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書記載,宋代宰相韓琦以品性端莊而著稱,遵循著得饒人處且饒人的生活準則,寬厚待人,從來沒有因為有膽量而被人們所稱許過。可是,正是因為他的這種品性,才得以在無聲無息中做了以下這兩件大事:
據說當宋英宗剛死的時候,朝臣急忙召太子進宮,太子還沒有到的時候,英宗的手又動了一下,宰相曾公亮不禁嚇了一跳,急忙告訴宰相韓琦,想停下來不再去召太子進宮,韓琦卻拒絕說:“先帝要是再活了過來,就是一位太上皇。”韓琦反而越發催促人們召太子進宮,從而避免了一場權力爭奪。
韓琦當宰相時,擔任大內都知職務的任守忠這個人十分奸邪,性情反複無常,還秘密探聽東西宮的情況,在皇帝和太後之間進行離間。有一天,韓琦發出了一道空頭敕書,參政歐陽修已簽了字,參政趙概感到很為難,不知道怎麼辦才好,歐陽修說:“隻需寫出來,韓公一定有自己的說法。”韓琦坐在政事堂,用經中書省而直接下達的文書把任守忠傳來,讓他站在庭中,指責他說:“你的罪過,應當判死刑,現在貶官為蘄州團練副使,由蘄州安置。”韓琦拿出了空頭敕書填寫上,另外派使臣當天就把任守忠押走了。
試想一想,若是韓琦平時就是一個愛耍弄權術的人,任守忠會輕易就範嗎?顯然不會。正是因為他相信一貫誠實的韓琦的說法,才沒有懷疑其中有詐。於是,韓琦輕易地就除去了任守忠這個蠹蟲,卻仍然不失忠厚。因而,大智若愚的確是一種人生的最高修養,使人成功的機會更多。
宋仁宗時,兩浙一帶出現了大災害,餓死的人不計其數,隨處可見。當時,範仲淹正在擔任杭州知州,發放救濟糧,號召富戶出賣餘糧。所有能夠救災的辦法都使用上了。
兩浙之人愛賽船,愛拜佛誦經,範仲淹便鼓勵民眾賽船,太陽一出來他就帶頭在湖船上設宴觀看,從春天一直到夏天,百姓傾城觀賞。範仲淹又召集大小廟宇主持開會,對他們說:“荒年工錢便宜,正適合大興土木修繕佛寺。”於是,所有的寺院又盛行土木工程。範仲淹還翻新整修食倉與府衙,每天用工上千人。
範仲淹的這些行為,引得兩浙鹽司不滿,向朝廷上奏控告說:“杭州知州範仲淹違反救災政策,遊樂不止,還提倡宴遊和建造,勞民又傷財。”範仲淹向朝廷呈上奏章說:“我之所以提倡宴遊和建造,都是要用來調動有餘之財,使貧苦百姓受益。由於宴遊和建造的開展,而使貿易、飲食、工作正常進行,出賣勞力的人都有了生計,每天不少於幾萬人,救災政策,沒有比這更好的了。”
這一年,兩浙地區隻有杭州安然渡過災荒,百姓安居樂業。正是因為範仲淹執政辦實事,兩浙大災後出現太平。範仲淹不炫耀自己的才華,看上去所做的事反而顯得笨拙,其實,他是真正有智慧的。
同是宋代,當初宋太宗要啟用呂端為相時,有人就向太宗勸告:“呂端為人糊塗,不可以重用。”宋太宗則很讚賞他說:“呂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於是決意以呂端為相。
當宋太宗病危時,內侍王繼恩嫉恨太子英明過人,私下裏同參政知事李昌齡等打算立楚王元佐為王位繼承人。宰相呂端到宮禁中去探問皇帝的病情,發現太子不在皇帝身邊,懷疑其中定有原因,就在笏上寫了“病危”二字,命親近可靠的官員請太子馬上人宮侍候。太宗死了,李皇後讓王繼恩來召呂端進宮。呂端知道事情已有變化,馬上哄騙王繼恩,讓他領著進書閣檢查太宗先前所賜的於寫詔書,把詔書鎖起來才入宮。
李皇後說:“皇帝已經駕崩了,立太子應當立長子,這是順理成章的事。”呂端說:“先帝立太子,正是合天理。現在天子剛剛離去,難道可以馬上違抗天子的命令,在王位繼承人問題上提出別的不同說法嗎?”於是就擁戴太子繼承王位。在宋真宗登上王位,舉行登基儀式時,天子座位前垂著幄帷接見群臣。呂端平正地跪在殿下,先不拜天子,而是請求天子卷起帷簾,待他上殿仔細看過,認清了的確是原太子,然後才下台階,帶領群臣拜見天子,高呼萬歲。
呂端大事不糊塗,正是大智若愚,不耍小聰明的表現,而在必要之時,才表現出自己的見識與決斷,顯示出自己的智慧。
時代時,況鍾最初以小吏的低微身份追隨尚書呂震左右。雖然況鍾隻是一個小小的官吏但是他頭腦精明,辦事忠誠,呂震十分欣賞他的才華,便推薦他當主管,升郎中,最後出任蘇州知府。
初到蘇州之時,況鍾假裝對政務一竅不通,凡事問這問那。府裏的小吏們懷抱公文,個個圍著況鍾轉修.請他批示。況鍾佯裝不知,瞻前顧後地詢問小吏,小吏們說可行就批準,小吏們說不行就不批準,一切聽從部屬的安排。這樣一來,許多官吏樂得手舞足蹈,個個眉開眼笑,說況鍾實在是太笨了。
三天之後,況鍾召集全府上下官員,一改往日溫柔愚笨之態,大聲責罵道:“在你們這些人中,有許多奸佞之徒,某某事可行,他卻阻止我去辦;某某事不可行,他則慫恿我,以為我是個糊塗蟲,耍弄我,實在太可惡了!”況鍾下令,將其中的幾個小吏捆綁起來一頓狠揍,鞭撻後扔到大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