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輯 縣域經濟社會1(1 / 3)

第三輯 縣域經濟社會1

2009,開江跨越

——開江縣投資發展座談會感言

2009年,開江麵臨難得的機遇。正如座談會上所指出的,開江今年是加快發展的黃金期、實施跨越的關鍵期。目前具有難得一遇的政策背景優勢。促進經濟發展有“三駕馬車”之說,即投資拉動、消費拉動、出口拉動。在國際金融危機的現狀下,國家啟動了投資拉動的政策。縣裏的一係列大措施都是在這一背景下進行的。國家投資拉動,即通過政府的投資,拉動民間的投資,從而促進經濟發展。這是一時的,特殊的舉措,非到不得已不會采取。估計明年5月就會停止,拉閘,尤其是土地項目。所以,必須在此前抓投放項目。

2009年成了開江縣不平凡的一年,在開江經濟社會建設發展的曆史進程中具有劃時代意義。一年來,好戲連台。全縣廣大幹部群眾,抓住百年難得的投資拉動機遇,憑借達州第四屆鄉村旅遊節、開江川東平原旅遊節的東風,以超拔的想象力和開拓氣魄,迅速開展城鎮環境、基礎設施等的全麵建設和綜合整治,取得了很大工作成效,引起了空前的社會反響。

1.開展城鎮環境綜合治理。

鋪設建造了大街小巷的柏油路麵和相關設施;打造了蕉溪河、澄清河的臨河休閑景觀設施,兩邊的土地也就增值了。各場鎮麵貌也發生極大變化。橄欖大道,直通行政中心。達州過來的202省道,將不再通過城普大道,那麼,城普大道就成了市政大道,拓展了城市發展空間。加上金馬山公園的設計建造,一個中等城市的輪廓就出來了。

街頭標語說:“給自己造個好環境,給子孫樹個好榜樣,給他人留個好印象”。搞好了城鎮環境綜合治理工程,也就是搞好了一項民生工程。又是一項改善招商引資環境,發展經濟的基礎工程,成為環境可持續協調發展的一個像模像樣的平台。

2.打造旅遊基礎設施。金馬山公園,是這些年縣城人民群眾早晚散步“散”出來的一個公共文化場所,其環境設施經曆了由自然粗放到傾力打造、逐步完善的過程,形成如今的規模和景觀,成為順應民意、設計建造民生工程的生動縮影。

曆史悠久的川東名刹——金山寺,經過2009年的專業維修打造,新架設了恢弘壯觀的山門、千步梯和廣場,麵對映月湖萬畝荷花;在山頂塑造高15米的雍容華貴的揚子觀音塑像,在塑像後數十米距離的山脊設計建造巍峨千佛殿和彩繪長廊,從此為信眾遊人提供了拜佛發願、登高望遠的極好去處。千步梯,登臨之,於不知不覺中,把人從塵事的浮躁和俗氣中一步一步提升,漸漸地進入到莊嚴的禪林勝境。可以想見,遠眺普安百裏大壩,田平似鏡,阡陌縱橫,炊煙十萬,遠山縹緲,那是怎樣的天上人間?那是如何的賞心悅目?

金山寺佛教文化資源極為寶貴,盡管在“文革”中遭到兩次浩劫,但其博大神聖的力量最終不可戰勝,如今金山重光,弘願永久。發展文化旅遊,具有極大優勢。在川東各縣,有像金山寺這樣始建於唐代的古老宗教建築嗎?有像金山寺這樣建造宏偉、殿宇眾多的宗教建築群嗎?有像金山寺這樣坐落於優美、開闊而極富特色的自然人文環境的嗎?

為了極大提升寺廟形象和知名度,要從各個方麵加以打造和宣傳。其中,一個重要的舉措就是要提煉概括很好的主題詞。例如,重慶大足的寶鼎寺,有一句著名的廣告語:“上朝峨眉,下朝寶鼎”,具有很大的廣告效應。按如此經驗和思路,憑金山寺的曆史底蘊和特色,也可以廣泛發動幹部群眾的智慧,討論、擬寫、推敲一句能真正吸引人氣的地方俗語,隻要一句。為此,我擬寫為:“川西朝峨眉,川東朝金山”。如何?供大家討論。總之,要在金山寺已有的影響下,進一步宣傳推廣。曆史上,各宗教寺廟尋求香火旺盛,跟今天的旅遊尋求人氣旺盛,實質上是一回事。宗教本身就是文化的產物,發展文化旅遊,打造金山寺,乃是題中應有之義。

