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輯 鄰縣鄰鄉3(1 / 3)

第五輯 鄰縣鄰鄉3

渠縣文化的認識與思考

一、渠縣曆史文化與渠縣精神

渠縣,作為地域地名符號,她的古老、獨特、神秘以及“遙遠”(神秘、遙遠都是旅遊的重要文化元素),在川人心中究竟構成怎樣一個形象?在國人心中究竟是怎樣一個形象?在世界麵前又是怎樣一個形象?跟周邊三省(市)八地市比較,她的形象怎樣?還要特別問一問,她的形象在渠縣人自己心中是怎樣的?諸如此類的問題,誰能說得上來?誰想到要說得上來?要不要說得上來?究竟說不說得上來?怎麼說上來?說上來有啥用?說不上來又怎麼了?

不管怎樣吧,如今經濟全球化,市場經濟亟須在渠縣這樣的圈層更上層樓,更加培育完善,趨於發達,那麼,渠縣的知名度高與不高、經濟文化強勢不強勢,這一深層次的文化意義上的事情,可就非同尋常了。因此,“渠縣”的形象應該是怎樣的,該怎樣開掘、利用、打造這個文化符號,斷不是可有可無的事情。

渠縣的形象,渠縣的知名度,跟“渠縣”這一地名符號及其所承載的曆史文化有直接關係,她的符號意義及價值,需要很好研究。

“渠江”這個符號,怎麼讓它走進天下人心中,像嘉陵江那樣,像瀏陽河那樣,像桃花江那樣?

山性使人塞,水性使人通。青年時代在達縣,與渠縣人接觸,總是感到與之信息不對稱。無論見識、能力、群體性人才、氣質等,覺得都不如人家。

渠江流域,特點?自然人文資源擁有程度?地位?

省上當前出台規劃整治渠江流域,今後20年投資310億元,

流域麵積34151平方公裏。

達州人均水資源占有量1656立方米。渠縣呢?

人文精神,是地域文化最高層麵的形態展示,是人的原動力、創造力、影響力的源泉。將特定地域文化所體現的精神狀貌符號化地凝結起來、概括起來,是對地域文化的提升,起到培育人的文化自覺、增強人的文化自信的很好作用。

抓住渠江來看渠縣的地域文化精神。

數千年來,渠江流域的中段,渠縣早已成為渠江人生息繁衍、文化發展、人才成長的搖籃。在一代代渠江人的心目中,她是一片神奇美麗可愛的土地,一座宏偉神聖的殿堂,眾多渠江人的記憶、關注、依存、懷念等豐富多樣的心理的、心靈(精神)的東西共同構成這片土地的文化氛圍、文化價值。

人類早期文明,是沿著河流而得以延伸、發展的。考古證明,中華民族先祖的文化發祥地,最早還不是在黃河中下遊,而是黃河上遊的青海湖一帶地方。這一觀點,在達州地域也是一個很好例證。沿渠江有了巴渠文化;沿後河有了羅家壩巴人文化遺址。漢唐以來,達州的文明進步是從渠縣開始的。在川東北地區,渠江流域是河流文明經典演繹的樣本。

渠縣人身上蘊藏了、創造了種種文化精神,豐富而卓有特色,構成一個博大深厚的整體,構成當代渠縣人的文化品格和精神風貌。經初步考察研究,筆者擬作如下幾個層麵的歸納和分析:

人精神 早在遠古時期, 人就成了渠縣的原住民,在這裏世代生息繁衍。幾千年過去了,有人說 人早都消失了,其實並非如此,隻不過在漫長歲月中實現了民族的大融合而已。 人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彪悍勇武的精神一直都在這裏延續著。據渠縣青年文學愛好者龍灝源回憶說,“在我們小的時候,渠縣農村有非常濃厚的 人文化習俗,甚至於 人遠古的一些裝束的影子,記得我外婆就有包頭帕的習慣,長長的頭帕,繞了一圈又一圈,在我的記憶裏打下了烙印。還有薅秧歌,還有小時候我們唱的兒歌,還有民間一直保持的喝呷酒的習俗,還有那些即興的民歌,還有我的幾個姑姨表兄姊妹結婚時的頗具特色的哭嫁甚或是哭喪,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所以,我說遠古 人根本就從來沒有離開過這塊土地,而是完全地融合於漢民族之中了。”

