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原本是楚國人。在楚平壬當政的第二年,費無忌為楚國大夫,他心地險惡,為人十分陰險狡詐,殘害過許多忠良無辜。他對楚平王善於迎逢,投其所好。楚平王對費無忌言聽計從,做出了許多荒謬無道的事來。
楚圍的太子建,對費無忌的所作所為深惡痛絕,無奈費無忌是當朝大夫,又是楚平王的寵臣,對他一時也沒有什麼對付的辦法。但是費無忌卻對此深感不安,唯恐楚平王死了之後,太子掌權殺了他,所以處心積慮,挑撥楚平王和太子的關係,誣告太子建授意他的老師伍奢,正在招兵買馬,意圖謀反。
昏庸無能的楚平王,便把太子建的老帥伍奢召來,大加責難。伍奢素來為人耿直,是個敢於直言相諫的忠臣,對於楚平王殘暴荒淫的行為,早就不滿了,而對費無忌這種專門以讒言害人的無恥小人,更是恨之入骨。當楚平王問伍奢為什麼招兵買馬,與太子同流合汙謀反之時,伍奢大怒,道:“你自己做出了許多對不住太子的事情,而且還聽信小人的讒言,對自己的親生骨肉都不信任了!”塒於伍奢的當麵頂撞,楚平王惱羞成怒,厲聲命令武士把伍奢給綁起來。
但是,費無忌要鏟除太子的目的還是沒有達到,仍然不肯善罷甘休,進一步挑唆楚平王說:“太子與其老師伍奢的情義很深,您抓了太子的老師,太子決不會罷休,一定會借機真謀反,到時候您的王位可就難以保住了。”楚平王不辨真偽,也不自己想一想,便聽信了費無忌的話,於是發布詔書,宣布廢掉太子建,並且還要殺他。
後來,這個消息走漏了,太子連夜逃走,到了宋國。費無忌見除掉太子這一毒招,最終雖然沒能徹底得逞,但總算達到了目的。轉念一想,又覺得太子雖然逃走,伍奢也被抓了,但是伍奢還有兩個兒子伍尚和伍子胥在外,而且兩人都是智勇雙全之人,是絕不可以輕視的。如果把他們的父親給殺了,兩個兒子一定要報仇,若不就此除掉,仍然後患無窮,於是,又勸楚平王殺掉伍奢父子,以斬草除根。
可是楚平王認為,要抓伍尚和伍子胥恐怕不是件簡單的事。費無忌又獻~計——逼著伍奢給他的兒子寫信,就說倘若伍尚和伍子胥都能來見父親,就可以放了伍奢,如果不來的話,就把伍奢給殺了。隻要伍尚和伍子胥被騙來,就可以把他們父子三人一齊除掉,以免除後患。
看了來信,伍尚和伍子胥焦急萬分,替父親的性命擔憂。伍尚救父心切,要立即動身去郢都救父親出來。伍子胥阻攔他說:“我看這封信不是出於父親的意思,裏麵一定有陰謀,還是不去為好。”伍尚說:“如果不上,義怎樣才能救得父親的性命呢?”伍子胥說:“若是我們不去,楚王不敢殺害父親,因為顧忌我們;假若去了,反而害了父親,我們也會難逃毒手。”伍尚說:“能夠見到父親一麵,即使是死也心甘了。”伍子胥心急不已,勸道:“如果大家都去受死,誰來為我們報仇啊!”可他還是沒能說服伍尚,臨別之時,伍子胥悲歎道:“今天的分手就是生離死別,恐怕從今以後,我是再難見到父親和你了。”
果然不出伍子胥所料,伍尚剛到郢都就被楚平王抓起來,連同伍奢一齊殺掉。
之後,楚王又聽了費無忌的計謀,向全國發布通緝令,懸賞捉拿伍子胥,並派出大量人馬,查尋伍子胥的下落。聽到父兄被害的消息,伍子胥悲慟不已,對天發誓:不報此仇,誓不為人!這時,捉拿伍子胥的風聲越來越緊,伍子胥隻得連夜逃離楚國。
經過長途跋涉,飽受逃亡的磨難,伍子胥終於渡過長江,來到吳國境內投奔了吳王僚。吳王十分欣賞他的才幹,封他為士大夫。伍子胥與當時另一位具有政治頭腦的人公子光,兩人一拍即合,一個想攻打楚國,為父兄報仇,一個想奪取王位,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伍子胥聽到公子光有伐楚的想法,心中十分欣喜,他積極地為他籌劃奪取王位之事,找到了一位勇士,刺死了吳王僚。闔閭(公子光即位後稱吳王闔閭)登上了王位之後,伍子胥又為闔閭伐楚提供了許多好的建議,闔閭對此都高興地接受了。此後,闔閭更加重視發展生產,招兵買馬,並鑄造了一大批武器,使吳國的儲備豐厚,軍隊力量也有了進一步的增強。
經過九年的充分準備,周敬王十四年,吳王闔間任命孫武為軍師,伍子胥為大將軍,親自率兵出征,曆經千裏跋涉,繞到楚國北部,直取郢都。楚平王之子楚昭王在戰亂中帶領大夫申包胥以及少數殘兵,倉皇逃走。
伍子胥終於回到了闊別多年的祖國,忍受了這麼多的艱難困苦,終於報了殺死父兄之仇。
費無忌用盡心計,結果還是沒能抓住伍子胥,最終伍子胥報了仇,大勝了楚。
《紅樓夢》中的王熙鳳,在賈府中算是一個巾幗英雄廠,她想盡辦法,使用了種種計謀,想使賈府振興起來,或者至少維持著大家的局麵也行。然而盡管她處心積慮,最終換來的卻是賈府上上下下的人對她的不滿,最終還落得個淒慘悲涼的結局。真是應了“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這句話。
其實,聰明也是一筆財富,不過,切記不要耍小聰明,以免招來災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