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神會不哭 08-24(2 / 3)

我們接下來要考慮的一個問題是:如果說神會的反應符合禪意,理論依據是什麼呢?

慧能說:“沒想到神會這個年輕人倒是能做到心念與善念相一致、沒有任何惡念的境界,無論毀譽都不動心呀。你們其他人卻做不到這一點,你們也真是的,在山中這麼多年,修的都是什麼道呀!”

慧能是高度評價神會的,現在情況很明顯,從禪意來講,神會是合格的,其他人是不合格的。但是,如果我們拿前邊講過的那些禪宗道理來衡量一下的話,會發現事情不是那麼簡單。如果我們的心要“念念無住”,如果我們要做到“饑來吃飯,困來即眠”,那麼,在悲傷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應該流淚了。多年相伴的老師馬上就要離開了,悲傷之情在所難免,哭一哭也是很正常的呀。

日本禪宗有過一則故事(具體人名和出處我記不起來了,本著“念念無住”之心,我就不去查了),說一位修為很高的女弟子剛剛死了女兒,她痛苦悲泣,一連好多天。同門看到了都不以為然,說:“你都是一個得道的人了,怎麼能這樣呢?”但師父卻說:“一個得道的人就是這樣的。”

現在,兩件事情並在一起來看,到底誰說得對呢?

我們有必要看一下慧能接下來說什麼:“你們這麼悲傷流淚,難道是不知道我死後的去處嗎?放心吧,如果我連自己死後的去處都不知道,是不會和你們告別的。你們悲傷哭泣,說明你們不知道我死後的去處,如果你們知道了,也就不會哭了。人的本性無生也無滅,無去也無來。你們都坐下,我送你們一個《真假動靜偈》,你們好好領會吧。領會了這個偈子,你們就會達到我這樣的認識水平了。”

——慧能所說的“死後的去處”,雖然說了,卻沒明說,隻說自己知道,然後就轉到本性的無生無滅、無去無來了。如果聯係起來看,從字麵上講,慧能前輩從沒活過,自然也無所謂死去,從不曾來到這個世上,自然也無所謂將要去向哪裏。由此推論,生死問題隻是一個假問題。但是,佛門又常說“生死事大”,說佛陀之所以向世人傳法就是為了解決“生死事大”這個頭等問題,慧能自己在前邊也談到過的,怎麼到了現在又成了一個假問題呢?

很難理解。但我們按照涅槃的一種通行理論來講,慧能雖然早就解脫成佛了,但肉身還在,有肉身在就說明解脫得還不夠徹底,所以這種涅槃叫做“有餘涅槃”,等哪天肉身也不在了(死了)之後,這才獲得徹底的涅槃,也就是“無餘涅槃”。所以,早已經獲得有餘涅槃的慧能前輩知道自己馬上就要進入無餘涅槃了,而無餘涅槃是一種極高的境界,是許多修行者畢生的追求,能夠這樣涅槃當然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好比一位淨土信徒,念了一輩子阿彌陀佛,臨終之時知道自己就要往生西天極樂世界了,肯定是很高興的。以常理而言,隻要有信心自己把功夫都做到了的,肯定盼著自己早死。早死才能早脫苦海、早上天堂。所以,要死了,這是一輩子裏最大的好事,高興都來不及,怎麼能有悲傷呢?

現在回到方才你在寺院裏聽老住持臨終囑托的場景,明白了這些道理,你會怎麼麵對他的死呢?哈哈大笑,對老住持說:“您可算要圓寂了,這真是太好了,我真替您高興!”——如果你真這麼做,肯定會被大家打出來的。按理說你雖然應該替老住持高興,但還是應該有些悲傷,因為這就像你的一位親人接到了來自外國的一份聘書,那是一個天堂一般的國度,工作很輕鬆,待遇還特別高,你為他感到高興,但畢竟他這一去你們就很難再有見麵的機會了,想到這一層,你又會覺得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