也有人說,如今渠縣人大都是湖廣來的移民後裔,跟 人早都沒關係,哪還有什麼 人文化呢?確實,明清之際,由於戰亂頻仍,人煙斷絕,四川一度出現曆史文化斷層,近300年來的四川人,跟原住民並無血統關係。但是,四川這一片神奇土地上,氤氳著它特有的生命氣息和魂靈,一如川酒的酒菌,經過本土性的發酵,所產生形成的酒味,豈是他地所可有的呢?因此而說,作為四川人,渠縣人,大家身上能不傳承 人文化的氣質和魂靈麼?

正如龍灝源所說,“勇武與拚搏的精神,這是 人精神文化的核心,它恰恰是我們今天中華民族最需要和大力提倡的民族精神,所以, 人精神就是渠縣精神,它與我們當前提倡的民族精神不謀而合,這可能也是 人能夠在今天在這塊土地上被重視的曆史動因吧。”

千百年來,渠江船工以拉船為生存基本,以狼性團隊的齊心協力,跟風浪搏鬥,與逆流險灘抗爭,其不屈不撓的意誌力和精神力,正是遠古以來 人先民勇武堅韌精神的世代傳承。船工拉灘的精神,也就是 人精神的一個生動側麵。

包容精神 川東北達州地區有三條主要的河流:巴河、州河,彙流而成渠江。渠縣人幹脆取一個地名叫“三彙”。曆史證明,它積澱和體現了經濟文化的一個核心的東西,就是市場(文化)的集聚與輻射效應、經濟和文化的凝聚力。也生動反映了人與河的一種關係,最集中反映了聚落和經濟的包容特征。根據網絡資料介紹,三彙鎮地處四川東部華鎣山北段西側,跨州河、巴河、渠江,形成三江六碼頭,上承千裏巴山,下接萬裏長江,素有“小重慶”之稱。交通發達,物產豐富,商賈雲集,工商業活躍。

渠江是流,源自巴中的巴河,流經達州的州河,上遊與下遊,構成源與流的關係。有了源,流就有了生生不息的活力,有了博大深厚,有了源遠流長;有了流,源也就延伸了,其生長繁衍的文明,也就溯流而上,延伸、傳播、發展。如果說嘉陵江與渠江的“合川”,是主流與支流的“合川”,那麼,巴河與州河與渠江的“三彙”,其不對稱性顯而易見。對於上遊各地,千年渠江就是這樣地接納著、引領著、反哺著……渠江流域水口,曆史文化淵藪。

浩浩奔流的渠江,作為渠縣的母親河,她所具有的博大深厚,也就是“包容”的文化含義,直接作用於渠縣人的思想行為,成為渠縣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之源。渠縣人的精神風貌中充滿了文化自豪感。這是很寶貴的。

千年渠縣,如水包容的精神也涵括了世代的親水之樂,讓人感到“親”得有氣質、有格調、有水準。自古有言,山性使人塞,水性使人通。而渠江水性的靈通,融入渠江人的氣質、性格,水靈靈,活潑潑,是渠江流域的鍾靈毓秀之所在。無怪楊牧說:“一見到水,我的腦子就靈動起來。”渠江母親河賦予渠縣妹兒水色好,秀外慧中,那也是一個美妙無比的故事演繹。當今時代,怎麼更高品級地更富有智慧地親水?應是一個話題,值得探討。

