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處世識人學(6)(1 / 3)

有些人平常t作時並不特別引人注目,為人處世沒有什麼特別,但一到公司聚會的場合,就會突然精神百倍,一鳴驚人地施展他們的才華。他們大多借著各種公開表演的機會,積極展現自己的另一麵,這些人很懂得利用時機,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該表演,且能掌握得恰到好處。

例如聚會剛開始時,常有些助興節目,此時素來羞於在眾人麵前唱歌的人,就會被指名表演而半推半就的到台上。過了一段時間,大家酒酣耳熟之際,就開始有人不請自來,自動登台表演,當然,這些人各施所長、別開生麵,表演的內容自然比前段生硬的表演精彩,因此便引起台下人的注意。

這時,正和部下或同事們閑聊的上司,就會斜眼瞄一下舞台上的表演者,然後為台上人精彩的表演所吸引。而這些人的目的就等於達到了一半。

通過這一幕,我們可以發現,為了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不僅應注意工作場所,也不可忽略工作場所以外的聚會。

但這些人行為的動機何在?

由於這些人平常在工作場所中並無一技之長,所以並不特別受人注目,但通過聚會公開展露某方麵的才華,就可以引起他人的注意,t}:大家確認自己的能力。所以既然無法通過工作讓別人注意自己,當然要利用機會公開自己的絕活,以便取長補短。隻要了解這一點,我們即可了解這些人的真正心態。

完全社會化的人

常有人一到假日,就呆在家中什麼事也不做,甚至無法靜下心來,等到他們無法忍受這種感覺時,就開始打電話邀朋友們打牌、打球,借此打發一天的時間。第二天一早,他們很早就起床,以清爽的心情上班,才又恢複原來的平靜生活。

有些人放假時終日想著單位的工作、朋友、同事,反而希望星期一早點來臨,與其說他們熱愛工作,不如說是工作狂,隻要我們仔細觀察這些人的日常生活,不難發現許多共同點。

他們即使到了下班時間,也表現出懶洋洋的樣子,不願立刻離開t作單位。在辦公室裏或和加班的人聊天;或一邊喝茶,一邊與有同樣傾向的人閑聊。一旦這群人中有人提議:“我們到酒店喝一杯吧!”或“我們四個人剛好湊一桌,來打牌吧!”他們就興奮起來。但是他們有這種傾向絕不是家庭不和諧,相反,他們的家庭和一般人一樣美滿,隻不過他們心中對單位有種特殊感覺,使他們不想立刻回家。

必須和工作單位保持關係的人,是因為他們經常依賴單位,唯有和單位一體化,才得生存,可見其有一顆未成熟、未獨立的心。

這種心理狀態,可以追溯到隻有依靠母親才能安定的嬰兒時期。由於這些人內心還有這種未分化的傾向,所以他們自我的發展也因此而受到阻礙。因此這些人如不能把自己和單位、工作密切相連的話,仿佛自己的存在也就變得模糊不清,從而內心極其不安。

關心服裝的人

英國有句俗語:“衣冠楚楚是最好的介紹信”,可見由一個人的服裝不僅可以看出職業,通常還可看出其身份與人格。

不論自己喜歡與否,人都需依附於團體才能生存,而且也必須表現合於組織的言行,所以服裝當然也要配合自己的組織。

若我們隻觀察人在組織中的服裝,有時並不容易看出一個人的個性,因為這些人已習慣於組織,漸漸失去了自我,當然無法由服裝看出其獨特的個性。

但我們如果仔細觀察穿著類似的人,就可以發現,即使大家服裝一致,還是有人注意小地方,例如領帶、襯衫、袖扣、皮帶、手表等配件,他們都會特別花一番工夫打點,例如穿以灰色或藍色為基本色調的西裝,他們就會不著痕跡地挑相同色調的領帶來搭配。他們在工作場所必須穿製服,但卻因特別有心,所以在不脫離團體的範圍內佩戴飾物,以便借此表現出自己的個性。

特別注重服裝的人通常分幾種類型。一種如前述,強調不特別引人注目,但佩戴具有個性的裝飾;另一種則故意脫離組織的模式,特別對服裝下工夫,令上司同事為之側目。這種類型的人雖屬於一個組織或團體,但歸屬意識較薄弱。

此外,有些人對服裝特別用心,穿著打扮都不與工作場合相配合,強調流行,甚至連發型都講究與服裝配合。

但有另一種人,與講究服裝的人完全相反,毫不關心自己的服裝,這種人當然有另一方麵的問題。不太關心自己服裝的類型,大都以中老年人居多,我們看他們的穿著,就可以知道,他們已不再存有升級的希望,隻想在公司中過著安定、保守的生活,換句話說,他們已放棄積極為公司努力的心。

喜歡隱瞞秘密的人

人人都有秘密,隻是隱秘的程度不同。有的人毫不猶豫地公開自己的小秘密,有的人卻刻意隱瞞。如果你問喜歡保有秘密的人:“喂!聽說你和×××曾經去過……”,也許問者並無特別用意,但聽者卻會急忙回答:“唉呀!也不是什麼特別的地方!”而趕緊回避。事實上,也許他和朋友去的地方根本是無須隱瞞的場所,可是還是避重就輕的回答。

如果不了解這種人的心理,聽到對方如此敷衍的回答,可能會更想探個究竟。事實上喜歡保有秘密的人一向如此,就因為他們這種態度,常會令第三者懷疑:“這個人是不是有什麼特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