飛雲溫泉,是開江旅遊的頂級資源,是川渝部分地區的壟斷性資源,被譽為“天下第二湯”。飛雲溫泉休閑療養度假旅遊,不僅在開江,在達州乃至川渝結合部也都是一大亮點,是川渝的重要旅遊目的地之一,具有引領開江旅遊經濟開發的中心地位和作用。無論會議培訓,還是泡澡療養、遊覽觀光、休閑度假,其旅遊附加值必將大大增加。達州和鄰近的萬州兩地,總人口數達到千萬,每年以其2%的人來開江一遊,就有20萬,其消費量不可謂不大。

2009年的旅遊設施打造,重點之一是將溫泉平台拓展擴大,將旁側的一個山灣利用起來,移山填溝,建造為廣場,再增添附屬景觀設施,擬建星級賓館。如此這般,飛雲溫泉一改數十年舊貌,煥然一新。加之旅遊節盛大會議現場設於該處,開幕式、廣場表演、大型文藝演出等,迅速提升其旅遊影響力,其附加值亦必大大提升。作為見證者,誰不感慨。什麼是改革膽魄?什麼是文化創意的想象力?什麼叫拓展打造?眼前就是一個現實生動的文本。

進行開江溫泉打造的特色構思,那麼,將水資源再生利用,並利用水的很大落差,變溫泉為噴泉,形成意大利羅馬近郊蒂沃利古鎮德斯特別墅的世界著名噴泉與園林景觀係統,必將構成一大自然人文風景,極大提高溫泉的旅遊觀光價值。

3.半年多時間,初步實現又快又好發展。廣大幹部群眾辛辛苦苦戰鬥,在第一線跑,作風大變,社會風氣大變。鄉幹部住城裏,鄉政府“唱空城計”的問題有所改變。創造了“開江速度”和真抓實幹的務實精神,為“開江精神”注入了新的血液,疊加了改革開放的時代內涵。

4.

高速公路於9月10

日動工。按照規劃,巴(中)萬(州)高速公路,在開江縣境內橫穿西東,裏程40餘公裏,開出兩個口子:普安、講治。外加與宣漢、開縣交界的七裏峽和義和場兩個口子,開江不再是高速公路盲區。

100年來,開江期待著交通命運的改變。高速公路的開工,標誌開江公路由起步型時代向轉型時代進發。但如何與高速公路對接?這是我們麵臨的嚴峻挑戰。

開江:2009跨越,經濟社會的發展前景一下拉近,城鎮環境人居指數一下提高,人們普遍認為環境有了舒適感,家鄉有了歸宿感,人生有了幸福感,社會初步實現了小康和諧。正如一位目前在深圳的鄉友發來電郵所說:“今年五一期間我們全家回開江一趟,城區環境衛生大為改觀,大街小巷都鋪成了柏油路,到處幹幹淨淨。行車分道,停車歸位,兩河治理,初見端倪,與以往回去所見髒亂差是天壤之別。以後我們回開江可以多住些日子了。”

發現兩河

這是一個朝霞滿天的早晨,川東北一隅的千年開江城廂,在不經意的華麗轉身之時,獲得一個驚人發現:不遠處,從來無聲無息的兩河,清江一曲,抱城而流,竟是如此美麗迷人,如此親切可愛。究竟是兩河“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了呢,還是人們的文化理念和審美眼光提高了?人們切切述說,紛紛議論,於莫衷一是之中掩飾不住喜悅,充滿了興奮。

人們都認為,隨著開江縣經濟社會發展進程加快,城鎮化進程加快,城區擴大,舊城改造和環境整治,迎來了兩河的地理發現。人們一下找回了親水的自我意識和愉悅興奮,還一下勃發了對於河流的想象力。於是有了兩河打造,有了兩河風景,有了兩河遊覽,有了開江美好願景的最初的構想。

發現兩河,感動了開江人,強化了家鄉感;打造兩河,教育了開江人,激發了愛鄉情;遊覽兩河,自豪了開江人,提升了歸宿感。

兩河,成了開江的一個地理標誌性符號,昭示開江的文化親和力、文化凝聚力、精神原動力、文化競爭力,以及特有的文化影響力和記憶力。

撫今追昔,開江作為河源台地,人們並未真正感受過河流的美麗和魅力。“小河溝兒,洗尿罐兒”的裏巷童謠,道出了開江河流文化的缺失與模糊,承載了開江地域的缺水曆史。發現兩河,是自然與文化資源的集聚和放射;打造兩河,是城市與形象的美化和提升。兩河必將為開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可持續動力因素,兩河已經為改善民生提供了環境友好型的因素。兩河是開江曆史文化的一個新起點、新篇章。發現兩河,就是開江人重新發現自己、認識自己、打造自己的一個曆史飛躍。

