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節 其他功效類化妝品及其功效添加劑的功效評價(1 / 2)

一、抗敏類化妝品及其功效添加劑的功效評價

1.化妝品過敏的原因

(1)皮膚敏感的原因醫學上過敏反應又稱變態反應,是患者身體對一種或多種物質的過強反應,而這些物質對正常人是無害的。

皮膚敏感的原因非常複雜,目前的研究結果提示,其與種族、年齡、性別、個體遺傳基因、環境、部位等都有關係;此外皮膚敏感還與刺激物的性質和季節有關。化妝品過敏主要涉及化妝品本身和使用者機體素質兩方麵因素。

(2)化妝品致敏因素

①香料:香料是許多化妝品中的成分,是引起化妝品過敏的最常見的因素,能在與皮膚直接接觸時引起皮膚過敏,也能在其揮發過程中通過呼吸引起人體過敏,或者通過光敏作用導致皮膚過敏,是不可忽視的過敏原,占所有化妝品過敏案例的30%。

②防腐劑:防腐劑也存在於大多數化妝品中,如異丙基噻唑啉酮、甲醛、甲醛釋放劑、對苯類等。

③清潔劑和表麵活性劑:如油酰胺丙基二胺陽離子乳化劑,是一種近來報道較多的過敏原。

④發用產品:如對苯二胺是染發劑過敏主要的過敏原,據報道對苯二胺陽性患者在化妝品皮炎中占2.8%,而染發過敏患者對苯二胺的斑貼試驗陽性率達97.4%。

⑤甲用產品:甲用產品中的甲苯磺酰胺以及甲醛類物質都是常見的過敏原,很容易引起皮膚過敏以及一些皮膚病。

⑥乳化劑:如羊毛脂及其衍生物等,過敏患者對羊毛脂的斑貼試驗陽性率達30%。

⑦其他:如防曬劑、抗氧化劑、抗菌劑等。

2.化妝品過敏的檢測和評價方法

迄今為止,許多有效的對化妝品過敏的檢測方法已經建立了,包括以往的動物測試法和近年來發展起來的非動物測試法。2003年2月,歐盟對Cosmetics Directive進行了第七次修改,其主要議題就是對化妝品產品和其成分的非動物測試的規定和限製,規定自2009年起在其範圍內禁止在動物身上進行化妝品檢測毒性和過敏實驗,也不允許成員國從外國進口和銷售違反上述禁令的化妝品,非動物測試已是化妝品產品發展的必然趨勢。下麵介紹化妝品過敏的非動物檢測和評價方法。

(1)皮膚斑貼試驗斑貼試驗是診斷化妝品過敏的一種有效的方法,可通過標準篩選的係列變應原,包含最常見的過敏原的特殊化妝品係列和過敏患者提供的可疑化妝品及其成分進行斑貼測試,在受試物與誌願者皮膚接觸一定時間後,記錄受試物與皮膚接觸後的紅、幹、癢等症狀參數並進行分級主觀評價,然後對實驗數據加以統計分析,可以鑒定化妝品過敏患者的過敏原及過敏程度大小。與普通斑貼試驗相關的還有應用試驗、反複開放應用試驗、皮膚半開放試驗、光斑貼試驗等,針對不同的過敏物質和過敏類型,可以采用不同的斑貼試驗。

(2)體外皮膚模型試驗采用已有的商業化的人體皮膚模擬模型,如EpiDermTM、EPISKINTM等,觀察受試產品與模擬皮膚作用後,對MTT(methylthiazol tetrazolium)減少,以及對調控因子IL-1α和乳酸脫氫酶釋放的影響,來測試受試物的細胞毒性,從而評價受試物對皮膚的刺激作用。

(3)角質層水分含量試驗皮膚角質層水分降低表示皮膚可能受損,對外來物發生刺激反應的可能性增加,而皮膚角質層水分的含量可通過皮膚電容或皮膚電導法進行測試。

(4)皮膚屏障功能試驗受試物對皮膚產生刺激反應後,往往會導致皮膚屏障功能受損,使得皮膚角質層的經表皮水分流失值(TEWL)增高,所以采用Tewameter儀對經表皮水分流失TEWL值進行測試,將能夠很好地評價受試物對皮膚的刺激程度。

(5)皮膚紅斑指數測試皮膚紅斑指數的增加表示皮膚血管反應性較高,也是敏感症狀的一種表現,所以通過測試皮膚與受試物接觸後的紅斑指數,也能夠反映皮膚的過敏程度。

(6)其他試驗除上述參數外,還有一些皮膚生理指數可用來評價皮膚的刺激反應,如皮膚表麵的pH、皮膚彈性、皮膚油脂分泌、皮膚毛發等參數。

二、祛痘類化妝品及其功效添加劑的功效評價

1.青春痘的形成和發生機理

青春痘是一種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常見於青春發育期的青年男女,主要發生在麵部、前胸及肩胛部位,形成丘疹,中醫稱“粉刺”,西醫病名為“痤瘡”。青春期雄性激素增多,皮脂腺分泌增多,同時使毛囊、皮脂腺異角化過度,角質層脫落的扁平死細胞落下毛囊漏鬥部,與皮脂結合,產生混合物。如果這些混合物不能自由排出皮膚表麵,而淤積於毛囊內形成脂栓。當這些異常角化細胞聚集,下部漏鬥膨脹時就形成成熟的粉刺。皮脂被毛囊中存在的細菌分解,產生脂肪酸,後者刺激毛囊引起炎症,致使毛囊壁損傷破裂,毛囊內容物進入真皮,從而引起毛囊周圍程度不等的炎症反應。