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看今朝(1 / 2)

古語雲,秋,楸也,物於此而楸斂也。隨著日頭漸漸過去,天氣也逐漸早晚變涼,眼瞅著秋老虎離去,一則消息由北向南火速傳揚開來,劍池棄子江尚卿問劍青坪山,搭手的是青坪山一位年輕師叔祖。

雖然問劍招式如何外人不可得見,但總能有些小道消息傳出,描繪的自然是暢快淋漓,讓聽者大呼過癮,茶館酒樓裏的說書匠也是鼓足了勁賣力吆喝起來,不知道三四個精彩異常的版本都不好意思張口說書。

蓮花峰一役精彩否?的確很是精彩唯一缺憾就是太過短暫,蓮花峰山腳,江尚卿總共出劍三次,與上次三問劍道一般無二。第一式抗下由天而下的青色長虹,二式三式接連遞出,明黃碧青交相輝映,塵埃落定後兩人相隔十餘丈站定,談不上誰勝誰負,隨後便如此不了了之。

江尚卿未上蓮花峰,而是領著身邊怯生生男童跟隨盧東軒去了滿山青竹的東坪峰,花了個把時辰在半山腰搭了間竹屋,又跟山上掌教高力士借了幾兩銀子,下山買了斤兩五花肉,兩壺黃酒,當天晌午便拉著兩次被其問劍的盧東軒在自家竹屋好好吃了頓香氣四溢的紅燒肉,其中大半被江尚卿扒拉到男童碗中,剩餘一半兩人喝兩壺黃酒吃完仍不過癮,就又去高力士那兒借了幾兩銀子下山買了隻燒雞才算心足。

除了東坪峰住下一大一小外來戶,另一則消息在青坪山也傳了開來,蓮花峰扶搖崖劃入禁地,青坪山弟子不得隨意前往。

扶搖崖是一塊位於蓮花峰頂的凹陷石台,崖上山風獵獵,站於崖邊可將大半個蓮花峰盡收眼底,在此觀雲海別有一番滋味,相傳曾有先輩在此問道成就仙人之資,禦劍扶搖直上九萬裏,扶搖之名便是由此而來。

坐於崖邊,張升年盤膝低頭打量橫放膝上的一把鏽跡斑斑鐵劍,少年前些時日觀得盧東軒一劍青虹後,忽然間好像開了竅,沉劍湖原本平息寧靜下來的湖麵再次翻滾動蕩,緊接這把鐵劍破湖而出,隻是一瞬便出現在張升年手中,手中握著鏽劍的張升年糟糟懂懂上了扶搖崖,一坐便是三日,如老僧突然頓悟,不吃不喝,形同道教典籍記錄唯有得道真人才能有的辟穀境界。

張升年醒來後,站於其一旁的掌教留下一本《坐山觀劍錄》回到峰頂蓮花宮,隻剩下性格大變後的張升年一人待在被劃入禁地的扶搖崖上,坐崖觀山悟劍。

觀毗鄰東平峰竹海湧動,悟縹緲虛無大道。

少年手指輕叩鐵劍,劍身微不可查顫抖不停,零星鐵鏽簌簌落下,隻不過還未落地就被崖上大風吹蕩一幹二淨。

張升年不知每日坐崖觀竹海時,在東坪峰上總會有兩人同時抬頭相望,一大一小。

“師傅,那位大哥哥又在看咱們呢。”

“傻徒弟,他可不是看咱們。”

“那他在看什麼?”

“師傅也不知道啊,要不你去問問好了。”

“師傅不知道怎麼知道大哥哥沒有看我們呢?”

“……”

“師傅你怎麼不說話了?”

“徒弟,你餓了嗎?”

“餓了。”

“師傅給你做飯去。”

……

山上二人總會說著一些無聊的話,最後往往是以做飯劈柴洗衣服為結束語,如此這般,瓷娃娃般的男童就有胖了幾分,而江尚卿也是樂樂嗬嗬去做這些瑣碎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