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鍾的這一舉動,使餘下的幾個部屬心驚膽戰,原來知府大人心裏明亮著呢!於是個個一改拖拉、懶散的樣子,積極地工作,從此之後蘇州得到大治,百姓安居樂業。
與黃蓋相似,況鍾表麵裝糊塗,而在必要時樹立了自己的威信。
機關算盡不聰明
為官者若是刻意謀算他物,就會招來別物來謀害自己。所謂“機關算盡太聰明”,實際上是太不聰明。唯有泯除心計,才能免於卷入物物競逐的循環爭鬥之中。
東漢時有個叫蘇不韋的人,他的父親蘇謙曾做過司隸校尉。有一權臣李皓由於和蘇謙有隙,懷著個人私憤把蘇謙判了死刑,當時蘇不韋隻有18歲。他把父親的靈柩送回家,草草下葬,又把母親隱匿在武都山裏,自己改名換姓,用家財招募刺客,準備刺殺李皓,但事不湊巧,沒有辦成。很久以後,李皓升遷為大司農。
蘇不韋就和人暗中在大司農官署的北牆下開始挖洞,夜裏挖,白天躲起來。一個多月之後,終於把洞打到了李皓的臥室下。一天,蘇不韋和他的人從李皓的床底下衝出來,不巧李皓上廁所去了,於是隻能殺了他的小兒子和妾,留下一封信便離去了。李皓回屋後,大吃一驚,嚇得在室內布置了許多荊棘,晚上也不敢安睡。蘇不韋知道李皓已作準備,殺他已不可能,就挖了李家的墳,取了李皓父親的頭拿到集市上去示眾。李皓聽說此事之後,心如刀絞,心裏頭又是氣又是恨,但又不敢說些什麼,沒過多久就吐血而死。
李皓隻因為一點私人恩怨,便置人於死地。而蘇不韋一生之中隻為報仇,竭心盡力地謀害他人,自己也實在活得太累了。
《三國演義》中的“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是諷喻那些設計整人整不倒,反而貼了老本的人們。
周瑜是三國時廬江舒城人,與孫權的哥哥孫策同年歲,且交情很是密切,結為昆仲。周瑜生得一副好模樣,樣子很靚,資質風流,儀容秀麗,才學也無人可比。在曹操屯兵百萬覷視長江沿岸的形勢之下,東吳議降者很多,軍心渙散,如果不是脫穎而出的周公瑾,東吳早就應該歸屬於曹操之下了。
卻說劉備沒了甘夫人,周瑜知道了這個消息,立即心生一計,要孫權把妹妹嫁給劉備,讓劉備來入贅,然後把劉備幽囚在獄中,再派遣人員去討取荊州來換劉備。等討得了荊州,再來對付劉備。
計謀已定,於是派呂範為媒人,去往荊州說合。沒想到諸葛亮聽到了這個消息,猜著了周瑜的計劃,於是讓劉備前往周瑜所在處。並且讓趙子龍保護劉備,臨行前授予他三個錦囊,內中藏了三條妙計。東吳那邊,孫權的母親聽得這個消息,又見劉備一表人才,卻真心實意要把女兒許配給他。周瑜和孫權不想把事情弄假成真,但是又不敢公開囚禁和殺害劉備。
劉備勸說孫權的妹妹去荊州,娘子答應了他的請求,於是二人商定了去江邊祭祖,以乘機逃離東吳。周瑜得知,趕緊派兵馬追趕,卻被娘子給擋了回去。正當周瑜孤注一擲,不知所措的時候,卻見到諸葛亮早就在岸邊等候,劉備等人已經登了船,往荊州方向而去了。岸上亂箭射來,可是船已經走了很遠。劉備的兵對著岸邊急急追來的吳兵,大聲叫道:“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周瑜本來自恃勝券在握,沒想到遇到了諸葛亮。周瑜聰明反被聰明誤,落得了“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後果。俗話說:“偷雞不成反蝕把米”,正是說耍小聰明不但得不到最終的結果,還要做賠本生意,為人恥笑。為官者在任職時千萬不要老琢磨算計別人,否則到頭來反會為他人算計。
仍然是三國時期,吳國有個中書郎叫呂壹的人。吳王孫權讓他掌握各種政府文書,呂壹因此而作威作福,玩弄文字以羅列罪名,用盡心計,詆毀朝中大臣,排斥無辜的人,隻顧自己。太常潘浚擔心呂壹會把國家弄得混亂不堪,每次提到這件事的時候,就痛哭流涕。
當時,呂壹向孫權告丞相顧雍的狀,孫權勃然大怒,把顧雍狠狠地訓斥了一番。
謝宏對呂壹說:“如果顧雍被撤了職務,大概潘太常會取代他吧?”呂壹回答說差不多。謝宏說:“潘太常曾經對你恨得咬牙切齒,現在他取代顧雍,恐怕明天就會來攻擊你了。”呂壹聽了,不禁害怕,於是馬上又轉過頭來算計潘浚。
後來潘浚大宴百官,想在宴會上殺了呂壹,為國除害。呂壹知道以後,稱病不去參加。之後,呂壹因為故意治罪左將軍朱據.皇軍吏劉助替朱據告知皇上,孫權這才醒過來,徹底地查清呂壹的罪行。呂壹最終被殺。
像呂壹這種人,用盡心機,羅織罪名而置他人於死地,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挖空心思誣陷他人,最終沒有好下場。為官者即使受了別人的一點氣,應忍著,不能動用心計,老是算計他人,否則反誤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