒嬌的經驗和權力,而這種依賴、撒嬌的態度一旦固定成型,長大成人後在現實生活中也容易出現,有時就體現在讓別人請客的滿足感中。

至於喜歡請客的人,雖然他們的立場是把東西送給對方,但其心態和接受自己好意的對方是一樣的,這與過度保護孩子的母親的心理非常類似。

有的母親常會像奴隸般的替孩子做事,這樣的過度保護,表麵看雖然辛苦,但其實母親是利用這種行為來保護自己。因為母親們自己以前也有同樣受人嗬護的經驗,現在仍然在追求那種心理狀態。因此當了母親後,就把孩子當作自己欲望衝動的對象。事實上母親隻是以過度保護孩子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欲望。根據這點,我們可了解,這樣的母親看似疼愛孩子,其實更愛自己,因為唯有如此才能使她神采奕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