2010年6月23日,自達州歸來

縣城格局與發展走向

一、構想明月湖畔一條大道

改革開放以來,開江縣城的發展變化很快,已初步形成了目前公認的良好城市格局。城北開發區的建設,以及兩河的配套建設,改變了縣城曆史上“一條獨街”的千年格局,與東西走向的老街構成了城市發展的“坐標體係”。初步創造了一個城市發展的成功範例。

但這個“坐標體係”尚不完善。長遠看存在兩個問題,一是縣城整體發展的格局和走向不對,不能繼續朝北邊走,那會毀掉大片良田,而且會帶來水患;二是沒能形成南北對應性的開放延展,好比斷頭路一樣,顯出一定的封閉性,而這恰是需要避諱的一點。

真正的城市坐標體係,意味著開放,意味著無限延伸,意味著比對、照應和支撐。好比人體生命中大腦意識與腹部丹田之間的那種比對、照應和支撐,從而大大加強了生命的活力和強度。因此我認為有必要打造一條通往城南明月湖的景觀性大道,讓這條大道拉動兩邊的新城區房地產業,使之躁動起來,興旺起來,發展起來,從而建構完善縣城的坐標體係,拉動城南金馬山公園、牛山寺休閑區域、普安鎮高速公路沿線的發展,形成完整意義上的開放性城市格局,也就是多中心格局、城市向東向南方向輻射發展的應有之趨勢。

下麵,就城市向南、向東發展,打造通往明月湖的大道,談談我個人的分析意見。

(一)打造一條大道,與明月湖構成“金線吊葫蘆”的格局,極具經濟社會效應。

開江縣城南擁有一個資源優勢——城邊兩公裏外就有一個美麗的明月湖。如此優勢資源,在達州市,能與之媲美的隻有宣漢縣城的江口湖、達州市的蓮花湖。但開江明月湖擁有鄰縣所不具備的優勢:湖周邊地勢開闊,可以繞湖建設高品質城市社區,建設“山水城”一體的現代城市。現代城市,有湖有水就是有生機、有美麗,有特色、有可持續發展的寶貴資源。現代城市需要“親水”的特色內涵。開江有幸,開江城區擁有明月湖,就是擁有“親水”特色,就是擁有可持續發展的蓬勃生機和不竭動力。按城鎮化發展的前景來看,明月湖本來就在未來城區範圍之內,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它成為城區一部分已不是遙不可及的事。如果著力加快開發進度,它也可以很快成為市區。

城市向南、向東發展,打造明月湖大道,這個亮點的當前社會效應,是人們必定會奔走相告,成為全縣的一大輿論熱點、一大興奮點。

(二)打造“明月湖大道”是當前亟須的社會亮點,必定拉動其他多方麵、大範圍的經濟發展,產生連鎖經濟社會效應。

1.有了明月湖大道,就不可避免地會將這條大道延伸到普安高速公路進出口處,從而對牛山寺、明月壩鄉、楊柳鄉大片地域和普安鎮北構成“包抄”之形勢,而且把高速路的進出口朝南邊方向對接了起來,既是為今後的交通分流提供了朝南的通道,更是對城南的經濟注入了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極大活力,也就是說,有了路,這一線就有了發展機遇、有了發展生機和後勁。

如此一來,最大的效應是把普安古鎮一大片區域經濟盤活了。普安是清代川東北四大商貿名鎮之一。但它是唯一一個旱碼頭,它的繁盛,沒能達到應有高度,也沒能持久,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轎子水”的風水格局。它隻有北邊一條大路,而少了南邊與之平行的大路,導致其南街、半邊街住區和鎮郊大範圍區域長期冷落不堪。“三十年風水輪流轉”,如今機會出現,高速公路從普安南邊、縣城南邊開通,與之連接,這是百年不遇的機會。筆者是普安鎮人,筆者熱切希望它重現輝煌。

2.也為後廂各場鎮老公路進出縣城開辟了第二通道。

在三裏橋一地,公路分岔,帶動城南經濟開發,金馬山公園可以更多發揮其休閑遊覽功能。

開江城的交通主幹道,是在東西方向,而南北方向城區的發展,恰好呈反方向。如此一來,避開了擁堵,南邊新區居住、休閑、遊覽、商業等功能分布更加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