堅守精神 以著名農民作家、享有“當代趙樹理”之譽的賀享雍為代表,數十年堅守自己的農村農民題材領域,不離不棄,潛心創作,以沉穩、高貴的精神氣質,麵對塵世的浮躁。他是麥田守望者,在渠縣這片土地上站立起了自己的渠江文化守望者形象。文學藝術無疑需要天賦才華,但僅僅依靠才華是不夠的。因為成就文學事業的終極性動力支持,除了才華,還有埋頭實幹的意誌力和執著堅守的追求精神。更何況,堅守也是一種天才的資質。

詩人楊牧的“放逐”也是“堅守”內涵的一個側麵。意味著文化人格、心靈自由和文化精神的尋求,找回一種唯心靈才能固守的文化價值。詩人找到了,創造性地構建為渠江奔流的宏大精神氣度。而李學明研究的戰略思維、世界眼光,周嘯天研究與詩詞創作的才華恣肆、雍容爾雅,無不是中華文化精神傳統特質的堅守。

收藏精神 渠江流域埋藏了豐富的以金絲楠木為主的烏木。金絲楠木,生長於四川等南方各省,木質堅硬耐腐,“水不能漬,蟻不能穴”,曆來是皇家宮廷建築的專用木材。渠江沿河淘河沙,發洪水,時有烏木驚世再現。金絲楠木烏木,極為稀少而倍加珍貴。人們的烏木收藏,引發我們對於遠古渠江自然生態麵貌的依稀想象和追憶。烏木,是渠江魂魄的象征,是渠江人精神不滅的證明。收藏烏木,就是收藏曆史,收藏文化,收藏記憶。其中還包括對傳統的珍惜、愛護和對古代曆史、對遠祖的尊重。收藏品價值連城,不可估算。烏木收藏者王樹國說,“這些收藏,看起來是我的,其實是社會的,國家的。我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擁有豐富民俗收藏的傅昌誌,為了收藏農耕文化記憶,不忍農耕器具就此毀損消失,特不惜重金,恭請80歲老木匠重操舊業,原原本本製作了龍骨水車。

眾多玉質卵石被收藏起來,全部出自渠江流域。不禁讓人聯想到藍田玉。地域上,一在秦嶺之北,一在巴山之南。二者有什麼關係沒有?這是一個神奇的秘密,給渠江流域平添撲朔迷離之感。渠縣文化需要蒙上而且本身具備這樣的神秘和深邃,生活與人世需要這樣綠色深邃的美麗紗巾。

毋庸置疑,渠縣精神博大深厚,斷不止於前述幾個方麵。渠縣精神的明晰化、深刻性,尚有待廣泛的探討研究。

二、渠縣旅遊資源與旅遊文化

渠縣旅遊文化,資源豐富厚重。僅國家級文物、非物遺產就有4項。目前正以自然景觀為形,以人文景觀為神,以本土文化特色為旅遊的魂,打造5條旅遊精品線。5條精品旅遊線路,讓我聯想到省7條黃金旅遊線,都與達州無關。渠縣為黃金旅遊線之一的“偉人故裏”所在的南充、廣安近鄰,與三國文化旅遊相關,鄧小平母親娘家在渠縣,鄧小平自幼去來渠縣,晚年還關注渠縣的經濟社會發展,因此,渠縣文化旅遊規劃應考慮與“偉人故裏”和三國文化旅遊線的對接、連接和延伸。

實現與黃金旅遊線對接,將是達州旅遊業的一個突破,意義重大。

其中要充分考慮渠江自然生態旅遊線。310億元改造工程,是結合旅遊開發打造的難得機遇。三彙是川東北四大商貿名鎮之首,應充分認識其旅遊的文化價值、地位和前景。

渠縣旅遊文化定位 香港“東方之都”的文化定位,在世界範圍內產生影響,名氣極大。所謂文化定位,就是指提取一個地域具有核心本質屬性的內涵,用主題詞形式加以準確精當表述的文化旅遊包裝途徑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