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1)(2 / 3)

美國電影《阿甘正傳》也能對我們有所啟示。自認弱智的阿甘,從來就習慣把自己放在一個相對低下的位置,所以他有許多可以借助的對象,也因此有很多人幫他。事實證明,再怎麼樣高大的身軀,站在那裏,終究有能打倒他的,但沒有人能把一個躺在地上的人打倒。

法國哲學家羅西法古有句名言:“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現得比你的朋友優越;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讓你的朋友表現得比你優越。”在職場上,聰明的人對自己的成就總是輕描淡寫,一筆帶過;愚蠢的人則大聲喧嘩,嘩眾取寵,結果眾叛親離。

總之,別忘了老祖宗們總結出的教訓:“人怕出名豬怕壯,”還有一句是“槍打出頭鳥”。

人生如茶,空杯以對

“中國創新培訓第一人”吳甘霖在他所著的《空杯心態》中說:“很多人總是抱怨世界太小,無處施展自己的才華。其實並不是世界太小,而是我們將自己看得太大。當心中裝滿了自己,就不會有別人的地方,世界當然就會很小。而將自己仿效,所有的人和事都能容下,世界自然就會變大。”那到底什麼是空杯心態呢?

唐未五代時期,群雄逐鹿,硝煙四起。閩王為了收容人心,祈求江山永固,也為了懺悔濫殺無辜的惡業,開始篤信佛教。他曾創下剃度兩萬人的壯舉,並先後拜請雪峰義存、鼓山神晏、武夷扣冰諸大禪師出任國師,為其開示佛法,指點迷津。

公元928年的一天,閩王在福州西湖拜見扣冰古佛,叩請治國方略。

無論閩王怎樣好語討巧,扣冰古佛都無動於衷,隻管往閩王的杯子裏添茶。

眼看著閩王的杯子茶水溢出,扣冰古佛絲毫不覺,繼續往閩王的杯子裏加茶。

閩王看見茶水流滿桌麵,一臉訝異,便問:“師傅,杯子已經滿了,為什麼還要加茶呢?”

扣冰古佛依然沉默,繼續為他倒茶。

閩王似有所悟,便把杯子裏的茶一口喝幹。

扣冰古佛還是把閩王的茶杯滿上,問:“你會喝茶嗎?”

閩王回答說:“不會。”

扣冰古佛說:“那就先學喝茶吧。”

閩王納悶地回答:“喝茶還要學嗎?”

扣冰古佛說:“你的心就像這個杯子一樣,已經都裝得滿滿當當的了,不把茶喝掉,不把杯子倒空,如何裝得下別的東西呢?

於是,閩王終於明白此中禪意,恍然大悟,從此開始研習茶道,並從喝茶中悟得治國之道。

據說,這就是“空杯心態”的起源。“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老子在道德經裏麵說:“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意思是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空碗才能盛東西,空屋子才可以住人。空是一種度量和胸懷,空是有的可能和前提,空是有的最初因緣。人生如茶,空杯以對,才有喝不完的好茶,才有裝不完的成功和財富。

國學大師林語堂說:“人生在世——幼時認為什麼都不懂,大學時以為什麼都懂,畢業後才知道什麼都不懂,中年又以為什麼都懂,到晚年才覺悟一切都不懂。”

一代武學宗師,功夫巨星李小龍也非常推崇空杯心態,他說:“清空你的杯子,方能再行注滿,空無以求全。”

哈佛大學校長來北京大學訪問時,講了一段自己的親身經曆。有一年,校長向學校請了三個月的假,然後告訴自己家人,不要問我去什麼地方,我每個星期都會給家裏打個電話,報個平安。

校長隻身一人,去了美國南部的農村,嚐試著過另一種全新的生活。在農村,他到農場去打工,去飯店刷盤子。在田地做工時,背著老板吸支煙,或和自己的工友偷偷說幾句話,都讓他有一種前所未有的愉悅。最有趣的是最後他在一家餐廳找到一份刷盤子的工作,幹了4個小時後,老板把他叫來,跟他結賬。老板對他說:“可憐的老頭,你刷盤子太慢了,你被解雇了。”

“可憐的老頭”重新回到哈佛,回到自己熟悉的工作環境後,卻覺著以往再熟悉不過的東西都變得新鮮有趣起來,工作成為一種全新的享受。這三個月的經曆,像一個淘氣的孩子搞了一次惡作劇一樣,新鮮而有趣。自己原本揚揚自得,甚至呼風喚雨的哈佛大學校長職位,自己原本認為的博學與多才,在新的環境中一文不值。更重要的是,回到一種原始狀態以後,就如同兒童眼中的世界,也不自覺地清理了原來心中積攢多年的“垃圾”。

很多人總是抱怨世界太小,無處施展自己的才華。其實,世界不是太小,而是我們將自己看得太大。有人問蘇格拉底:“天與地之間的高度是多少?”蘇格拉底說:“三尺”。那人不以為然:“我們每個人都有五尺高,天卻隻高三尺,那豈不是要戳破蒼穹?”蘇格拉底笑著說:“所以,凡是高度超過三尺的人,要長立於天地之間,就要懂的低頭。”

“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當人生的過程來到轉折處時,適時的放棄,明智的選擇是比努力更為重要的。

將自己的杯子清空,放棄你現在擁有的一切,重新去尋找你未曾擁有的東西。事實上,沒有一個人有能夠驕傲的資本,因為任何一個人,即使他在某一領域是專家,也不能夠說他在所有領域都是佼佼者。一個人知道得越多,就會發現不知道的越多。如果一個人覺得自己什麼都知道了,那麼學習和成長的路就被封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